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地锦草化学成分及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锦草化学成分及抗菌作用研究刘湘新孙志良冯崎华盛忠梅(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地锦草(EuphorbiahumifusaWild),又名红筋草、铺地锦、奶仔草、血见愁,系大戟科双子叶植物,一年生草本。生于田野、路边、菜园及园庭屋角...  相似文献   
22.
对HPLC法测定地锦草颗粒中槲皮素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以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为地锦草颗粒中槲皮素标准限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大戟科植物在全世界约300属5 000余种,我国约有66属360余种,青海省有2属12种。海晏县大戟科植物仅有1属3种,即青海大戟、泽漆、地锦草,是珍贵的草原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该科植物不仅可以为利用其药用价值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优化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青海大戟、泽漆、地锦草的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及经济用途  相似文献   
24.
运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粉碎地锦草细胞的最佳条件,采用超声-加热回流-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流程提取分离纯化地锦草总黄酮。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地锦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料液比为1∶20,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60℃超声提取35min,影响超声提取效果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100g地锦草干燥全草提取纯化得到黄褐色粉末3.679g,经多种化学试剂鉴定,均呈明显的黄酮反应。  相似文献   
25.
对斑点叉尾鮰鱼肠道中细菌种群的鉴定和统计,并投喂地锦草、板蓝根后检测斑点叉尾鮰鱼肠内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鱼肠道内优势菌群主要为Aer.和Ent..斑点叉尾鮰鱼摄入地锦草后会对肠内优势菌群之一的Aer.产生负面的影响,降低了其在肠内的组成,但另一优势菌群Ent.没有影响;摄食板蓝根后其肠道内的Aer.有所上升,但对Ent.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不同处理方法对地锦草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发芽试验探讨不同温度、pH值和湿度处理对地锦草(Euphorbiae humifu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值和湿度对地锦草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影响。地锦草种子在30℃左右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2%和22.6。不同pH值处理时,pH值为7时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48%和23.79。不同湿度处理时,当湿度为90%时,地锦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55%和23.02。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地锦草黄酮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自然感染大肠杆菌病的仔猪进行了临床疗效试验,并与黄连素注射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地锦草黄酮注射剂(10mg/kg)的治疗效果与同剂量的黄连素注射剂相当.  相似文献   
28.
用95%的乙醇来提取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d)中的化合物,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地锦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极性段萃取,研究地锦草各极性段二甲基亚砜萃取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alumnaris)、鳗弧菌(Vibrisis angnillarumz)4种常见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地锦草各极性段的抑菌作用强度有明显差别(P<0.05),其中乙酸乙酯、石油醚极性段的抑菌作用最为强烈,对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均≥12.5mg/mL;乙酸乙酯极性段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的MIC均≥50mg/mL;石油醚极性段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的MIC≥25mg/mL;正丁醇和水极性段对4种菌的MIC均≥50mg/mL。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对地锦草颗粒及其他有关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地锦草颗粒与硫酸新霉素联合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
选择20日龄苏洲麻鸭300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1个对照组、4个试验组。试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地锦草粉(3%);试Ⅱ组添加大蒜粉(3%);试Ⅲ组添加地锦草粉(1.5%)+大蒜粉(1.5%);试Ⅳ组添加痢菌净散(0.2%)。试验结果表明,地锦草组、大蒜组、地锦草+大蒜组和痢菌净散组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1.18%、11.38%、11.24%和7.39%,差异极显著(P<0.01)。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差异亦显著(P<0.01或P<0.05)。与痢菌净散组相比,地锦草组、大蒜组、地锦草+大蒜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5%、3.7%和3.4%,差异显著(P<0.05)。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在试验前期,地锦草组、大蒜组、地锦草+大蒜组与痢菌净散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后期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痢菌净散组(P<0.01或P<0.05)。除痢菌净散组在前期对乳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外,其余各组对乳酸杆菌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