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旨在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冷鲜鸡货架期微生物变化的影响。将75只预冷后的同批次黄羽肉鸡胴体随机分成3组,分别置于-2、0、2 ℃冰柜中贮存,在第1、3、5、7、9天采样,分析冷鲜鸡的微生物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粪嗜冷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弯曲假单胞菌、盐晶嗜冷杆菌、奥斯陆莫拉菌、乌尔新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一株鼠鼻罗氏菌、幽门螺杆菌、棉子糖乳球菌等是引起冷鲜鸡腐败的主要优势菌。粪嗜冷杆菌、盐晶嗜冷杆菌和栖海沙嗜冷杆菌的数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温度越低对其增殖抑制作用越强。-2 ℃条件下储存最有利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进而延长冷鲜鸡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是引起鸡肉腐败的主要原因,为了探讨不同包装方式对微生物菌相的变化,将黄羽肉鸡胴体6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无包装、托盘包装和真空包装,0~4 ℃贮藏,并在第1、3、5、7天采样分析,动态监测冷鲜鸡微生物菌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嗜冷杆菌属亚种、粪嗜冷杆菌、沃式不动杆菌、栖海沙嗜冷杆菌、盐晶嗜冷杆菌、奥斯陆莫拉菌、产氮假单胞菌、棉子糖乳球菌、速生嗜冷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冷鲜鸡低温贮藏过程中肉质腐败的前10位优势菌群,主要涉及气单胞菌科、莫拉氏菌科、肠杆菌科、假单胞菌科和乳杆菌科等菌科,尤其涉及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两个菌门。托盘包装和真空包装有助于抑制大肠埃希菌等有害菌的生长,均明显抑制了占比量最高的两大嗜冷菌(嗜冷杆菌属亚种和粪嗜冷杆菌)的繁殖速度,有助于延缓低温腐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冷却方式对冷鲜鸡冷却效率、卫生质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考察水冷、干冷、混合预冷及风冷对鸡胴体的降温速率、冷鲜鸡肉的微生物含量、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4种冷却方式中,水冷在冷却前期冷却效率最高,而后急剧下降;干冷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冷却效率几乎是恒定的;与干冷相比,混合预冷、风冷都可以有效地提高鸡胴体的冷却效率。风冷和干冷处理的冷鲜鸡肉微生物含量低于水冷和混合预冷,风冷方式下鸡肉嫩度最好,水冷方式的肉色最亮。[结论]风冷可以有效地提高鸡胴体的冷却效率,控制鸡肉的交叉污染,改善卫生质量和冷鲜鸡肉嫩度。  相似文献   
14.
基尼系数视野下的安徽省水土资源匹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地规划区域农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基尼曲线和计算区域基尼系数,同时选用单位面积耕地所拥有的水资源总量法,对安徽省2000—2012年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进行匹配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多年平均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G=0.4449,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状况优于中国(0.5664)、世界(0.5864)平均水平。安徽省水土资源匹配在地市尺度上具有明显空间分异,呈现皖南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状况优于江淮之间,而江淮之间又优于皖北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为延长冷鲜鸡的货架期,以淋洗、快速降温的真空包装冷鲜鸡为材料,利用300 mg·L~(-1)茶多酚+200 mg·L~(-1)D-异抗坏血酸钠复合液浸泡和2.5 kGy剂量γ射线辐照进行综合处理,研究了辐照综合保鲜技术对冷鲜鸡细菌总数和菌相、理化指标、质构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使冷鲜鸡的起始菌数量降低,保鲜期从小于14 d延长至28 d。试验组在保鲜期末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构成优势菌,细菌数由3.26 lg(CFU·g-1)增至5.57 lg(CFU·g-1),过氧化值由3.6 meq·kg-1增至7.8 meq·kg-1,TVB-N值由8.24 mg·100g-1增至14.3 mg·100g-1,质构、色度的变化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辐照综合保鲜有效延长了冷鲜鸡货架期。本研究结果为冷鲜鸡拓展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