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9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氮素和水分是影响荒漠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全球变化主要驱动因素的氮沉降和干旱会直接改变土壤中这2种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塔克拉玛干南缘优势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盆栽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N肥和水分,用于模拟不同水平的N沉降速率(0,3.0,6.0,9...  相似文献   
42.
豆科植物骆驼刺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驼刺的形态解剖、植物分类、生态适应性、繁殖生物学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骆驼刺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骆驼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在对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绿洲边缘的固定沙地风蚀风积变化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表风速变化分析,探讨骆驼刺带状平茬和地形等对地表蚀积变化影响及其规律。[方法]采用插钎法、地形测量法、风速野外观测等方法。[结果]春季骆驼刺平茬初期,由于地表植被覆盖度大量减少,平茬带和保留带内地表主要以风蚀为主。夏季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地表主要以风积为主,地势较低、植被稀疏地表以轻微风蚀为主,秋季地表植被盖度基本保持最大和稳定,同时风力的减弱明显地减少了地表的风蚀量和风积量,地表主要以风积为主。[结论]春季骆驼刺带状平茬4m保留3m宽度利用方式不能有效地抵御地表风蚀危害,而夏秋季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44.
<正>疏叶骆驼刺(Al-hapi sparsifolia)是新疆吐鲁番盆地重要经济植物,维吾尔族称”史塔克”,是豆科骆驼刺属中的一个种。呈半灌木状,高50~70cm。茎枝灰绿色,有针刺。单叶互生,叶倒卵形或矩圆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刺状,花5~8朵;花萼钟状,萼齿三角形,锐尖,无毛或有疏毛;花冠紫红色;子房无毛,无柄。荚果条形,串球状,弯曲,不开裂。疏叶骆驼刺主要生长在盆地冲积——洪积扇缘地带的盐化草甸土、草甸盐土或低矮的沙丘和沙地  相似文献   
4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地不在大,有绿则灵。去年七月,我从乌鲁木齐乘旅游大巴沿高速公路一路西行,除了像石河子这样的兵团建起的新型城市外,路两侧几乎是寸草不生,放眼一望,戈壁滩只稀稀拉拉地生长着少量的红柳和骆驼刺。车到赛里木湖,湖光山色让人陶醉,远处群山再不是寸草不生的秃山野岭,而是葱葱郁郁连绵起伏的群山。导游问大家:“知道山上是什么树吗?”昏昏欲睡的游客们瞅着窗外,右边是碧波荡漾的赛里木湖,左边是湖边草原,再远一点就是生长着笔直林木的群山。多数游客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松树”。导游告诉我们,那就是中国十大森林之一的雪岭云杉林。  相似文献   
46.
干旱荒漠区骆驼刺的经济价值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 ,在农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势在必行[1] 。大力养殖草食家畜和实行种草养畜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途径[2 ] 。新疆幅员辽阔 ,除大量天然草场外 ,在农牧区还有 1 633.2 7万公顷荒草地 ,473.31万公顷盐碱地未被利用[3] ,走资源节约型农牧业发展道路是我国的现实国情 ,开发国土 ,合理利用 ,做到不偏废 ,不闲置 ,是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4] ,骆驼刺是一种耐盐抗旱很强的豆科牧草 ,在干旱荒漠区分布广泛 ,一般情况下利用较低 ,但其蛋白质含量丰富 ,利用盐碱地等弃耕地种植骆驼刺进行改土治沙 ,抑制草场退化 ,提…  相似文献   
47.
建立骆驼刺药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有效控制骆驼刺药材的质量奠定基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 T3 C18(4.6 mm×250 mm,5 μm),用乙腈-0.2%甲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以 1.0 mL·min-1为流速,检测波长为 280 nm,采集时间为 100 min,分析了10批骆驼刺的HPLC指纹图谱。得到了分离度较好的骆驼刺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标定出了11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确定的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骆驼刺药材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48.
山不在高,有树则绿。七月初,从乌鲁木齐乘旅游大巴沿高速公路一路西行,除了像石河子这样的兵团建起的新型城市外,路两侧几乎是寸草不生。放眼一望,戈壁滩上稀稀拉拉地生长着少量的红柳和骆驼刺。车到赛里木湖,湖光山色让人陶醉,远处群山再不是寸草不生的山野岭,而是葱葱郁郁连绵起伏的群山。导游问大家:"知道山上是什么树吗?"昏昏欲睡的游客们瞅着窗外,右边是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骆驼刺属植物在在塔里木河地区的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开发利用途径,以期促进骆驼刺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0.
骆驼刺(Alhagi sparsi folia shap)是豆科(Leg uminosae)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被誉为沙漠勇士.它是骆驼的牧草,所以又称骆驼草,是一种低矮的地表植物.骆驼刺具有抗寒、抗旱、耐盐和抗风沙的特性,并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在防止土地遭受风沙侵蚀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发达的根系,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植物.在新疆沙漠及其边缘分布广泛,仅东疆的吐鲁番地区骆驼刺群落总面积达8.06万hm2,理论载畜量达90.3万羊单位/年,放牧利用受时间限制,利用率很低,仅30%左右.由于骆驼刺具有刺状花梗,调制干草作为饲料,影响其适口性.国内外对骆驼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特性和再生性,也有药用作用.在风沙危害相对严重的区域,实施野生骆驼刺保护,并进行人工种植及补种,保护、合理利用相互结合,能提高药用价值,并补充优质饲料紧缺,遏制天然草地进一步退化,能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合理利用开发骆驼刺饲料资源,对新疆的畜牧业发展及改善气候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