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实验室用小白鼠进行了特杀鼠 2号对害鼠适口性及防治效果选择试验 ,测其摄食系数、死亡时间和灭效。结果表明 ,小白鼠对特杀鼠2号毒饵摄食系数为0.77,对照敌鼠钠盐为0.61;特杀鼠2号平均致死时间为3.25d ,毒杀率均100%。农村现场 (农房和农田 )观察杀灭家栖鼠和野栖鼠的效果 ,特杀鼠 2号现场灭鼠效果 ,农房灭鼠率为91.68% ,农田灭鼠率为96.38%。  相似文献   
62.
杀鼠迷急性毒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3.
嗜血性无脊椎动物的天然凝血因子Xa抑制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血液凝固途径和Xa因子在血凝过程中的重要作用,Xa因子位于内外源凝血途径的交汇处,在凝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故其可成为抗凝治疗新药开发中非常重要的靶点。凝血因子Xa抑制物是近年来抗凝血因子的研究热点。自1955年发现水蛭素以来,从嗜血性无脊椎动物体内分离出了许多天然凝血因子Xa抑制物,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些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对它们进行重组改造,使之成为生物活性更强、功能更多的抗凝血化合物,在抗血栓形成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为临床开发抗凝血药物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
曹煜  刘宇  戴安锁  董天义 《植物保护》2007,33(4):129-131
实验室比较了6种抗凝血鼠药毒饵(杀鼠灵、杀鼠醚和敌鼠钠盐供试浓度为0.025%,氯敌鼠钠盐、溴敌隆和溴鼠灵供试浓度为0.005%)对布氏田鼠的毒效。试药配成常规浓度毒饵,对靶鼠进行单个笼养和围栏群养有选择摄食试验,以毒杀率和摄食系数评价毒效。结果表明,单养试验:杀鼠灵和杀鼠醚对试鼠毒杀率分别为60%和80%,摄食系数分别为0.67和0.54;其他试药都达到100%毒杀率,摄食系数分别为0.61、0.71、1.10和0.77。群养试验:杀鼠灵只有50%毒杀率,其他5种试药都达到100%毒杀率;杀鼠灵和杀鼠醚摄食系数较小,分别为0.53和0.75,其他4种试药为0.86~1.11。除了杀鼠灵,其他5种鼠药都适于防治布氏田鼠,但从灭鼠成本和实用性考虑,敌鼠钠盐和氯敌鼠钠盐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65.
为明确黄毛鼠的抗药性发生状况,采用无选择性摄食试验法测定广东省不同类型区黄毛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在频繁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地区,黄毛鼠已产生了抗药性种群,其中江门市新会区和佛山市高明区的抗性率分别为36.67%和16.67%;中等用量地区的黄毛鼠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但尚未产生抗药性种群,如湛江市黄毛鼠的抗性率达到3.33%;而在低用量地区,未发现抗性鼠,但害鼠对药物的耐受力显著增强。为此,针对上述类型区黄毛鼠的抗药性状况提出了相应的鼠害持续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6.
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得到多种β-1,4-葡聚糖硫酸酯(GS),其硫酸取代度(Ds)在1.10~1.70范围内.选择Ds为1.70的GS用于结构分析和抗凝血活性研究.IR分析表明,MCC通过硫酸化反应引入了硫酸酯基,13C NMR揭示,硫酸酯化主要发生在C6,部分在C2,而C3位不发生硫酸酯化反应.凝血分析表明,0.2 mg/L的GS即可显著延长血浆的活化凝血活酶时间(tAPTT)和凝血酶时间(tTT),使血浆tAPTT延长两倍,所需GS的剂量为0.7 mg/L,低于活性为150 IU/mg的肝素,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GS的体外抗凝血活性与肝素相当.显色分析揭示,GS的抗凝血机制主要在于通过抗凝血酶AT-Ⅲ的调节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Ⅱa和Xa的活性.  相似文献   
67.
为阐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黄毛鼠Rattus losea对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发生趋势及其遗传机制,以杀鼠灵为标准药物,采用致死期食毒法对2017—2021年在广东省江门市捕获的165只黄毛鼠进行生理抗性检测,并测定每只试鼠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单位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subunit 1,Vkorc1)的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显示,江门市黄毛鼠对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性率为27.03%~50.00%,在黄毛鼠Vkorc1基因中检测到6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位点Arg58Gly及Tyr139Cys和4个沉默突变位点Ala41Ala、Cys96Cys、Arg98Arg及Ala143Ala,突变率分别为87.27%、0.61%、1.21%、0.61%、1.21%和0.61%,其中Ala143Ala是在黄毛鼠中新发现的沉默突变位点。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黄毛鼠已对第1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了群体抗性并呈上升趋势,第58位的精氨酸突变成甘氨酸(Arg58Gly)是黄毛鼠抗性基因Vkorc1的主要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68.
黑龙江省是我国商品粮重要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农区鼠害是影响其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尤其农区褐家鼠对粮食生产、粮食储藏、农民的健康等构成危害,但又缺乏长期的研究基础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此,中科院动物所将国家级害鼠研究课题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鼠害防治的需求相结合,根据黑龙江鼠害实际情况,采用常规的抗凝血慢性灭鼠药剂和毒饵罐投饵安全技术,提出以村屯或重点保护农田为核心的持续投饵安全、经济的灭杀措施。2006~2007年持续控制效果达到80%以上,并能长期维持。困扰黑龙江省农科院80 hm2育种试验田的鼠害问题得到解决;在实验村屯,危害农民仓储粮的鼠害,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9.
蒲德成  曹敏  余米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21-123
[目的]探究不同养殖地区日本医蛭的生长和抗凝血活性.[方法]以野外捕获(江苏)的日本医蛭为对照组,以重庆、广西、广东养殖的日本医蛭为试验组,进行人工养殖试验.[结果]日本医蛭能在不同地区进行人工驯养;人工养殖的日本医蛭最低存活率为(73.50±0.51)%,120日龄最低体重为(2.9843±0.0221)g,与野外捕获的日本医蛭体重存在显著差异.日本医蛭在出苗30 d内体重增长率最大,死亡率最高,均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人工养殖日本医蛭的抗血凝活性为168 U/g,与野生日本医蛭(275 U/g)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日本医蛭能在不同地方引种养殖,且其抗凝血活性能达到《中国药典》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70.
3蜚蠊的防治蜚蠊俗称蟑螂,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饵剂、膏剂或滞留喷洒方式,但杀虫剂的抗药性是一个突出问题,研究发现,最常见的德国蜚蠊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有抗性,因此逐步使用更现代的杀虫剂来防治蜚蠊。饵剂和膏剂易于对防治过程进行监控;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