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5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6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上,数量遗传学被认为是指导林木育种的唯一有效工具,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林木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性状,如树干材积生长、木材纤维长度及适应性等,均是以数量方式遗传的性状,并且控制这些性状的每一个过程是假设受微效多基因所控制的;第二,林木具有很长的世代间隔,很高的遗传杂合性和很高的遗传负荷,这些特性限制了一些经典的遗传材料,如近交系,突变体及特异类型的产生。然而,传统的数量遗传学方法用于指导林木育种的实践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林木个体高大,占地面积大,且大多栽植在非农用耕地上,这样的环境异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性状遗传力的提高,有些林木树种人工杂交比较困难,很难获得足够大的家系,从而产生不平衡的交配设计。Namkoong 和Roberds(1976) 认为,不平衡的交配设计很难获得准确的遗传参数估计。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成功的林木育种方案往往都是基于对表型的简单选择。这种表型选择不能利用林木固有的非加性效应,以及对异质环境的反应潜能,因而育种效果是极为有限的。分子标记技术为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利用中性标记与影响数量性状的位点(QTL) 之间的连锁关系,人们已经提出了一套统计方法用来鉴定重要的Q  相似文献   
162.
家畜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家畜(猪)的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构建基因图谱,并据此定位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或与之连锁的DNA标记;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家畜重要经济性状或生产生化制剂或进行器官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3.
试论遗传育种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现代家畜育种的成就,对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指出了实现实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4.
猪肉质性状基因及其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猪肉品质改良是当今遗传育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并将MAS和MAI策略应用于猪的肉质改良 ,从遗传基础上讲是可行的。本文概述了与猪肉质性状有关的基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基因座的定位及其近期研究进展 ,介绍了基因遗传标记的研究与应用策略 ,同时探讨了猪肉质性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5.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牧区畜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畜种.作为当前遗传育种的热点,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牦牛分子育种研究中.为此,本文以影响牦牛生长发育、肉品质、繁殖和泌乳相关的基因为切入点,结合现代DNA标记与起源进化分析,就牦牛分子标记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6.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明恢63之回交近交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获得分别携带野生稻增产QTL yld1.1,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3套回交近交系.田间试验表明,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产量均高于受体,说明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稻恢复系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2个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QTL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7.
为阐明脂肪氧化酶TaLox-B位点等位基因在国内外不同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中的分布规律,利用已开发的功能基因标记LOX16、LOX18和LOX-B23对154份国内新疆春小麦地方品种(系)和83份国外春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237份春小麦品种(系)在TaLox-B1、TaLox-B2和TaLox-B3位点上与高LOX活性相关的等位基因TaLox-B1a、TaLox-B2a和TaLox-B3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93.2%和86.1%,与低LOX活性相关的等位基因TaLox-B1b、TaLox-B2b和TaLox-B3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2.0%、6.8%和13.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大生态区的春小麦地方品种(系)中,东疆地区和伊犁河谷地区的参试材料未发现优异等位变异TaLox-B1a;而优异等位变异TaLox-B2a和TaLox-B3a的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为:东疆地区北疆地区南疆地区伊犁河谷地区。供试品种(系)的国外不同地区春小麦品种(系)中,优异等位变异TaLox-B1a的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为:欧洲地区非洲地区美洲地区亚洲地区。本研究所用春小麦品种(系)共检测出5种基因型组合:TaLox-B1a/TaLox-B2a/TaLox-B3a或TaLox-B1b/TaLox-B2a/TaLox-B3a,TaLox-B1a/TaLox-B2a/TaLoxB3b或TaLox-B1b/TaLox-B2a/TaLox-B3b和TaLox-B1b/TaLox-B2b/TaLox-B3b,分别与高、中和低LOX活性相关,其频率分别为86.1%、7.2%和6.7%。新疆四大生态区的春小麦地方品种(系)中,东疆地区材料均检测为具有最高LOX活性基因组合TaLox-B1b/TaLox-B2a/TaLox-B3a。供试的国外春小麦品种(系)中,美洲地区的材料具有高LOX活性基因型组合TaLox-B1a/TaLox-B2a/TaLox-B3a或TaLox-B1b/TaLox-B2a/TaLox-B3a的频率分别为13.8%和69.0%,总体高于国外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68.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普通小麦谷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小麦谷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小麦食品的加工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基因序列、分子结构、多态性、遗传转化、QTL研究和MAS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麦谷蛋白的等位基因变异十分丰富,多态性高.序列之间存在很高的同源性。麦谷蛋白的基因结构分为三部分:无重复结构的N-末端和C-末端以及中部重复区域,等位基因的变异主要由基因中部重复区域的序列大小、重复次数及该区域内DNA序列的插入或缺失所造成;Cys-残基的数目和位置影响麦谷蛋白聚合体内亚基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亚基生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应用转基因技术已将HMW-GS基因(1Ax1、1Dx5和1Dy10)导入普通小麦中,有助于进行品质改良和麦谷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此外,对面筋强度性状的QTL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9.
Th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ungal sclerotium-like grains collected from the buried humic horizon of volcanic ash soil in Mt. Myoko were examin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dispersion xray micro-analyzer (EDX),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EPMA). A high C content, low level of Si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Al characterized the grains considered to correspond to the sclerotia of Cenoccocum graniforme. The 27Al MAS NMR spectrum of the sclerotia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6- and 4-coordinated 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supported the presence of amorphous Al (ex. Al-humus complex) in the sclerotia.  相似文献   
170.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are molecular chaperones that help organisms cope with stressful conditions. Here, we report on the growth rates and Hsp70 expressions in inbred and hybrid populations of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In abalone, inbred populations expressed more Hsp70 than hybrid populations at all temperatures, except at very high temperatures close to the physiological limit. At benign temperatures, there was a clear trend towards higher Hsp70 expression in inbred than hybrid populations, whereas at higher temperatures, a tren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as observed. The temperature of maximal Hsp70 expression (Tpeak) varied with the population type. The Tpeak of inbred populations (26°C)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ybrid populations (28°C). The maximal inducible Hsp70 of inbred popul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ybrid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a trend towards higher expression in inbred population at a lower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provide direct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hybrids can cope with the intrinsic stress even at non‐stressful temperatures. The constitutive Hsp70 may therefore be used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a breeding program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