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2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742篇
林业   388篇
农学   594篇
基础科学   217篇
  2851篇
综合类   3282篇
农作物   448篇
水产渔业   429篇
畜牧兽医   979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23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624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01.
湿地生态系统磷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备受关注。湿地土壤以有机磷(OP)为主,无机磷(IP)为辅。铁铝结合态磷(Fe/Al-P)是IP的主要组分,钙镁结合态磷(Ca/Mg-P)惰性最强。OP因与土壤成分固定程度较低,更易在土壤中移动,而成为优于总磷(TP)可指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土壤酸碱度、温度、有机质含量、干湿交替和C∶N∶P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耕地恢复为湿地后,湿地土壤TP含量基本呈升高趋势。速效磷(A-P)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比较敏感,不同区域研究结果差异较大。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湿地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最大缓冲容量(MBC)和吸附常数(K)逐渐升高;但退耕初期,湿地土壤对磷的解吸率较高,可能会造成周边水域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902.
为探究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磷肥利用效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5年田间微区棉花连作定位试验,以7种施肥措施为样本,于2022年棉花成熟期开展棉田土壤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均能提升棉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各器官氮素平均含量在1.75~40.90 g·kg-1之间,磷素平均含量在1.46~11.28 g·kg-1之间,钾素平均含量在3.11~25.03 g·kg-1之间。综合肥料投入和养分吸收,50%的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最能增强棉株吸氮能力和促进干物质积累,50%的磷肥有机替代对棉株吸磷能力最强且最有利于实现棉花节肥增钾的效果。棉株各器官N:P变化范围为1.20~12.01,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使茎、叶、蕾/铃/壳的N∶P明显降低,棉株生物量、籽棉产量随茎、叶、蕾/铃/壳N∶P的降低而增加,本试验棉花生长更倾向于受N、P共同限制。磷肥利用率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12.54%提升到33.04%,土壤磷素盈余量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28.20 kg·hm<...  相似文献   
903.
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生物肥和化肥组合施肥技术对土壤N、P养分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土壤全N增加0.05g/kg,速效氮(除Ⅱ处理)增加6.6~44.6mg/kg,土壤全P增加0.15~0.29g/kg,速效磷增加15.68~51.07mg/kg。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土壤N素增量全N增加0.2~0.25g/kg,速效氮增加11.6~39.4 mg/kg,全P增加0.09~0.24g/kg,速效磷增加23.59~57.82mg/kg。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净收入高19.4%~37.3%。  相似文献   
904.
为了研究主要栽培因素对油葵产量的影响,确定冀北地区油葵最优栽培方案.本研究采用5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油葵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 表明,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油葵产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播期、播期氮肥互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目标产量大于2916.67 kg/...  相似文献   
905.
以葛根为原料,以葛根黄酮的得率为指标,以料液比、提取电压、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并对其保肝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30(g/mL),提取电压160 V,提取时间80 s。该工艺条件下,葛根黄酮的得率为6.71%。动物实验表明,葛根黄酮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本结果可为葛根黄酮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甘肃省农田氮磷钾养分平衡状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甘肃省农田N、P、K养分平衡状况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田N、P、K养分平衡状况为N、P盈余,而K素亏损。  相似文献   
907.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湘阴县稻田为例,探讨了23年来典型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代表性稻田土壤,与1980年比较,2003年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6%和2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8%和5.6%,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23.2%,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研究的稻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 8*,n=18),而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42 6**,n=18).该区稻田氮和钾投入量基本适宜,但磷素投入量可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908.
When calculating fertiliser recommendations and nutrient balances, growers and advisers usually do not do site specific measurements but use data from look up tables. Data given by older literature sources, however,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oday's cropping practices. Therefore a databank on nutrient contents of total yields, marketable yields and harvest residues of 22 field vegetable crops is presented. This databank was compiled using results from topical field experiments and from recent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909.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吉林省西部超高产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积累量有一定影响。施磷量一定的条件下,在玉米生育后期追施磷肥可有效提高产量,其中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均追肥处理产量达到13 706 kg/hm2,较一次性基施处理高0.82%;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磷素积累量也相对较高,收获时期植株磷素吸收积累量为126.4 kg/hm2,高于其他各处理。从成熟期玉米植株磷素含量分配比例来看,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均追肥处理收获时期子粒中磷素含量占植株总磷素含量的68.99%,其他处理均超过70%;除子粒外其余各器官磷素含量所占比例均较高。本试验条件下,在玉米生育后期追施磷肥的施磷方式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但相对于磷肥一次性基施的方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10.
三七和三七根茎中糖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三七和三七根茎中糖类物质的含量;方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三七和三七根茎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结果:三七和三七根茎中总糖的含量分别为73.10%和39.61%,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4.41%和3.60%;结论:三七和三七根茎中总糖含量较高,而且三七中总糖含量几乎是三七根茎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