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8篇
  149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延长油田西部油区典型工区长6油组的小层顶面构造特征、砂体展布特征、油层厚度分布特征、顶面构造与油层厚度、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采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进行地质建模。依据分层数据、井斜数据、小层顶面构造图,建立构造三维模型。分析研究各小层的砂层展布特征及物性变化规律,在相控的基础上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三维地质属性模型;根据油藏工程方法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理论,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对西部油区长6油藏未注水老区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62.
针对复杂小断块砂岩油藏取心资料较少、测井评价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理论测井解释图版。该方法以苏北盆地区域资料为基础,统计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与岩心骨架成份、粒度、渗透率、油藏埋深等之间的关系,利用上述关系建立了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理论测井解释图版,并在未参与上述研究的苏北盆地A油田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对小断块油田勘探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砒砂岩区沙棘液流及细根变化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砒砂岩区土壤含水量对沙棘液流速率及细根变化的响应,为沙棘在砒砂岩等干旱缺水地区的合理栽培和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Granier茎干液流测定系统,对砒砂岩地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暖水乡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人工林的茎干液流进行长期监测,并同时对植物的细根及细根周围的土壤水分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沙棘人工林在生长季(6—10月)的茎干液流日变化规律及植物细根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 ①土壤含水量与沙棘液流速率呈现出在前期(6—7月)较低,中后期(7—9月)不断升高,后期(9—10月)有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沙棘细根的生长速率也呈现出中后期较高,前期和后期较低的变化趋势。②比较生长季各月份土壤含水量和沙棘液流速率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8月>7月>9月>6月>10月。③土壤含水量变化与沙棘液流速率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沙棘液流速率逐渐升高;沙棘细根生长速率与沙棘液流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沙棘细根生长速度越快,沙棘液流速率越大;反之,沙棘细根生长速度越慢,沙棘液流速率越低。土壤含水量变化与细根生长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土壤含水量升高,沙棘细根生长速率逐渐增大。[结论] 砒砂岩地区沙棘液流变化是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沙棘细根变化同样影响土壤水分的变化,相对而言,沙棘液流变化比沙棘细根变化影响土壤水分变化大。说明植物蒸腾是砒砂岩区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自然降雨条件下砒砂岩坡面细沟微形态及其侵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砒砂岩坡面细沟微形态及其侵蚀特征,为区域土壤侵蚀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择裸露砒砂岩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监测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的方法,分析砒砂岩坡区13次降雨过程中坡面细沟数量、形态以及几何特征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细沟微形态变化过程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机制。[结果] 观测期研究区总降雨量为267.40 mm,总降雨历时为5 893 min,总径流量为294.05 L,总泥沙量为111.34 kg。降雨对径流和泥沙的贡献率表现为:中雨(10.0~24.9 mm)>大雨(25.0~49.9 mm)>小雨(<10.0 mm)。中雨对坡面侵蚀影响程度最高。水力侵蚀导致坡面细沟形态上趋于复杂化,其总长达为40.52 m,平均宽度为4.31 cm,平均深度为1.22 cm。次降雨坡面细沟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溅蚀—片蚀—宽浅型细沟—连续细沟网—沟壁坍塌—沟道稳定;细沟趋于向窄深型发育。[结论] 细沟各形态指标均呈现明显的二次多项式相关关系,细沟宽深比与沟壑密度对坡面产沙量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5.
李龙  秦富仓  钱秋颖  董晓宇  张若曦  张鹏 《土壤》2022,54(1):198-205
解决砒砂岩区坡面的产流产沙问题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砒砂岩裸露坡面为研究对象,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实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13次有效降雨过程砒砂岩坡面微地貌的变化过程及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径流小区内坡面土壤平均侵蚀深度为26 mm,侵蚀区占径流小区总面积的95.27%,单位面积上侵蚀...  相似文献   
66.
砒砂岩地区沙棘根系改良土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林龄为2a-8a的沙棘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沙棘群落根系改良土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群落的根系可快速增加土体中〉0.01mm微团粒的数量,并使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同时明显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N、P、K等化学元素的含量,从而协调供应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及结构;有效的改善了砒砂岩区的生态环境和减少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67.
沙棘是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也是典型的克隆植物。其侧根(萌蘖根)在水平延伸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根蘖苗,具有极强的克隆繁殖和空间拓展能力,可依靠克隆生长赋予的生理整合作用及觅养行为等特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自身的繁殖生存;并能通过林窗更新、平茬以及林缘扩散等途径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治理砒砂岩以及防止红土泻溜等方面。本文就其生态功能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8.
砒砂岩区区位特征与植被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是对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出露基岩或黄土及沙土下伏基岩的俗称,泛指二迭纪到白垩纪的碎屑沉积岩,其治理难度很大。通过实地调查,对砒砂岩区的区位特征进行分析,并依据砒砂岩区区位特征提出3种适合该区植被建设的主要技术途径,对于加快该区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建设 ,使有“环境癌症”之称的砒砂岩区得到有效治理 ,林木覆盖率由 10 %提高到 3 5 3 %,每年可拦蓄径流 490万m3 ,拦截泥沙 2 0 0万t ,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防止了土壤沙化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土地生产力由 15 5 4元 /hm2 提高到 769 8元 /hm2 ,基本上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准格尔旗沙棘生态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70.
沙棘柔性坝在砒砂岩地区沟道治理中的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毕慈芬  乔旺林 《沙棘》2000,13(1):28-34
根据野外试验资料,研究沙棘在砒砂岩地区沟道治理中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植树技术,以及形成沙棘活性植物柔性坝坝系的拦沙作用及淤积分布规律。为探讨沟道拦截泥沙和整体效应,同时研究沟道沙棘柔性坝坝系工程和刚性谷坊,骨干工程的联合拦沙模式。试验初步证明,在砒砂岩地区的沟道治理中,沙棘是一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拦沙筑坝框架材料,也是根治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