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1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440篇
林业   482篇
农学   385篇
基础科学   323篇
  344篇
综合类   3382篇
农作物   284篇
水产渔业   1149篇
畜牧兽医   1553篇
园艺   316篇
植物保护   74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对水车式增氧机和微孔曝气增氧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快,单位时间内增氧效果为水车式增氧机的2.6倍,养殖综合效益比水车式增氧机提高20%~60%。  相似文献   
102.
动物机体由于旺盛的新陈代谢或在受到外界有害因素刺激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进而损伤细胞中的蛋白质、类脂膜和DNA,引发细胞炎症并阻断细胞信号通路,使机体产生氧化应激。维生素A可以有效地调控NO的生成,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并清除自由基,预防细胞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发生。本文主要综述了维生素A对动物NO生成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对今后深入研究其调节机理、科学补充维生素A及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外源油菜素内酯对谷子2,4-D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65-1168
通过盆栽方法,以张杂谷5号为材料,采用EBR和2,4-D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在2,4-D胁迫下,外源EBR对谷子各项指标(出苗时间、出苗率、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方差分析,不同浓度的EBR处理之间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浓度2,4-D处理之间幼苗的株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幼苗的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0.1 mg/L EBR与0.5 g/L 2,4-D组合最有利于谷子幼苗的生长,为最佳组合。说明适宜浓度的EBR不仅能够减轻2,4-D对谷子幼苗的抑制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明确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Is)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区分计量法和抑制中浓度法测定草莓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对药剂的敏感性表型,采用草莓果实离体测定法评估药剂对不同药剂敏感性菌株的防效,通过药剂靶标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制。【结果】236株草莓灰霉病菌中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呈抗性的菌株有192株,2个药剂呈正交互抗性。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菌株的平均抑菌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269 8和0.055 9 mg·L~(-1)。77个嘧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值全部大于100 mg·L~(-1),而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67.680 7mg·L~(-1)。接种抗性菌株后再防治的试验证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推荐剂量(a.i 166.67 mg·L~(-1))下失去防效;所有抗性菌株的cyt b基因上都只含有G143A点突变,且第143位氨基酸后均不含有内元(Bcbi-143/144);敏感菌株cyt b基因分为2种,47.4%的敏感菌株不含有Bcbi-143/144,而52.6%的敏感菌株含有Bcbi-143/144。【结论】江苏丘陵地区田间草莓灰霉病菌群体中,对QoIs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种群已成为主导种群,生产中不宜再用该类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所有田间采集灰霉病菌抗性菌株的抗性分子机制均为cyt b基因G143A点突变,未发现其他位点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05.
<正>梭子蟹南方又称白蟹。随着梭子蟹商业化捕捞的加剧,捕捞上来的野生梭子蟹个头越来越小,这表明,该物种已被捕捞过度。传统的梭子蟹养殖模式无法适应高速增长的市场以及日益恶化的环境。因此,探究一种新型的梭子蟹养殖模式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建立高位池循环海水系统,利用生物调控,形成蟹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青蒿素(ART)与二甲氧苄啶(DVD)联合应用抗鸡球虫的效果,选用75只黄羽肉鸡,分为5个组,除阴性对照组外,ART组、DVD组、ART+DVD组和阳性对照组经嗉囊接种8×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各组在攻虫前一天用药直至试验结束,观察鸡群发病和死亡情况,记录相对增重率、存活率、卵囊值、病变记分、血便数,计算抗球虫指数(ACI)。血便数结果显示,ART+DVD组高于DVD组,低于ART组和阳性对照组;存活率、病变记分、平均增重等结果显示,ART+DVD组低于DVD组,高于ART组。结果表明,ART单独使用时具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但将其与抗菌增效剂联用则不仅能增强抗球虫效果,更可减少DVD的用药量,从而降低了DVD残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7.
108.
不同原料好氧堆肥过程中碳转化特征及腐殖质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畜禽粪便(牛粪和羊粪)为主料,添加不同作物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辅料在堆肥过程中的碳转化特征及腐殖质组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条垛式好氧堆肥研究了不同原料组合(T1:牛粪+玉米秸秆;T2:牛粪+小麦秸秆;T3:羊粪+玉米秸秆;T4:羊粪+小麦秸秆)在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腐殖酸含量的碳转化特征以及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TOC含量随堆肥过程的推进而下降,至堆肥结束时T1~T4处理的TOC含量分别下降了22.1%、21.5%、23.6、23.7%;DOC含量也随堆肥过程的推进而降低,至堆肥第15天时降低至最低,T1~T4处理分别降低至6.57、5.47、4.73 g·kg-1和4.93 g·kg-1,但不同处理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同:以牛粪为主料的T1和T2处理在第10天以前几乎无变化,而以羊粪为主料的T3和T4处理从一开始就迅速下降至最低值,至堆肥第15天时T1~T4处理的降幅分别为32.4%、36.5%、51.8%和39.3%;总腐殖酸(THA)含量的增加始于堆肥的第10天,第15天时达到最高值,最高值分别为25.5%、22.5%、29.8%和30.0%,整个堆肥过程中T3和T4处理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P<0.05)。随堆肥过程的推进,游离腐殖酸(FHA)含量逐渐降低,堆肥结束时降幅为7.6%~18.0%; HA含量逐渐增加,至堆肥结束时增幅为65.4%~197.8%,堆肥过程提高了胡敏酸态碳。T3和T4处理的FHA和HA含量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始终高于牛粪组合T1和T2处理。FA含量随堆肥进程推进逐渐下降,至堆肥结束时降幅为44.9%~54.9%。羊粪中较高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HA可能是堆肥产品中THA和HA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以牛粪为主料的堆肥配料中适当加入羊粪可以提高堆肥产品的腐殖酸含量和胡敏酸态碳。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不同时期用药预防稻曲病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剂对稻曲病预防效果十分显著,以水稻破口期前8—14d为预防适期,病指防效达90%以上,对水稻安全,为预防稻曲病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0.
高锰酸钾本是为强有力的氧化剂,当与被氧化物接触时,放出新生态氧而呈现杀菌作用。其水溶液放置过久,则逐渐还原失效,故应新鲜配制应用。通过对家畜进行了多次毒性试验,由小到大剂量,观察良好。多年来,用于创伤、急性胃肠炎、间歇性肺气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