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2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1090篇
林业   1152篇
农学   1336篇
基础科学   550篇
  826篇
综合类   8325篇
农作物   828篇
水产渔业   994篇
畜牧兽医   7127篇
园艺   1337篇
植物保护   500篇
  2024年   270篇
  2023年   898篇
  2022年   809篇
  2021年   869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858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565篇
  2016年   710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1094篇
  2013年   1064篇
  2012年   1585篇
  2011年   1473篇
  2010年   1224篇
  2009年   1272篇
  2008年   1336篇
  2007年   1003篇
  2006年   908篇
  2005年   838篇
  2004年   634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介绍了系统开发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2.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非常重要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课程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该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和授课方法的改革以及效果。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和发展性的特征,教学内容需进行精简融合,结合教材突出结构和重点。应利用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其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3.
特禽业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与时俱进的 ,而且是长足发展的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已为国际商界所瞩目。 2 0多年来 ,特禽在国内市场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并进入寻常百姓家 ,也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一个亮点 ,同样也是下岗职工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但毋容讳言 ,作为一个起步较迟的特禽业 ,在其发展中难免有不尽人意处 ,其中不少误区至今仍困扰着人们。为此 ,笔者本着一颗平常心 ,抱着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坦陈个人观点 ,抛砖引玉 ,欢迎指教。1 特禽与珍禽切莫混淆迄今两者尚乏法定定义。但据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参考教材《特种经济禽类生产》及本…  相似文献   
994.
由于奶牛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而导致奶牛生产瘫痪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报道屡见不鲜,但对于治疗产后机械损伤性而引发的运动障碍导致产后“瘫痪”的报道较为罕见。笔者在本文阐述用中药“当归红花散”治疗非钙磷失调的机械损伤性产后瘫痪的体验收到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旨在探究五指山猪和杜洛克猪免疫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选择信号差异。本研究从海南国家级五指山猪保种场采集30头4月龄健康(10公,20母)五指山猪的耳组织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从NCBI数据库下载29头杜洛克猪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SRA:PRJNA378496);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59个样本WGS数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进行SNPs过滤,定位SNPs在基因组的位置,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基因型频率,并注释对应基因的功能;使用XP-CLR方法筛选五指山猪基因组受到强烈选择的区域,分析两个品种相关通路基因的功能差异。结果表明,五指山猪平均每个样本共筛选到36 961 902个SNPs位点,内含子区域分布最多,平均每个样本16 729 364个,约占45.26%,编码区(起始、终止密码子)平均有2 073个SNPs;五指山猪受选择的基因组区域主要集中在免疫、代谢和神经功能相关通路;免疫反应通路中,9个基因(TGFBR2、IL26、IL15、BMPR2、TNFSF15、TNFSF4、TNFSF8、ACKR4、TNFRSF11B)功能区域SNPs位点在五指山猪中只存在一种突变纯合基因型,而在杜洛克猪大部分个体中存在3种基因型(野生纯合基因型、杂合子、突变纯合基因型),其中野生纯合基因型比例最高;脂类代谢通路中,关键调节基因IRS2、PRKG1、ADCY5的基因型频率与免疫反应基因类似。在五指山猪中突变纯合基因型比例为100%,在杜洛克猪中野生纯合基因型所占比例为48%~93%(14/29-27/29)。本研究筛选出与五指山猪免疫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9个、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3个,发现五指山猪免疫、代谢和神经功能相关基因的受选择程度强于杜洛克猪,为揭示五指山猪特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腹腔注射苦参碱前后昆明小鼠粪便和血浆代谢物的差异,并通过与此前16S rDNA测序结果联合分析探究苦参碱发挥药理作用的可能机理。将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苦参碱处理组(MT)和生理盐水处理组(NC)。苦参碱处理组每天腹腔注射40 mg·kg-1的苦参碱,连续给药5 d,每天给药2次。生理盐水处理组按照同样方式和体积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第6天,分别收集各组小鼠的粪便和血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并与苦参碱处理组肠道菌群的16S rDNA测序结果进行联合分析。苦参碱处理组的粪便及血浆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粪便中共鉴定出97种,血浆中有44种。聚类分析显示,粪便中苦参碱组有35种代谢物上调,104种代谢物下调;血浆中苦参碱组有20种代谢物上调,35种代谢物下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粪便及血浆差异代谢物被映射到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等代谢途径。与16S rDNA测序分析得到的显著差异菌种嗜酸乳杆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粪便及血浆代谢物与嗜酸乳杆菌存在相关性。苦参碱可调节昆明小鼠的体内代谢,在粪便和血浆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及与菌群之间的互作可能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环保政策改革和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蛋鸭叠层式笼养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笼养应激对蛋鸭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蛋鸭平养与笼养模式下血浆代谢物的差异。随机挑选平养组(floor-water rearing system,FWR组)和叠层式笼养组(cage-rearing system,CR组)蛋鸭各10只,跖骨静脉采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HR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获得20个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血浆代谢物图谱,经T检验等分析,取差异倍数(Fold-change) ratio≥2或ratio≤1/2、变量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q值<0.05为筛选条件得到显著差异代谢物并作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到差异代谢物30种,其中上调表达的差异代谢物14种(P<0.05),下调表达的差异代谢物16种(P<0.05)。差异代谢物种类主要有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s,16种)、脂肪酰基(fatty acyls,4种)、羧酸及其衍生物(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2种),还包括苯丙酸、酚类、有机硫酸及其衍生物、甾醇脂质、嘌呤核苷、有机氧化合物、类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有机磺酸及其衍生物等代谢物;共富集到4条差异代谢通路: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发生极显著富集(P<0.01);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富集(P<0.05)。综上,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得到平养组和叠层式笼养组蛋鸭血浆中胆汁酸、牛磺酸以及甘油磷脂等显著差异,为后续深入探讨笼养模式影响蛋鸭的健康机制,解决蛋鸭笼养应激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水禽笼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8.
