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林业   76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0篇
  114篇
综合类   61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116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三江源生态系统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25-28
为揭示三江源地区近10年来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演变规律,借助研究区域的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及MODIS遥感数据,应用CASA模型估算了三江源生态系统2001—2010年间的NPP,分析了NPP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三江源生态系统NPP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趋势,10年平均NPP为169.02 g·m-2·a-1,变化范围为159.53~176.25 g·m-2·a-1;10年来三江源草地NPP呈减少趋势,减少速度为0.69 g·m-2·a-1,减幅为4.77%。研究结果可以为三江源地区生态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母牛出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繁殖障碍,给养牛户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大约有3~5%的育成母牛存在繁殖障碍,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卵巢疾病产生的不发情是母牛繁殖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1发病原因(1)饲养管理不当,长期饲料数量不足,饲草、饲料单一,质量低劣,不能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尤其缺乏VA和VE及矿物质(蛋白质不足常与矿物质缺乏,特别是缺乏磷有联系),母畜乏瘦,造成垂体激素失调,使母牛丧失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993.
FSH和FSHR在雌性哺乳动物繁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一种由垂体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在雌性哺乳动物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刺激卵泡发育和排卵;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R)是FSH的特异性受体,FSH发挥作用必须由FSHR来介导。FSH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成员,通过cAMP通路介导FSH的信号转导。二者对提高雌性哺乳动物的产仔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为探寻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于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淹灌(F)和稻作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常规施氮水平(N,110 kg/hm2)、减氮10%水平(N1,99 kg/hm2)、减氮20%水平(N2,88 kg/hm2)3种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水稻各器官干物质量、碳含量、稻田土壤呼吸CO2排放通量和CH4排放通量及两者排放总量的影响,并采用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评价体系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各处理水稻穗固碳量与根固碳量分别占其总固碳量的26.61%~40.92%、24.63%~31.95%。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相较于常规灌溉能提高水稻各器官碳含量、干物质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均在分蘖期与拔节孕穗期出现峰值;各处理土壤呼吸CO2排放通量呈现单峰变化,在分蘖期出...  相似文献   
995.
促卵泡素对鸡等级前卵泡细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鸡等级前卵泡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发育及促卵泡素(FSH)对其增殖的调控作用。形态学观察显示小白卵泡只有1层颗粒细胞,大白卵泡出现2层颗粒细胞,而小黄卵泡和大黄卵泡中则有多层颗粒细胞。结果表明:卵泡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密度和细胞层厚度随着卵泡发育的等级而增加。卵泡体外悬浮培养表明,FSH显著刺激小黄卵泡和大黄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增殖,但对膜细胞无显著促增殖作用。由此推测,FSH通过刺激颗粒细胞的增殖促使等级前卵泡进入等级发育。  相似文献   
996.
马岗鹅产蛋-就巢周期内卵泡发育的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马岗鹅产蛋-就巢周期内卵泡发育的内分泌调控机制。试验1:观察了马岗鹅产蛋-就巢周期内PRL、LH、P4和INB水平的变化和就巢期(第1天)、就巢终止期(第10天)、开产期(第25天)、产蛋高峰期(第40天)、停产期(第55天)和就巢期(第70天)卵泡的发育。试验2:在对马岗鹅终止就巢时(第1天)主动免疫重组鸡PRL蛋白(1 mg·只^-1),并在开产前(第23天)和产蛋高峰期(第45天)加强免疫(0.8和0.5 mg·只^-1),同时从第33天将每天光照由11 h增至16 h,观察对马岗鹅产蛋和就巢的影响。试验1结果表明,随着就巢的终止,PRL水平下降,LH、P4和INB水平上升。PRL在开产前降至最低,开产后又逐渐上升,就巢期达最高;LH则在开产前和产蛋期呈现两波分泌峰;P4和INB与PRL呈相反变化,在产蛋高峰期最高,就巢期最低。鹅群在第24天恢复产蛋,开产前有约10枚大白卵泡(LWF)发育为小黄卵泡(SYF)和大黄卵泡(LYF);在约30 d的产蛋期内,平均每只产蛋约8枚,产蛋结束后90%的鹅发生就巢。试验2结果表明,对马岗鹅主动免疫PRL蛋白一定程度推迟(P〈0.05)了开产后产蛋率的上升,并一定程度抑制就巢的发生;而在延长光照15 d后,免疫组的产蛋和就巢则快速升至与对照组相当水平。整个试验期,2组累计就巢均达到100%,但免疫组比对照组多产蛋1枚(8.0 vs 7.0)。结果提示,PRL和LH的交替分泌调控马岗鹅的产蛋就巢周期;卵泡发育时分泌的INB,以及由P4促进分泌的PRL,调节周期中卵泡发育和产蛋的数量。PRL不仅促进就巢发生并导致周期内较低等级卵泡的闭锁,可能还在开产前后具有促进卵泡发育和产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应用BIOME-BGC模型模拟估算了1974—2010年北京十三陵油松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不同CO2浓度和气候变化情景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所得NPP与实际测定值相差8.9%,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低值高值的波浪形年际变化,年际变动率为30.69%;油松林模拟NPP与降水量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与平均温度无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8);油松林NPP对单独的CO2的浓度加倍、降水增加表现出正向响应,而单独的温度增加不利于油松林NPP的积累;CO2浓度加倍、降水增加和温度增加三因子共同作用降低了油松林NPP,各因子之间表现出较强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影响山羊胚胎移植产羔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阴道栓(CIDR)+前列腺素(PG)处理的受体,92.5%在撤栓后72 h内发情,其中有18.5%因黄体不合格等原因淘汰,受体可用率72.9%(514/705)。结果表明,移植胚胎的受体中,多黄体受体产羔率49.77(%213/428),单黄体受体产羔率43.55(%27/62),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黄体合格但有卵泡共存的受体,经刺破处理后移植胚胎的产羔率44.0(%33/75),和无卵泡受体的产羔率49.88(%207/415)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双胚的受体产羔率50.0%极显著高于移植单胚的产羔22.22(%P<0.01)。  相似文献   
999.
2005年以来,辽宁省充分利用渔业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水产品加工业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传统工艺向现代技术、由资源直接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的转变,着力抓好项目实施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辽宁省水产品加工业迈上新台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00.
怎样在放牧生态系统中测定净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放牧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时,全季或全年扣笼法无法测定放牧动物对植物生产力和植物补偿性再生的影响,同时无法估测放牧强度对植物消耗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综述了动物密度法,可移动扣笼法,临时扣笼内刈割牧草模拟放牧强度法,转移动物法等4种测定放牧生态系统净级生产力的优缺点。得出结论: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否比全季或全年扣笼法更准确,主要取决于这种方法能否准确测定植物补偿性再生及能否准确反映植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