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下中国最有力的价值符合。两者作为原初两种相异的理论,经过历史的实践,出现了有机的融合。因而,孔子和马克思作为两种理论的灵魂性人物,其代表的理论对中国的存在形式进行了重塑。于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民族化和中国化。  相似文献   
42.
江河之殇     
王开岭 《北京农业》2012,(20):45-46
正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孔子1河流一词,我惜的是个"流"字。流,既是水的仪表,更是水的灵魂。有次在朋友的画里,发现一条极美的河,我问,你是怎么想象它的?她说,画的时候,我在想,它是有远方的水。这念头太漂亮了。流水不腐,当一条水有了远方,有了里程,才算真正的河吧。  相似文献   
43.
蒋红星 《湖南林业》2006,(10):26-26
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一位自然学者。他先是开坛讲学传道解惑,继而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到晚年删《诗》治《易》,参悟自然,提出了“仁学”,主张“亲亲、仁民、爱物”,达到”天地万物一体为仁。”这一自然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子贡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聪颖睿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学习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地接受孔子的思想。他在实践中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同时也不乏自己的主见,并且敢于怀疑老师的思想。他不仅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治国为政之方,而且还能"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这充分表现出他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45.
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今天,深入研究孔子"德治"思想,将其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全社会和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孔子饮食思想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88-5589
孔子在饮食、营养、卫生等饮食思想的研究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贫而乐,富而礼”的思想主张。孔子把“礼”用到饮食上,非常注重饮食礼仪,认为饮食必须合乎“礼”,做到“欲而不贪”。应该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是其饮食思想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47.
孔子作为春秋以远官方文化的忠实维护者,对春秋时期的诗歌、音乐、舞蹈有着深入的认识,并对后世文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孔子象征诗学观的来源及其象征诗学观的具体表现来论述孔子的象征诗学观。  相似文献   
48.
本文认为以礼说《诗》的因缘、源头在于《诗经》反映周礼的客观实际。《左传》可以证明以礼说《诗》的阐释实践早在孔子之前,孔子的言论不是以礼说《诗》的源头。以礼说《诗》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相似文献   
49.
孔子东游图     
这是一枚荆楚玛瑙石,石质晶莹剔透,色彩丰富,而且整个画面布局合理。在石的右下方有一穿着古装的人物正向东行,栩栩如生,极富动感。上部的红色给人一种夕阳西下的感觉,人物前方的空白正好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空间。这不正是一幅传说中的《孔子东游图》吗?  相似文献   
50.
何立波 《百姓》2006,(10):43-44
礼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汉名薄复礼)。勃沙特是瑞士人,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供职于基督教会。1922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派25岁的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勃沙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根据孔子讲的“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