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8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4篇
  29篇
综合类   476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280篇
畜牧兽医   682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种水稻全包穗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恢复系T893群体中得到一全包穗突变体,通过鉴定与分析,探讨水稻全包穗性状的遗传基础与生理机制,发掘水稻新的功能基因;对全包穗突变体的农艺特性、遗传基础、幼穗分化Ⅳ-Ⅷ期茎秆激素含量及对赤霉素敏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突变体具有全包穗特性,并表现茎秆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每穗颖花数减少,花粉育性部分降低;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包穗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与T893茎秆内源激素含量比较:突变体幼穗分化Ⅵ期、Ⅷ期时的GA4含量较野生型低,ABA含量高,IAA和Z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幼穗分化末期突变体对赤霉素反应钝感;初步研究表明,突变体的产生与水稻茎秆内源激素合成及代谢途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以2份抗寒性具有显著差异的侧钝叶草(Stenotaphrum secundatum)品系S13 (抗寒材料)与S55(敏感材料)进行模拟低温处理,在0 (CK)、3、7、14 d测定其光合性能,对其光合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两份材料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P<0.05)下降,而S13胞间CO2浓度(Ci)呈先显著(P<0.05)降后显著(P<0.05)升的趋势,S55前期平稳后期显著(P<0.05)上升,说明低温胁迫前期是由于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侧钝叶草Pn下降,后期是非气孔因素;叶绿素含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均呈逐步下降趋势,说明侧钝叶草受到光抑制。两份材料规律基本一致,但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温处理3 d后,S13的Chl、Car和F  相似文献   
993.
弧菌(Vibrio)不仅对海水网箱养鱼业、养虾业造成危害,也对锯缘青蟹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我们曾多次从病、死蟹、甚至蟹苗体内分离出多种致病性弧菌,尤其是对虾、蟹、蚝等甲壳类有明显感染致病性的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  相似文献   
994.
锯缘青蟹工厂化规模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投入育苗用抱卵蟹44只,孵化蚤状幼体(Z_1)6250万只,育成大眼幼体409.76万只,平均成活率达到6.56%,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6180只。稚蟹培育,投入大眼幼体409.76万只,培育出稚蟹(C_2~C_6)244.46万只,平均规格为个体甲壳宽1.17cm、体重0.22g,平均成活率达到56.60%,单位面积出苗量为441.26只/m~2,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5.
三种鹅观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鹅观草属犬草组长芒鹅观草、缘毛鹅观草和鹅观草3个种及其种间杂种的形态变异、染色体配对行为和繁育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这3个种的亲缘关系.F1植株的外形趋于两亲本之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亲本种染色体配对正常.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数较高,平均构型:R.pendulina × R. dolichathera为0.56 Ⅰ+13.72 Ⅱ;R.dolichathera × R. kamoji为7.58 Ⅰ+13.58 Ⅱ+0.04Ⅲ+0.04Ⅳ,杂种高度不育.结果表明:1)这3个种是独立的生物学种,拥有两组相似的基本染色体组StY.2)R.dolichathera与R.pendulina的亲缘关系较它们分别与R.kamoji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996.
甘肃省部分牛羊血液原虫传播媒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蜱传播试验,确定了甘肃省一些牛羊血液原虫的媒介和传播方式。甘肃省牛的双芽巴贝斯虫媒介为微小牛蜱。大巴贝斯虫媒介为长角血蜱。瑟氏泰 勒虫媒介为长角血蜱;绵羊无浆体的媒介为草原革蜱。微小牛蜱、长角血蜱可分别传播双芽巴贝斯虫和大巴贝斯虫,传播方式为经卵传递。将采集于甘肃文县牛体上的微小牛蜱和两当县的长角血蜱饱血雌虫孵育而来的次代幼虫分别叮咬除脾牛体后,2头牛各自感染双芽巴贝斯虫或大巴贝斯虫。将采自崇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研究了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vannes产卵期雌虫密度对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1-4龄幼虫发育历期与白蜡虫产卵期雌虫密度呈幂函数关系:Y=aX^-b,相关系数达极显著。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对白蜡虫被捕食率造成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有白蜡虫密度(X1)、黑缘红瓢虫3、4龄幼虫和成虫密度(X4、X5、X6)。白蜡虫产卵期雌虫、黑缘红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自身的交互作用均达显著水平,但这些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未达显著水平。剔除不显著因子后的优化模型为:Y=0.7438-0.0625X1 0.0517X4 0.0708X5 0.0483X6-0.0817X^21-0.0392X^22-0.0257X^23-0.0392X^24-0.0392X^25-0.0392X^26。  相似文献   
998.
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原菌的核酸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种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11个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菌株中,来自海南儋州、乐东、文昌、东方、澄迈、临高、琼海、昌江、琼山、三亚的10个菌株为Mycosphaerella fijiensis,而白沙菌株既不是M.fijiensis,也不是M.musicola,其Mycosphaerella种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将这些菌株区别为2类,支持PCR鉴定结果。本研究的鉴定结果对指导海南综合治理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的实践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农田蒸散量模型构建及蒸散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利用1981~2002年间18个代表站点常规气象资料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供水条件下农田蒸散量的模拟模型,计算了自然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农田蒸散量年内呈单峰形变化,峰值出现在玉米抽雄开花期。农田蒸散量区域分布中间高四周低,趋势与自然降水分布不一致。农田蒸散量年际间呈波动性变化,多水年农田蒸散量明显高于正常年,90年代辽宁中部、辽东、辽南、辽北地区农田蒸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辽西地区农田蒸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牛泰勒虫病主要是由环形泰勒虫寄生在牛体内而引起的一种牛的血液原虫病,该病主要通过中间宿主蜱传播,以春季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