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28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18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2000年以来,猪只出现一种早期体温升高,而后逐渐发生贫血、黄疸,仔猪伴有黄白痢,母猪伴有猪繁殖障碍等症状的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1早期的胚胎感染或孵化不良 1.1胚胎病主要指垂直传播的传染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副伤寒、禽脑脊髓炎、呼肠孤病毒感染、鸡传染性贫血、传染性矮小综合症等。  相似文献   
83.
犬猫的黄疸(Jaundice or Icterus)即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是由于过量的胆红素或其他色素蓄积而使血清或组织发生黄染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各种肝胆疾病及溶血性贫血所反映的一种症状。1黄疸的类型及成因间接胆红素(非结合型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形成原因:胆红素产生过多,如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内在的缺陷、溶血性贫血、感染等;肝细胞摄取和贮藏胆红素的功能障碍,如肝功衰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  相似文献   
84.
贫血病毒是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体,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病原之一。鸡贫血病毒基因组含有3个开放阅读框架,分别编码分子量为51.6kDa(VP1)、24kDa(VP2)和13.6kDa(VP3)的3种蛋白质。本文将克隆化VP2基因亚克隆到PET-32a(+)载体上并进行原核表达,用PET-32a(+)表达的VP2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过杂交瘤细胞的建立、融合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一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C5。腹水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为1:409600,经Western—blotting证明单抗3C5为针对VP2融合蛋白的单抗。为VP2融合蛋白的纯化和鸡贫血病毒的检测、鉴定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是微量元素同氨基酸羟基经配位反应而形成,具有独特的螯环结构并且接近于动物吸收形式的一种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与第一代的无机盐和第二代的简单有机盐相比,它具有稳定性好、生物效价高、无毒性和适口性好等特点。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添加剂在猪生产中对预防仔猪贫血、  相似文献   
86.
秋季气温适宜,是鸡虱的盛发时期,其繁殖、感染速度都很快.此时掀开病鸡的鸡毛时,可见到大量的鸡虱奔跑.鸡若患有鸡虱后,会导致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脱毛、生长不良、产蛋量降低、严重者还会引起鸡贫血而导致死亡.因此,养鸡户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防鸡虱.从目前来看,其防治方法较多,在生产上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灭虱:  相似文献   
87.
仔猪缺铁性、代谢性贫血是仔猪的营养代谢病,主要是以缺铁为主的造血物质缺乏为特征。多发生于5~30日龄以内的仔猪,仔猪大多被饲养在密闭的仔猪舍内,猪舍的地面多为水泥、石板、木板等材料,仔猪接触不到土壤,不能从土壤中获得满足机体需要的铁元素。铁元素是猪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多种氧化酶的主要原料。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一般仅有30~50mg,而哺乳仔猪生长每天需要7~8mg铁。仔猪每天从母乳中获得的铁在1mg以下。这样就造成原料铁缺乏性的仔猪营养性贫血的代谢病。1症状初生30日龄以内的仔猪,特别是10~2…  相似文献   
88.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又称贫血因子病、蓝翅病、贫血性真皮炎、出血综合症等,是鸡的一种免疫抑制病。该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器官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泛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发病。本病存在于所有主要养禽业国家,1979年由Yuasa等首次于日本报道,中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病毒。随后周文平等在河南、山东、江苏、辽宁、吉林等地的鸡群中也陆续分离到CIAV。此病通过垂直与水平传播引起临床与亚临床感染,使鸡只对马立克病毒(MDV)、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REV)、法氏囊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89.
白血病是临床上家猫比较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为猫白血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FeLV),属反转录病毒。同其他反转录病毒一样,FeLV可以在寄主身上建立起持续性感染。由FeLV引起的疾病有淋巴和造血组织病,包括肿瘤,尤其是淋巴瘤(淋巴肉瘤、淋巴癌)和白血病,以及退行性疾病如贫血  相似文献   
90.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牛附红细胞体(EperyfhrozoonSuis)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贫血、消瘦、下痢、黄疸为主要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1历史1932年Doyle在印度报道了本病。"牛的一种类立克次氏体病或类微粒孢子虫病"(Doyle,1932)。他描述了2~8月龄牛有明显的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虚弱等表现,体温高达40.5℃,并注意到感染牛血液稀淡,红细胞易发生自发性凝集,血浆被染成黄疸样颜色。最近,已在全球较大年龄范围的奶牛(从犊牛到怀孕母牛)中发现了附红细胞体病。Splitter和Williamson(1950)之所以将引起黄疸的病原称之为牛附红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