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17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784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345篇
基础科学   220篇
  221篇
综合类   6977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940篇
畜牧兽医   30554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571篇
  2021年   712篇
  2020年   737篇
  2019年   1161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777篇
  2015年   810篇
  2014年   1916篇
  2013年   1624篇
  2012年   2307篇
  2011年   2241篇
  2010年   2078篇
  2009年   2163篇
  2008年   2033篇
  2007年   1846篇
  2006年   1731篇
  2005年   1696篇
  2004年   1334篇
  2003年   1211篇
  2002年   1020篇
  2001年   850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640篇
  1998年   638篇
  1997年   934篇
  1996年   777篇
  1995年   719篇
  1994年   769篇
  1993年   857篇
  1992年   974篇
  1991年   827篇
  1990年   573篇
  1989年   7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3 毫秒
991.
《畜禽业》2014,(7)
选择待开产未经大肠杆菌免疫来航蛋鸡150只,用ETEC K88+菌株C83907进行免疫后,收集高免蛋制备卵黄抗体粉。将中药提取物、卵黄抗体粉与载体按比例混合制成中药抗体复合制剂。分别选择3日龄和21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早期断奶仔猪18只和40只,人工感染C83907大肠杆菌后,口服含制备的中药抗体复合制剂进行被动免疫试验。结果表明:3日龄仔猪服用抗ETEC中药抗体复合制剂后,平均增重接近对照组(p>0.05),仔猪死亡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21日龄服用中药抗体复合制剂组的仔猪增重高于卵黄抗体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喂以6 g和10 g抗ETEC卵黄粉组的治愈率与抗生素治疗组差异不显著(p>0.05),比单一使用纯中药和卵黄抗体使用效果好(p<0.01)。  相似文献   
992.
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雁等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软弱、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病原俗称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 DPV)或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一般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11年将该病原种名改为鸭疱疹病毒1型(Anatidherpesvirus 1, AnHV1),将其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中过滤性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纳米,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99-1004
本试验旨在探讨玻璃化冷冻对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MⅡ期)组蛋白乙酰化和膜蛋白CD9表达的影响。牛MⅡ期卵母细胞采用OPS法冷冻,即卵母细胞于10%EG+10%DMSO溶液中预处理30s,然后再移入玻璃化溶液EDFSF30中处理25s,以OPS为承载器投入液氮中。毒性组卵母细胞未投入液氮,其他过程与冷冻组相同,新鲜牛MⅡ期卵母细胞为对照组。卵母细胞解冻后,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存活细胞DNA组蛋白乙酰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9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冷冻组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93.8%)和存活率(92.7%)显著低于毒性组(100.0%,97.2%)和对照组(100.0%,98.5%)(P<0.05),而毒性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超低温冷冻后,卵母细胞DNA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显著上升(P<0.05),CD9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以上显示,玻璃化冷冻不但降低了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存活率,而且改变了DNA组蛋白乙酰化和膜蛋白CD9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94.
<正>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一种急性、病毒性综合征,重点危害新生仔猪胃肠机能,病死率与日龄呈反比,对自繁自养猪场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结合一线兽医实践经验,本病应坚持以防为主,治疗应注重仔猪不同日龄及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用药应更具人性化、合理化、实效性。1病原及危害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罹患本病有极高的致死率,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传染迅速,典型显症为腹泻、呕吐及脱水。本病随日  相似文献   
995.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崇尚绿色的生活方式,牛奶也越来越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康饮品,因此奶牛作为牛奶的重要来源,为了得到新鲜健康的奶源,对奶牛进行健康的饲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奶牛腹泻发病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其于此给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银川地区某奶牛场牛支原体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诊银川市某奶牛场成年奶牛病因,本研究对两头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犊牛进行解剖,无菌采集肺脏、肺积液、关节液及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乳样1份进行病原分离,分离到2株巴士杆菌、2株链球菌、1株大肠杆菌和3株支原体,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特异性PCR鉴定和16S r 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引起此次流行的主要病原为牛支原体。采用比利时进口牛支原体ELISA诊断试剂盒对银川地区12个规模化奶牛场的230份奶牛血清进行牛支原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牛群平均阳性率26.52%,牛场阳性率高达100%,表明牛支原体病在银川地区呈高感染率。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74-1677
随机选取6~35日龄自然状态下腹泻犊牦牛和正常犊牦牛各12头,对12例腹泻牛进行3d治疗并观察疗效;采集腹泻犊牛治疗前、后及8头正常犊牛血清,同时对剩余4头正常犊每天饲喂该药剂并采集血清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凝胶剂对犊牦牛临床腹泻的治愈率为75%(9/12),总有效率达到91.67%(11/12)。血清生化结果显示,各组间Mg2+和CRE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RP在腹泻犊牛中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腹泻治疗前组血清中Ca2+、Cl-、Na+、血清P、TP、ALB、ALP、ALT和AS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血清中Ca2+、ALB、ALT、AST较治疗前组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Ca2+、AL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犊牛饲喂药剂前后血清中AST、ALP、ALT活性物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口服凝胶剂对治疗犊牦牛腹泻有效,对正常犊牦牛无不良影响;正常犊牦牛与腹泻犊牛血清生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8.
仔猪腹泻综合症历来是生猪养殖中常见高发的高危害性疾病之一,被国家纳入猪病重点防治对象。应深入了解本病的一般性特点,尤其是掌握几种主要的致病因素,采取相应完善的综合防治措施,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是有效防控本病的关键。结合养殖实践总结,推荐了仔猪腹泻综合症较为全面的预防控制措施,在用药上突出“补液、防脱水”及对症控制,综合防治效果和治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9.
选取2015年3月10月某农场患有腹泻的羔羊30只和犊牛30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辩证分型将病畜分为3组,分析各组腹泻幼畜的中兽医治疗效果。结果为60只(头)腹泻幼畜共治愈55只(头),总治愈率为91.67%,疗效十分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兽医治疗幼畜腹泻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肉牛饲养产业的发展,牛群饲养规模日益扩大,牛类疾病也随着不断的增多,胃肠炎是养牛饲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该类的疾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本文将对该类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疗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