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通过对《论语》这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经典作品的文本进行研究,可以见出,在生命、个人价值实现和情感伦理三个层面中,都蕴含着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意识与悲剧意识的超越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影响,使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消解,也铸就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刚柔并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2.
论孔子德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颖 《高等农业教育》2003,(11):38-40,49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其德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本文从多层面、多角度探讨孔子对德育地位、品德结构的认识及对德育方法的践行。对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3.
汉儒把"先进"和"后进"理解为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固然是毫无根据的臆说;刘宝楠将"先进于礼乐"解释为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也有增字解经的弊病."先进"章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假设句,准确地表达了孔子对选拔政治人才的看法不论出身如何,在礼乐修养上人人平等."先进"后进"是一种假设的对比关系,而非事实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4.
人格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格式,每一哲学思想中都有其内蕴的理想人格模式,儒学也不例外。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征,将其理想人格依次划分为君子、志士和圣人三重境界。其中,君子境界立足于"智"和"勇",体现为基本人格;志士境界立足于"道"和"国",体现为狷介人格;圣人境界立足于"天"和"地",体现为中庸人格。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在人与自身、人与历史、人与他人和人与自然等方面对当今社会的人格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为什么姓孔?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叫孔丘,父子二人的名号显然有着结构性的差异。孔子的名号中,有名有姓,名丘姓孔。叔梁纥的名号中,却有名无姓;纥是名,故叔梁纥又称陬人纥;叔梁不足姓,而是字。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  相似文献   
156.
孔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千百年来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以“仁”、“礼”为核心和精华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自我修养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尤其是其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当前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7.
孔子在礼备乐和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中,把音乐的安放与以个人修身养性、安生立命、合乎“众乐”的礼教相融相生,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善”、“仁”、“和”不仅是对伦理思想的提炼亦是对音乐法则的普遍抽象,本文拟从孔子的礼乐观、乐论和乐教三方面论证孔子音乐思想的伦理价值及音乐伦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58.
老子思想在本质上并不反对仁,相反,老子提倡一种超世俗的、符合自然之道的仁.老子强调仁的自然性,认为最高境界的仁应该表现为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仁而不自知,仁而不以为仁.而孔子谈到仁的时候,也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对仁的自发性、内在性的追求,强调仁由己出,仁者安仁.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孔老二人在仁的主张上有很大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孔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