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67篇
水产渔业   405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明确敌百虫在水产养殖中的安全性。[方法]全池泼洒0.5 mg/L敌百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敌百虫在乌鳢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乌鳢组织和水样中敌百虫的最低检测限为0.02μg/m L。随着时间的延长,敌百虫在乌鳢血液中的浓度逐渐升高,120 h达最高,为0.072 mg/kg,至360 h时未检出。肌肉中12 h内未检出,24 h浓度为0.023 mg/kg,120 h检出最大浓度0.051 mg/kg,至288 h未检出。肝脏8 h未检出,12 h检出浓度为0.026 mg/kg。使用敌百虫后,乌鳢体内的药物残留量均低于我国的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要求,但在养殖水体中的残留时间较长,降解半衰期为35.19 h。[结论]为确保敌百虫使用后对水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建议敌百虫使用后的休药期为150℃·d。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3.
应用RACE-PCR方法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免疫球蛋白M(i mmunoglobulin M,Ig M)重链(H)和免疫球蛋白轻链(L)全长cDNA。乌鳢IgH cDNA全长1 912个核苷酸(nt),包含1 797 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98个氨基酸(aa)。IgH恒定区(CH)均包含1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链内二硫键,其中CH1区氨基末端存在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与轻链形成链间二硫键,4个推测的N-糖基化位点(NXT和NXS)则分别位于CH1、CH2和CH4。序列比对发现乌鳢IgHCH1与CH2交界处氨基酸序列的插入使铰链区肽段较其他硬骨鱼IgH长,此外IgH CH4区羧基末端参与单体间聚合的半胱氨酸被赖氨酸替换,这反映乌鳢IgH分子结构的特异性。序列相似性比较显示乌鳢IgH与点带石斑鱼、黑鳍冰鱼、牙鲆、虹鳟的相似性依次为55%、50%、45%和36%,与斑马鱼类的相似性较低(为28%)。乌鳢IgL cDNA全长941 nt,包含729 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2个aa。轻链可变区(VL)和恒定区(CL)均包含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链内和链间二硫键。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乌鳢IgL与五条鰤和花狼IgL的相似性为78...  相似文献   
104.
李静 《新农村》2013,(9):33-33
乌鳢生长快、适应性强,喜食活鱼虾,不喜摄食动物内脏、下脚料及配合饲料。所以,养殖乌鳢的特点是产量高、成本高。目前池塘饲养方式,一为主养,二是混养。1.池塘主养(1)池塘环境池塘面积以1~2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水深1.5~2米,有较好的排注水条件,池面可放养部分水浮莲。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测定了鳙,团头鲂和乌鳢三种养殖淡水鱼即杀死后在5℃贮藏过程中糖元,乳酸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鳙,团头鲂和乌鳢的糖元含量比海水鱼的低,并在24h内全部分解完毕。乳酸含量在死后24-60h达到且维持在高位。三种淡水鱼即杀的pH值与海水鱼的接近,但死后量低的pH值比海水鱼的高,pH值的低值阶段出现在死后36-60h间。  相似文献   
106.
乌鳢俗称黑鱼、斑鱼、墨头鱼等.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乌鳢、斑鳢及其杂交种.乌鳢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腻,肉味鲜美,刺少肉多,生长较快,营养价值很高.另外,乌鳢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乌鳢逐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7.
乌鳢消化系统蛋白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定了乌鳢[Channaargus(Cantor)]消化系统5种组织和肠内含物总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分布及胃蛋白酶和肠粘膜蛋白酶的部分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总蛋白酶活性以肠系膜为最高,肝脏最低;胰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是幽门垂粘膜>肠粘膜>胃粘膜>肠内含物,肠系膜内未检出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是胃粘膜>幽门垂粘膜>肠粘膜>肠内含物>肠系膜。胃蛋白酶和肠粘膜蛋白酶活性最适pH分别为2.8和76,肠粘膜蛋白酶活性的最适酪蛋白质量分数为10%。  相似文献   
108.
比较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为金黄色乌鳢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测定普通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16.0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种乌鳢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金黄色乌鳢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P<0.05);2种乌鳢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EAA/TAA和EAA/NEAA的比值分别在39.29%~39.66%和77.20%~79.36%之间;2种乌鳢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含有EPA和DHA,差异不显著,而金黄色乌鳢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乌鳢。金黄色乌鳢不仅与普通乌鳢同样具备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还具备特有的观赏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丁雷  岳永生 《水利渔业》2000,20(1):31-32
乌鳢 (Channaarguscantor)经济价值较高 ,其养殖规模正日益扩大。本文通过文献和笔者自己的研究 ,阐述已知的乌鳢多发病的病因、病原、症状和防治方法。1 乌鳢败血病雷爱莹等认为该病为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感染所致。前者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 4h形成边缘整齐 ,表面湿润 ,质地粘稠 ,微凸 ,半透明的圆形菌落 ,其菌体为革兰氏阴性、能运动的短杆菌。豚鼠气单胞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 2 4h形成圆形、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微凸、乳白色的菌落 ,亦为革兰氏阴性能运动的短杆菌。两菌株与氧化酶、过氧化酶…  相似文献   
110.
乌鳢细菌性脓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 (Ophiocehalusargus)是特种淡水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随着高密度精养 ,各种疾病随之而来 ,但尚未见有关细菌性脓疱病的报道。 1 997、1 998年该病在山东济宁地区广泛发生 ,为此对该病流行病学规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1 材料和方法1 .1 病鱼发病高峰季节 ,在微山鲁桥镇、麻坡乡各养殖户的发病池中采集病鱼。1 .2 病原的分离观察研究病鱼症状 ,统计各症状出现率 ,并参照杨臣等[1] 、樊海平等[2 ] 的方法进行病原分离。1 .3 流行病学资料的获取和分析采取现场调查访问和通讯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流行病的资料 ,并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