本试验主要通过研究布帕伐醌(BW720)处理前后,环形泰勒虫转化牛单核细胞(TaNM Ⅰ)转录组数据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环形泰勒虫诱导宿主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以环形泰勒虫感染的牛单核细胞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和试验组(BW720),利用Illumina HiSeq40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Raw reads)与GenBank和Rfam数据库进行比对过滤,通过质控获得最终数据(Clean read)。利用Venn分析软件筛选出DMSO组和BW720组中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GO)以及信号通路(KEGG)分析。随机选择10个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基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中的表达量。在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后,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分析其在TaNM Ⅰ细胞的凋亡、增殖等信号通路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BW720组和DMSO组中分别得到6 854 019 704和6 627 265 854条Raw reads,过滤、质控后分别得到22 925 606和22 171 427条Clean reads。BW720组和DMSO组中筛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共计4 054个(P<0.05),其中,2 146个基因显著上调,1 908个基因显著下调;进一步筛选出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367个,其中,显著上调的196个,显著下调的171个。同时,qPCR验证随机选择10个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筛选到与细胞增殖相关的20个生物学过程、15个细胞组分以及11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Top20的信号通路中筛选出与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有关的一些信号通路,如: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对这些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PI3KR3、FOXO1、IL23A、FZD3、AKT、MMP9等基因在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研究中也有相关文献的报道。本研究表明,在TaNM Ⅰ细胞中DAPK1、FZD3、FOXO3、PI3KR3等可能在感染细胞无限增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为后续研究TaNM Ⅰ细胞无限增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旨在通过对产蛋前期和产蛋高峰期鸡肝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进行分析,解析基因组甲基化对不同发育阶段肝中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对产蛋前期(20周龄)和产蛋高峰期(30周龄,各3只DNA混池)卢氏绿壳蛋鸡肝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已有的肝mRNA转录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基因组甲基化对不同生理阶段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基因组范围约有4%的胞嘧啶(C)发生了甲基化(mC);两个生理阶段的总体甲基化水平基本一致。共检测到670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和35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基因本体(GO)和相关信号通路(KEGG)分析发现,超甲基化DMGs显著富集在发育的正向调控、细胞形态改变的调控、VEGF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粘着斑及间隙连接等相关过程,低甲基化DMGs显著富集在胚胎消化道形态的发生、间充质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淀粉和蔗糖代谢及Wnt信号通路等相关过程。基因不同功能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有关,启动子(promoter)及基因体(gene body)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区域(内含子、3'UTR)的甲基化水平与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其中,与肝脂质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RASD1、HAO1、UBE2O、MSRB3受甲基化调控。本研究绘制了不同生理时期卢氏绿壳蛋鸡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结合mRNA转录组数据阐述了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方面的调控作用,并鉴定出了不同生理时期受甲基化调控的基因,为深入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在不同生理时期蛋鸡肝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旨在挖掘影响松辽黑猪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及脂肪、肝和肌肉在体内的功能。本研究选择体重100 kg左右健康且背膘厚差异显著的6头(高、低各3头)松辽黑猪为试验动物,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其脂肪、肝和背最长肌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鉴定不同脂肪沉积猪和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分组的猪中发现1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部分参与了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代谢通路、脂肪酸代谢和甘油代谢等通路。经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EHHADHME1、SCDOLR1、PHGDHACLYLEPCYP超家族基因等基因为影响猪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在不同组织的差异表达表达基因中,脂肪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胰岛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通路;肝中高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多种物质的代谢、脂肪酸的降解、氨基酸的合成等通路;背最长肌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了蛋白质的降解、PI3K-Akt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Wnt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等通路。不同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提示,EHHADHME1、SCDOLR1、PHGDHACLYLEPCYP超家族基因等基因是影响脂肪沉积的关键基因;不同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表明,脂肪组织是脂肪合成的主要部位,而肝和肌肉组织主要涉及脂肪酸的降解。本研究结果对脂肪性状的遗传改良、机理解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