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日本海柔鱼渔场夏季气象的探讨许翌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日本海中,以日本海中部的大和堆渔场和西部的大彼得湾渔场产量较高,可捕潜力大。1989年夏,上海水产大学《浦苓》号实习渔轮首次开赴日本海苏联专属经济区试捕柔鱼...  相似文献   
52.
勃氏雅罗鱼(Leuuciscusbraeicdwski)又名滩头鱼,地方名,大红线、高丽细鳞鱼等.勃氏雅罗鱼是鲤科唯一溯河洄游产卵的鱼类.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沿岸的俄罗斯、日本、朝鲜、中国.我国仅产于图们江及绥芬河下游.勃氏雅罗鱼体型优美,色彩艳丽,身体两侧各有一条纵向红色彩带.肉味鲜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杂食性,喜欢人工颗粒饵料.勃氏雅罗鱼适宜生存温度0~35℃.广盐性,海水、淡水均可生长,半咸水生长较快,自然江河中最大个体3.5kg,常见的0.5~1 kg,在人工养殖中当年繁殖的鱼苗可长到150~300 g,第二年可达0.8~2.5kg.  相似文献   
53.
狭鳕主要分布于北纬35度以北的北太平洋(包括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从亚洲的日本北部近海到北美洲的美国北部西岸近海都有分布。从FAO渔业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全球(主要为北太平洋)狭鳕的总产量为680万t(创历史最高),其且逐年减少,2006年已减至290万t,比1986年的已减少了一大半。随着北太平洋狭鳕总产量的逐年减少,美国东白令海狭鳕的TAC(总许可捕捞量)也在逐年减少,从2001年的140万t减至2009年的81.5万t。  相似文献   
54.
2004年8月,我作为陕西省林业技术研修生,赴日本京都府农林水产部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学习。京都府位于日本关西地区的中部,沿着日本海由北向西延伸.呈狭长状,南北相距约132公里。京都市是京都府的省会.京都市同我省西安一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日本国都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55.
《水产养殖》2014,(6):41-41
<正>据Intrafish 2014年5月1日报道:2013年日本野生捕捞和养殖类海产品供应量480万吨,同比减少1.5%。日本农林水产品部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海产品供应减少是因为海洋养殖产量缩减所致。去年减产的数量大约100万吨,主要为扇贝和海带产品。2013年日本养殖类海产品产量243 600 t,同比减少了2.8%;琥珀鱼产量150 800 t,同比减少  相似文献   
56.
<正>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依山傍海,人口约80万,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因其濒临日本海,扼守鄂霍茨克海,又拥有天然不冻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故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也设在这里。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上叫海参崴,现在很多中国人还这样称呼它。  相似文献   
57.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3,5(2):88-88
<正> 日本海洋资源研究中心1971年成立以来,通过实验和试捕的手段开展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以及市场价格的经济分析等研究。该中心是一个半官方性质的组织,经费来自政府和渔业企业。  相似文献   
58.
太平洋褶柔鱼渔业资源及渔场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是典型的温带大洋性头足类,主要由秋生群体和冬生群体组成。目前该物种的主要栖息地分布于日本海及太平洋沿岸海域,而我国黄海和东海外海为该物种的主要产卵场,调查发现此海域的太平洋褶柔鱼资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潜在的重要种类之一。为了后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物种,整理了前人对太平洋褶柔鱼多方面的研究,从基础生物学、渔业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和资源评估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认为,目前太平洋褶柔鱼主要捕获海域仍然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沿岸,产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后,近十多年保持在40×104t左右。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洄游路径,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目前对日本沿岸太平洋褶柔鱼的年龄、生长、繁殖等特性有着较为全面的研究,但仍然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监控。大尺度海洋环境变化会对太平洋褶柔鱼的CPUE有较大的影响,而通过对其资源状况的评估,可以更好地管理该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本文可对我国今后在东黄海海域合理开发该资源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为今后我国在与邻国的渔业谈判中提升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9.
陈子越  陆化杰  刘凯  王芮 《水产学报》2023,47(7):079314-1-079314-14
耳石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根据2018年厄尔尼诺发生期冬季(12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海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30尾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样本,首次对厄尔尼诺发生期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外形生长特征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具有宽大的背区、侧区和翼区,以及较狭长的吻区。主成分分析表明,耳石总长(TS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可以作为描述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耳石外形生长特征的表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各外形表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赤池信息准则表明,TSL、LDL、MW与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关系适用幂函数生长模型表示,WL与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关系适用线性生长模型表示。随着太平洋褶柔鱼个体逐渐生长,其耳石整体外形轮廓的绝对尺寸生长逐渐减缓,但耳石整体外部轮廓的相对尺寸基本维持原状。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耳石研究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活史过程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异常气候事件对头足类硬组织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异囊藻赤潮生物及其对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的赤潮生物,圆鳞异囊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于1988年在日本首次形成赤潮,尔后迅速扩大到西日本海全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渔业损失(本城凡夫,1999;松山幸彦,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