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篇 |
农学 | 5篇 |
8篇 | |
综合类 | 27篇 |
畜牧兽医 | 81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21.
122.
针对松嫩平原自然条件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单优群落独立株丛,采用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星星草果后营养期无性系结构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星星草无性系总构件数量为(49.07±29.74)个,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53.3%和46.7%;总生物量为(2.54±1.57)g,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90.7%和9.3%。随丛径的增加,分蘖株数量、分蘖苗数量、分蘖株生物量分别呈直线增加,总构件数量和总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分蘖苗生物量呈对数函数增加;分蘖株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与分蘖株数量和总构件数量呈直线函数关系,分蘖苗生物量与分蘖苗数量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3.
Na2CO3胁迫下星星草胁变反应与时间及胁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用0~200mmol/L的碱性盐Na2CO3对星星草进行胁迫处理,跟踪调查星星草体内脯氨酸含量,柠檬酸含量等主要胁变指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Na2CO3胁迫处理后星星草植株体内的有机酸、柠檬酸、脯氨酸、Na^+等物质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迅速上升,含水量、K^+含量、Na^+等物质含产随胁迫时间延长而迅速上升,含水量、K^+含量、K^+/Na^+则随胁迫时间延长而迅速下降。各项胁变反应多持 相似文献
124.
类萌发素蛋白是一类种子萌发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其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酵母cDNA文库筛选,获得全长为1 065 bp的PutGLP2基因,其5′非翻译区164 bp,开放读码框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3′非翻译区235 bp。利用PCR技术,克隆获得PutGLP2的ORF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utGLP2在氨基端(N端)具有一个跨膜结构域及N端信号肽,预测定位于细胞壁或胞外间质。将PutGLP2与水稻的43种GLP蛋白进行聚类分析,发现PutGLP2属于类萌发素亚家族2成员之一,并与水稻OsGLP1-1相似性最高。本研究将为丰富植物类萌发素蛋白基因信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星星草生长不同年数碱化土壤与碱斑土壤比较,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氨化强度、固氮强度、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增加,星星草生长不同年数碱化土壤间存在不同差异。星星草生长不同年数土壤全氮含量与碱斑裸地差异显著;生长2年和3年与碱斑裸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显著;碱斑裸地与星星草生长3,4和5年土壤氨化强度、固氮强度、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酶活性差异显著;说明星星草的生长对碱化土壤氮素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综合来看星星草生长3~5年对碱化土壤的改良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26.
从碱茅根cDNA文库分离得到Put-Cu/Zn—SOD全长cDNA,其序列全长为2700bp,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为长615bp,所编码的蛋白由204个氨基酸组成,其预测分子量约为20.6kD、理论等电点约为5.63。Put-Cu/Zn—SOD氨基酸序列与水稻Cu/Zn-SOD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为87%。将Put-Cu/Zn—SOD基因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并转化至酵母(INVSc1)。对pYES2-Put-Cu/Zn—SOD转化酵母进行盐碱、氧化胁迫实验。结果表明:重组酵母的抗盐碱、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pYES2转化酵母),结果显示了碱茅的Cu/Zn—SOD基因在酵母表达中,具有提高酵母抗盐碱和耐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7.
放牧强度对江河源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群落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了两个放牧季(2003年6月29日~9月20日和2004年6月29日~9月20日)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放牧季内,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草地群落的盖度、地上现存量和优势种植物(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降低,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对照处理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中度放牧组最高,该结果支持“中度干扰理论”。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增加,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