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78篇
  免费   829篇
  国内免费   1814篇
林业   1530篇
农学   1571篇
基础科学   2632篇
  1797篇
综合类   8612篇
农作物   1294篇
水产渔业   687篇
畜牧兽医   1805篇
园艺   1064篇
植物保护   529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692篇
  2022年   811篇
  2021年   808篇
  2020年   769篇
  2019年   877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794篇
  2016年   896篇
  2015年   819篇
  2014年   981篇
  2013年   949篇
  2012年   1043篇
  2011年   1106篇
  2010年   1112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1074篇
  2007年   956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535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提高迷宫螺旋泵的扬程、流量、效率、汽蚀等性能参数为目标,给出不同使用条件下螺旋槽形状与几何参数的选取。  相似文献   
32.
王磊 《北方园艺》1997,(5):52-54
光合光子流量(PPF),日温(DT)和夜温(NT)的影响决定了在短日照(SD)条件下生长的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Tzvelv.灿烂的金色的安妮)叶片数目、叶片伸展率、新梢长度。如在一系列指定条件下,花芽形态将出现在100天短日照之内,一个用于预测的函数关系首先被建立。从10℃~30℃范围内的日温(DT)和夜温(NT)所有组合被预测在高于10.8克分子/天米2光合光子流量(PPF)时导致花芽显露。当日温(DT)和夜温(NT)从10℃增加到30℃时,在花以下形成的叶片成二次方增加。当PPF从1.8t增加到21.6克分子/天米2时,每个枝条上只形成1~2片或更少的叶片。随着日平均温度的提高,叶片展开率从10°F0.2叶/天直线地增加到在30°F0.5叶/天。节间长度与昼夜温差(DIF=DT-NT)高度地相关,即DIF从-12°增加到12°渐渐地导致较长的节间。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箭舌豌豆不同器官对种子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箭舌豌豆种子利用花后光合产物较多,不同器管对箭舌豌豆种子产量的贡献是复叶〉茎〉托叶,叶片对种子产量的贡献与其所在位置有关,花后叶因离荚果较近,其光合产物易于向荚果运输。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rrLs(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成功,EM是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发酵系列的丝状菌等5科10属80余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多功能菌群。2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EM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抗病力,消除粪尿恶臭,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已经在日本.美国.法国等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8.
木材学     
《国际木业》2004,34(7):44-45
  相似文献   
39.
随着无公害健康渔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光合细菌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微生态制剂,在净化水质、防治疾病和促生长方面效果显著,同时,也可作为鱼、虾、贝的饵料、饵料添加剂及浮游动物饵料。深受广大生产者喜爱。为了方便生产,笔者现把其培养技术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mura)是鲜食大豆常发性害虫。常年发生量大。为害期长、危害重。为进一步明确大豆蚜在鲜食大豆上的分布规律。提高测报和防治水平。我们于2004年8月中旬夏末大豆初花期。在淳安县姜家镇霞五村,对该虫在大豆田中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