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1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084篇
林业   141篇
农学   526篇
基础科学   6篇
  279篇
综合类   3432篇
农作物   366篇
水产渔业   661篇
畜牧兽医   5616篇
园艺   384篇
植物保护   141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498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722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7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21.
甘蔗黄叶病毒是2000年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第七次报告才确认的黄症病毒科未归属成员。其分布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甘蔗产区,并已于近年传入我国南方蔗区。该病毒引起甘蔗病毒性黄叶病,经高粱蚜及玉米蚜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可能起源于黄症病毒科属间基因重组。本文简述该病毒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922.
利用生物接种、血清学反应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大田发生的玉米矮花叶病毒源进行了鉴定。利用超薄切片系统研究了玉米受MDMV侵染后超微结构的变化。在细胞质中观察到风轮状、卷叶状、束状、圆柱状内含体和简单的囊泡到高度卷曲的膜系统。受侵细胞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胞间连丝,a型为正常胞间连丝,b型的胞间连丝伸出指状突起,这可能是细胞限制病毒在寄主体内运转的一种结构。壁旁体的出现与寄主细胞壁加厚及封闭胞间连丝有关。  相似文献   
923.
DCPV-白僵菌-杀灭菊酯复合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白僵菌、20%杀灭菊酯三种药剂混合使用的林间正交试验,从中筛选出最佳配比的复合杀虫剂,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AaBaCa,即DCPV(CPB2×107个/mL),白僵菌(10亿个/g)和20%杀灭菊酯(1:2万倍液),防治效果达95.3%,比单一应用DCPV(Aa)、白僵菌(Ba)、20%杀灭菊醌(Ca)分别增效13.5%,23.0%和33.9%.  相似文献   
924.
百合无症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百合病株为材料,针对百合无症病毒(LSV)的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引物,并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870 bp片段,而对照无任何产物,应用该方法对田间百合中的LSV的带毒情况进行检测,检出率达80%,检测灵敏度高,专一性强,为百合的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25.
7种负蝗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PAGE)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柳枝负蝗A.psittacina、令箭负蝗A.sagittaris、长额负蝗A.1ata、奇异负蝗A.peregrina、云南负蝗A.yunnanensis和纺梭负蝗A.burri的酯酶(EST)同工酶。结果表明,7种负蝗共显出24条酶带,依各酶带迁移距离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6个泳动区。7种负蝗各有其酶谱特征,种间的酶谱差异明显,彼此易于区分。同时,7种负蝗都同时在ESTV和ESTVI区各自出现了1条活性很强的酶带,推测可能是负蝗属的特征带。聚类结果显示,云南负蝗与纺梭负蝗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令箭负蝗的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926.
用分离的疑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vvIBDV)地方分离株HN01,经处理后接种SPF鸡,36h后接种鸡开始发病,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以上。剖检可见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腺胃、心脏出血,法氏囊水肿且多呈"紫葡萄"样外观。经血清学试验、毒力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超强毒株,从而证明河南省鸡群中存在不同于IBDV一般强毒株、经典株和变异株的超强毒株。通过对IBDV不同毒株VP2基因高变区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发现,HN01与华南超强毒株G9201、欧洲超强毒株UK661关系最接近,而与HK46,OKYM,D6948,UPM92-04和KS等毒株关系依次渐远。  相似文献   
927.
 A/goose/Guangdong/1/96(GSGD/1/96)是中国分离的第1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它不仅是97香港感染并致人死亡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供体株,而且是中国目前已报到的H5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共同祖先。本研究建立了该病毒的8质粒反向基因操作系统,并通过细胞转染成功拯救了该病毒(R-GSGD/1/96)。R-GSGD/1/96在对SPF鸡和 Balb/c小鼠的致病性方面保持了与亲本野毒(W-GSGD/1/96)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即对鸡都是高致病性毒株,R-GSGD/1/96与W-GSGD/1/96的静脉致病指数分别为2.01和2.10;救获病毒与野生病毒一样,尽管106EID50经鼻腔感染小鼠后1~2 d内能从肺脏检测到低滴度的病毒,但不能在小鼠体内成功复制。GSGD/1/96反向基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遗传衍化及结构与其功能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8.
牛心朴子草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枯斑寄主法和田间生测试验,测定了植物源Antofine抗病毒水剂——牛心朴子草W制剂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将牛心朴子草W制剂与病毒汁液混合后接种,对病毒的抑制效果为70%~80%;先喷制剂,24 h后再接种病毒,对病毒抑制效果为40%~50%;先接种病毒,2 h后再喷制剂,基本无抑制效果。田间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显示:牛心朴子草W制剂对PVY、CMV和TMV的综合防治效果为40%~50%,与目前生产上用的常规药剂病毒必克和菌克毒克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929.
钝绥螨属拉戈群的不少种类是叶螨、跗线螨和瘿螨的重要天敌。分清种类是利用它们的前提。拉戈群中的种间形态差异不大,鉴定时容易混淆。本试验用采自江苏和四川茶树的两种钝绥螨进行杂交和形态、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种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二者胸板后缘形态差异显著,前者为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 Amitai et Swirski);后者为草栖钝绥螨[A.herbicolus(Chant)],德氏钝绥螨(A.deleoni Muma et Denmark)是它的同物异名。比较二者的发育速度、产卵量及分布地区,可看出江原钝绥螨更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0.
本文根据目前RNA介导的植物病毒抗性(RMVR)、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研究成果,从RMVR与PTGS的关系和机制、植物采用基因沉默产生抗性、病毒抑制基因沉默致病及共同进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了基因沉默可能是植物抵抗病毒的一种机制,深入研究基因沉默不仅在抗病机制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彻底解决植物病毒问题有较大的潜在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