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24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166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猪圆环病毒(PCV)感染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种新的疾病,不仅引起临床发病死亡,而且可以引起免疫抑制。该病自1991年开始报道以来,已成为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2.
鸡的多重感染与免疫抑制性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治中博士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禽病学专家。 1 981年于原江苏农学院获兽医微生物专业硕士学位。 1 983年赴美 ,1 988年 6月于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畜牧系获博士学位 ,1 988年— 1 990年在美国农业部禽病和肿瘤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 ,1 990年回国。曾任扬州大学畜牧兽医系讲师、教授。 1 999年 9月 ,调山东农业大学预防兽医系任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本文作者提出多种免疫抑制性病毒引起的潜在性多重感染的观点 ,将是我国养禽业禽病防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感谢作者对本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3.
16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能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d,病程短,呈双尖峰死亡曲线。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成为养鸡业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5.
《湖北畜牧兽医》2008,(5):37-38
2007年入冬以来,病毒性腹泻病在全国部分省区普遍流行,给许多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冬春季节,往往是猪病毒性腹泻病高发季节.近年来,猪场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16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Bimaviridae),禽双股RNA病毒属(Avibimavir),该病毒含有5种主要蛋白,即VPI~VP5。目前已知法氏囊病毒有2个血清型,即1型和2型,可用中和VP2的单克隆抗体将它们区分开。两型病毒的抗原相关性小于10%.因此相互交叉保护作用低。血清1型病毒为鸡源毒株,只对鸡致病。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保护试验表明。血清l型病毒还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的抗原相关性约为10%~70%,即有明显差异,因此是造成临床上免疫失败和病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2型毒株为火鸡源毒株,一般对鸡和火鸡均无致病性。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性较强,易发生毒力和抗原变异.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VP2上。但近几年各国流行的超强毒株其位置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167.
对自然感染贾第虫的比格犬进行粪检调查 ,结果表明犬贾第虫包囊排出呈间歇性 ,其间歇期为 7~ 8d ,排囊后 1 2~ 1 4d达到排囊高峰期 ,峰期持续 2~ 3d,排囊持续时间为 2 5~ 2 7d。用 2只幼犬进行免疫抑制接种犬贾第虫 ,接种后第 7天出现排包囊 ,排囊后 6~ 7d达到排囊高峰期 ,峰期持续 4~ 5d。受染动物出现腹泻 ,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168.
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及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亚军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2):32-33,35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养禽业高速发展,2000年禽蛋、禽肉的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养殖规模空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应当看到占我国大部分养殖总量的是庭院养殖,由于生产结构性矛盾,导致生产环境恶化,鸡群发病规模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加深趋势。据调查我国的禽病已达80余种,其中有许多疾病具有免疫抑制性,能导致机体对外来抗原应答能力降低或消失,大幅增加了家禽的发病率和治疗难度,给从业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9.
健康的鸡只在正常情况下会有良好的生产性能表现.但是,要养好健康的鸡群,则有赖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管理、营养、免疫计划,而最重要的是有赖于免疫系统的健全发育.免疫系统的发育会受到数种病毒及非病毒因素的影响.在病毒方面,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里奥病毒(REO)、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禽白血病病毒(ALV)等数种为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170.
王群 《湖南农业》2007,(6):16-16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由于感染该病后可使马立克病毒毒力增强,火鸡疱诊病毒疫苗的免疫力下降,引起世界各国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