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8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646篇
林业   330篇
农学   628篇
基础科学   143篇
  2086篇
综合类   5074篇
农作物   491篇
水产渔业   384篇
畜牧兽医   2722篇
园艺   334篇
植物保护   282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检测除氮型改性凹凸棒土(Al@TCAP-N)和火山石的内部及周围水体有关氮、磷、有机物分解的酶活性和水质指标,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材料和水体中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析,以研究尾水处理系统初沉区中水质净化材料处理尾水营养盐的机制。结果表明,Al@TCAP-N和火山石能增加其周围水体微生物碱性磷酸酶(AKP)、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火山石能在早期(0~6 h)提高其内部有机磷水解酶(OPH)、氨单加氧酶(AMO)的活性;Al@TCAP-N能在后期(36~48 h)增加其内部脱氢酶(DHO)的活性;净化材料相互对比发现,火山石内部的酶活性整体高于Al@TCAP-N内部的酶活性;本试验表明水质处理最佳时间为36 h,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22.61%、9.52%和22.1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通过Al@TCAP-N的吸附和火山石负载的微生物的双重作用降低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变形菌门(Protep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分别是材料表面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中的主要门类。火山石能在净化初期促进有机磷化合物分解和硝态氮(NO3--N)转化为亚硝态氮(NO2--N),Al@TCAP-N在净化后期促进有机物的分解。Al@TCAP-N和火山石能促进水体中含磷化合物的分解和氮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2.
畜禽养殖废水中过量的磷排放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有效去除畜禽废水中的磷和对园林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本研究探讨La和Fe分别改性木芙蓉树枝粉(HM)和龙牙花树枝粉(EC)得到的4种材料(La-HM、La-EC、Fe-HM和Fe-EC)在不同投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和初始磷浓度等条件下对模拟废水中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改性材料对模拟废水中磷的单位吸附量随投加量的增加呈指数或幂函数下降(P0.05);随溶液pH的升高,La改性的两种材料对磷的吸附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Fe改性的两种材料则相应呈幂函数下降(P0.05)。它们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适合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4种改性材料对模拟废水中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00、12.02、7.18 mg·g~(-1)和8.43 mg·g~(-1),对实际养猪废水中磷的吸附量为11.63~21.71 mg·g~(-1),是未改性前的1.58~3.23倍。因此,La和Fe改性木芙蓉和龙牙花树枝粉是吸附畜禽废水中磷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123.
科技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4,(9):89-91
日粮非植酸磷和钙浓度对肉鸡钙食欲的影响;DDGS与肉鸡坏死性肠炎之间的联系;美发现高毒力禽流感病毒株的潜在治疗方法;猪群中爆发A型流感的特征及降低动物性传染病传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4.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检测技术 ,该法通过消解液酸度的调节 ,显色剂的替换 ,应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当磷溶液浓度范围在[1mg/L~20 mg/L ]时 ,线性回归良好 ;回收率范围为94%~97% .用此法测定了国家标准参考物质 ,与国标方法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进行了比对 ,结果表明 :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别 ,说明该方法可用于食品中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5.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氮沉降急剧升高,将会影响高寒草原植物养分循环。为了研究氮沉降对高寒草原植物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依托2009年在新疆天山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设置的长期氮沉降研究平台,于2017年7月和10月采集溚草(Koeleria cristat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3种植物的成熟叶和老叶,分析3种植物叶片N、P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 3种植物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成熟叶和老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成熟叶和老叶的N、P含量分别为12.78 mg·g-1、0.88 mg·g-1和6.88 mg·g-1、0.46 mg·g-1mg·g-1。3种植物成熟叶和老叶的N元素含量均为:二裂委陵菜>天山赖草>溚草,P元素含量同N元素含量趋势一致;② 氮添加增加了成熟叶和老叶N浓度,分别达12%和48%;成熟叶与老叶P浓度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不一致,成熟叶P浓度对氮添加的响应与物种有关,而老叶P浓度呈一致的下降趋势;氮添加对成熟叶和老叶N∶P的比值影响亦不同,其中相对于成熟叶,老叶的N∶P呈显著增加趋势。③ 植物叶片的N元素、P元素和N∶P比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元素和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生长旺盛期和枯黄期,溚草和天山赖草的N与P元素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而二裂委陵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在生长旺盛期二裂委陵菜叶片N与P元素呈显著的正相关、枯黄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表明长期氮的添加显著影响了3种植物叶片的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未来氮沉降升高将会影响天山山地草原的植物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26.
华北落叶松针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碳(C)、氮(N)和磷(P)在林木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三者的含量变化和元素比值控制着林木的营养和生长状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秦岭山区同一树种不同林龄叶片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为林木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林木生长季的不同月份(2012年5月到10月每月中旬),对秦岭5年生(5a)、10年生(10 a)、20年生(20 a)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进行定期采集,并测定不同月份各林龄针叶的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值,对不同林龄不同生长季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P及C∶N、C∶P、N∶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C∶N与氮含量、C∶P与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龄针叶的碳含量从生长初期(5 6月)到生长旺盛期(7 8月)逐渐增加,生长末期(8 9月)逐渐降低,但到落叶期(10月)又小幅回升。2)3种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氮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5 10月)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林龄针叶氮含量升高和降低的时间存在差异,5 a和20 a林龄的针叶N含量从6月到生长旺盛期(7月、8月)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而10 a林龄针叶的氮含量6 7月份先逐渐降低,7 9月份急剧升高,落叶前期到落叶(9 10月)这段时间3种林龄针叶的N含量均急剧下降为最低值。3)3种林龄针叶磷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终维持稳定。4)5 a、10 a和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的C∶N变化范围分别为21.83 56.42、18.4358.49和22.54 87.83,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37.74%、42.05%和68.42%,随着树龄的增长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大。5)5 a、10 a、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C∶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9.17 402.85、180.54 395.01和213.02 398.75,变异系数依次为31.35%、31.43%和22.88%。6)针叶的N∶P,5 a、10 a、20 a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7 15.42、6.38 20.13和4.44 14.45,变异系数分别为39.65%、50.86%和33.03%。7)各林龄针叶的C、N、P平均含量以及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C∶P均与相应的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N、P含量的变化以对数方程的形式减小。同时发现,氮是秦岭地区幼、中林龄华北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土壤中的氮养分不足会制约林木的生长,因此对本研究区的土壤应及时补充氮肥以满足华北落叶松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27.
羔羊缺硒病是硒缺乏引起的肌营养不良,为羔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多见于规模养羊场,由于养羊场饲料单一,加之青饲料供给不足,使羊缺乏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尤其在缺硒地区,羔羊常发生缺硒病,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1发病情况某羊场饲养成年母羊484只,以羊草、粉碎的  相似文献   
128.
铁是毛皮动物体内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各种动物体内含铁约30~70mg/kg,平均40mg/kg。随动物种类、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不同,体内含量变化大。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  相似文献   
129.
正从2009年年初至今,共诊治母猪产后瘫痪16例,治愈15头,淘汰1头。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散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以上所诊疗病例多发生于断奶后1~3 d左右,个别猪在产后几天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病猪轻者后肢瘫痪,重者四肢不能站立,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昏暗潮湿所致。本病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对德美亚1号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三江地区的土壤供氮量为153.02kg/hm2,供磷量为41.25kg/hm2,供钾量为160.51kg/hm2。形成100kg玉米经济产量所需氮量为2.27kg,需磷量为0.50kg,需钾量为1.65kg。氮肥的利用率为22.14%,磷肥的利用率为7.55%,钾肥的利用率为26.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