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67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48篇
  68篇
综合类   465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300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采用胞质内精子注射法(ICSI)构建牛显微受精胚胎,探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时间、精子状态及精子操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对牛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卵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成熟培养20 h、24 h和28 h的卵母细胞用于ICSI时,ICSI卵的形态完整率分别为94.6%(175/185)、97.2%(173/178)和96.4%(189/196)(P〉0.05);成熟培养24 h和28 h的卵母细胞,其ICSI卵的卵裂率(73.4%和70.9%)和囊胚发育率(31.8%和29.6%)显著高于成熟培养20 h的卵母细胞(61.1%和20.6%)(P〈0.05)。对成熟培养24 h的卵母细胞注射获能精子时,ICSI卵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72.7%和31.4%)高于未获能精子组(69.4%和29.3%)和不运动精子组(71.5%和30.4%),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含5%,10%和15%PVP的精子操作液处理获能精子后对成熟培养24 h的卵母细胞进行ICSI操作,PVP浓度为5%和10%时,ICSI卵的卵裂率(73.2%和66.9%)和囊胚发育率(32.7%和29.7%)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15%PVP浓度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51.0%和16.3%)(P〈0.01)。结论认为,选用获能精子,并使用含5%PVP的精子操作液进行处理,对成熟培养24 h的牛卵母细胞进行ICSI操作,有利于ICSI卵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82.
将不同数量的成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显微注射注入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的不同胚期的胚胎中,研究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期初步探索嵌合胚胎制作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显微注射2~5、6~10和11~15个ES细胞数量之间对早囊/囊胚期胚胎的成活率和孵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显微注射11~15个ES细胞的成活率和孵化率较低,分别为82.14%和64.29%;显微注射2~5个ES细胞的成活率和孵化率均较高,分别为90.90%和78.79%。显微注射11~15个ES细胞和未经显微注射的胚胎成活率分别为95.12%和82.14%,差异极显著(P<0.01);孵化率分别为90.48%和64.29%,差异极显著(P<0.01)。不经显微注射的桑椹/囊胚、经显微注射的8~16-细胞期胚胎和早囊/囊胚,其成活率分别为94.92%、91.53%和87.50%,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孵化率来看,未经显微注射的桑椹/囊胚和经显微注射的8~16-细胞期胚胎其孵化率分别为89.83%和61.02%,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3.
云南杉木G木素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先进的UV显微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云南省西畴和彝良两产区杉木G木素分布。结果表明:1.两产区杉木纵生管胞次生壁吸收峰值为560nm。2.杉木早晚材纵向管胞次生壁层G木素浓度西畴低于彝良产区;轴向管胞胞间层G木素浓度彝良低于西畴产区。3.两产区杉木一年轮内,纵向管胞次生壁G木素浓度峰值,从早材至晚材的变化,西畴产杉木是逐渐降低的,符合正常材变化规律;彝良产杉木有波动,呈波形变化,说明构造不正常。4.两  相似文献   
84.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对民族药地胆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能够很好的鉴定原植物.  相似文献   
85.
流动注射法测土壤全氮全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注射分析 (简称FIA)是 1 975年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溶液自动分析及处理技术 ,它具有分析速度快 ,精度好 ,设备操作简单 ,节省试剂与试样及适应性广等一系列优点[1 ] 。为工农业化学分析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前景。我中心化验室从北京农林科学院引进流动注射分析仪开展植株N、P含量分析的技术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土壤N、P含量分析方面 ,还有待探索。本人在查阅有关资料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 ,找出一套土壤氮、磷联合消化 ,流动注射法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含量的的配套方法。运用此法测定土壤全N、全P ,节省了许多工序 ,待测液直接上机…  相似文献   
86.
视频显微扫描技术在稻米垩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形分析,精确考察了垩白分布不同的4个DH株系及其双亲的垩白大小,构建了单粒稻米垩白大小的检测体系;同时还对6个早稻品系的透明度和垩白大小的测定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视频显微技术在稻米垩白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绵羊精子提取物对绵羊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确定了绵羊精子提取物的最佳注射剂量,并将其孤雌激活效果与离子霉素联合6-DM AP法的激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绵羊精子提取物对绵羊卵母细胞有孤雌激活作用,最佳注射剂量为每个绵羊卵母细胞注入2~4 pL浓度5~6 m g/mL的绵羊精子提取物;绵羊精子提取物的孤雌激活效果与离子霉素联合6-DM AP法的激活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8.
杂交稻种子特性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机器视觉检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要求,针对较困难的微裂、穗萌等特征特性,通过显微观察分析了种子裂颖、穗发芽、带菌及柱头残迹夹持的微观形态,以期为视觉检测时提取关键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可表达血清淀粉样P成分(SAP)转基因小鼠模型,以研究SAP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SAP基因插入到pCMV-Tag5A真核表达载体上。经BciV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2.7 kb目的片断,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法将其注入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采用PCR法在基因水平筛选SAP转基因小鼠阳性小鼠;免疫沉淀法结合免疫印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SAP基因在PCR阳性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pCMV-Tag5A/mSAP真核表达载体。经显微注射法将2.7 kb线性目的基因片断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移植入代孕母鼠,所生127只小鼠,其中PCR鉴定获得10只转基因阳性小鼠。免疫沉淀法和免疫印记法随机检测83#♂founder、7#♀founder与C57 BL/6J小鼠回交F1代PCR阳性转基因小鼠血清中外源SAP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发现均有表达。结论:该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成功地产生能稳定遗传SAP基因的过表达转基因小鼠模型,它将有利于研究SAP基因在炎症、淀粉样沉淀、自身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氨化与微贮稻草显微组织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干稻草分别通过氨化和微贮处理后,进行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在氨碱的作用下,纤维素木质素表面之间的结合被破坏,并使部分木质素、矿质、栓质溶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表面保护层结构变化,胞壁膨胀,纤维软化。稻草经微贮自理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聚糖链的木质素聚合物的酯键被酶解,增加了柔软性和膨胀度,表现为胞壁衬质物亲水强,富有可逆性,结构上的复性呈常态。相比之下,干稻草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