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62.
将胚胎移植后的受体山羊60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饲养管理相同条件下,移植胚胎后的第2天将中药“安胎散”拌于精料中饲喂给试验组受体羊,每只羊每天100 g,连用5 d。于两情期后统计其受胎率,试验组为86.7%,对照组为56.7%,差异极显著(P<0.01)。于胚胎移植当日和两情期时采集受体羊外周血样,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Th1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浆中各细胞因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胚胎移植当日两组羊血浆中细胞因子及NO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安胎散”可显著提高受体羊的受胎率。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h1反应,下调Th1细胞因子含量和抑制NO过度合成而实现其安胎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中药“增免散”对鸡免疫功能及ND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对中药免疫增强剂“增免散”对雏鸡新城疫(ND)疫苗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200只随机分4组,于7 d、21 d用La Sota活苗免疫,从第7天开始“增免散”按饲料量的0.5%、1.0%、1.5%添加,分别为Ⅰ、Ⅱ、Ⅲ组,Ⅳ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各鸡群于7、14、28和49 d测定血液中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水平,并检测“增免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增免散”按1%、1.5%添加能显著提高La Sota活苗接种雏鸡的特异性HI抗体水平,延长其持续时间,能促进雏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能显著增高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Acida 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阳性率和B淋巴细胞EAC(Erythrocyte-antibody-Complement)花环率,并对雏鸡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解毒除湿颗粒治疗湿热毒蕴型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的临床疗效,为BP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解毒除湿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治疗,2个疗程(8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bullous pemphigoid disease area index,BPDAI)、各单项指标评分等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以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皮肤评分、瘙痒程度、BPDAI及激素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但两组皮肤损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除湿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湿热毒蕴型BP,能改善BPDAI,其中对于皮肤评分、瘙痒程度改善较明显,且激素减量优于单用醋酸泼尼松,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5.
梁群  付嘉明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9,39(10):1263-1266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加味对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抗感染、对症支持、稳定内环境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4 h、48 h后,两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血管活性药用量(norepinephrine, NE)、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 LAC)、混合静脉血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mixed venose blood, SCVO2)、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significance of ven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 Pcv-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对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联合应用西医常规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组织低灌注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丹参通络解毒汤对瘀热壅毒、毒损心营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nble angina,UA)患者的血脂以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 选择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参通络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ICAM-1和VCAM-1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ICAM-1和V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血脂、黏附因子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通络解毒汤治疗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降低ICAM-1和V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7.
【摘 要】:为评价茵栀解毒颗粒对肝损伤保护的药理作用,采用四氯化碳引起小鼠肝损伤模型,考察茵栀解毒颗粒保护肝损伤的作用。结果显示,茵栀解毒颗粒对肝脏指数影响差异不显著,中剂量组ALT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AST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ALP各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CAT活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SOD极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CAT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切片显示,低剂量组大部分动物的肝脏细胞形态均正常,未见变性、死亡等现象,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肝组织结构正常。表明茵栀解毒颗粒具有明显的保护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为了测定去滞散中枳壳的含量,采用C18柱(4.6×150mm,5μm),在室温下,以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为流动相,283nm为检测波长,流速为1.0ml?min-1,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柚皮苷在0.0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9 9,回收率为94.4% ~101.7%,RSD为2.23%;新橙皮苷在0.0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9 5,回收率为90.6% ~100.0%,RSD为2.85%。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控制去滞散中枳壳的含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估健脾理气、祛湿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中药组予以健脾理气、祛湿化瘀解毒中药,同时给予必要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最佳支持治疗(BSC),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KPS)、免疫指标、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随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降低,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中药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生存质量(KPS)方面,中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KPS评分升高,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在免疫指标方面,中药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均上升,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免疫指标提高较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在疾病进展时间方面,中药组的TTP为6个月,对照组TTP为3个月,中药组TTP较对照组延长3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理气、祛湿化瘀解毒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免疫力、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提取物,利用超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健脾解毒方的主要成分,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pad Prism5软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hospho-mTOR、Phospho-P53和P21的蛋白表达。结果 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处理24、48、72 h后四种大肠癌细胞系的IC50值分别为HCT116(6.894、5.668、3.648 mg/mL)、LoVo(14.65、8.737、7.849 mg/mL)、SW48(8.029、7.026、5.740 mg/mL)及HT29(13.06、9.646、8.448 mg/mL);健脾解毒方使大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能够下调Phospho-mTOR蛋白表达(P<0.05),上调Phospho-P53和P21蛋白的表达(P<0.05),使大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结论 健脾解毒方可能通过mTOR-P53-P21途径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