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制剂以其绿色环保而备受关注。它可以明显改良养殖环境,显著降低环境中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因子的含量,同时也会增强动物免疫力。但微生态制剂也有缺点,所以应该合理的使用微生态制剂。就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兽药药剂学是我国农业类院校兽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走入社会的工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兽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3.
目前兽药市场呼唤更多的兽药及饲料药剂的好品种与好品牌 ;要求兽药产品的名称科学与规范化 ,即能达到意明、简短、高雅不俗 ,上口易用。本文就当前兽药市场所反映的部分药品名称与品牌的现状 ,试论兽用药品名称与品牌的意义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参照银杏学研究的方向和成果 ,论述了沙棘现代医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而阐明了沙棘药物现代化的研究和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35.
根际微生态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传真菌病害分布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且危害性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化学杀菌剂一直被认为是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不仅会造成农药残留、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而且还会造成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及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际微生态是与植物根系发生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土壤微域,是植物自己营造的有利于植物健康和生长的生态系统。深入探究根际微生态防治作物土传真菌病害的机制,有利于从根际微生物、环境因子、抑病物质等方面挖掘防治土传真菌病害安全高效的方法。本研究着重从土传真菌病害的危害、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制及土传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防治土传真菌病害的研究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以大豆磷脂为载体,以葡萄糖液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旋转薄膜蒸发法,发展了一种新的马卡纳米制剂制备方法.考察了该方法制备的不同药脂比的马卡纳米制剂的粒径及其Zeta电位,并对马卡的包封率、制备的马卡纳米制剂的胶体溶液物理稳定性以及冻干粉剂有关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脂比的马卡制剂的平均粒径在100~150nin之间,Zeta电位均小于-30mV: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马卡纳米制剂的包封率高,其胶体溶液具有很好的物理稳定性,30d内,其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冻干粉剂的水再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手法复位、药物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患者156例,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8例〔治疗组予药物注射、电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药物注射治疗〔2 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疼痛评分及SC''.110hPY''指数评 定;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后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月VAS疼痛评 分较治疗前均明显h降(P<0.01, P<0.05),且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月时,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P<0.01);治疗组SC''.110heY''指数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P< 0.01)〔结论药物注射、电针及手法复位的综合疗法与药物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比较,具有更好的缓解疼痛、 改善腰部活动功能及提高临床疗效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一应用、  相似文献   
38.
蔗农乐微生态菌制剂在甘蔗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为试材,探讨蔗农乐微生态菌制剂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生态菌制剂处理中,以菌液浸种(A)和浇种(B)两个处理的效果较好,其公顷产蔗量分别为133.34、129.74t,比CK(常规方法播种)增产17.49、13.89t/ha,增幅为15.1%、12.0%;扣除菌剂费及人工费投入,浸种处理每公顷可增收3940.0元,浇种处理每公顷增收2807.0元,分别比对照增长12.4%和8.8%。菌液浇根(C)处理每公顷产蔗量119.18t,比CK增产3.33t/ha,增幅为2.9%;扣除菌剂费和人工费投入,浇根处理的效益出现负值,略低于CK。可见,蔗农乐微生态菌制剂的施用方法以浸种和浇种为好。  相似文献   
39.
A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耀良 《中国沼气》2005,23(1):13-16
以葡萄糖和生活污水人工配制的废水对A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BR反应器中呈现出明显的相分离特征,颗粒污泥微生物随反应器隔室不同的微生态环境而有不同的优势菌属.高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前端隔室)的产酸颗粒污泥颗粒大、表面粗糙,其优势微生物为产气杆菌属,而位于反应器中部隔室的产甲烷颗粒污泥结构紧密,表面光滑,其优势菌属为甲烷球菌;低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后端隔室)的颗粒污泥颗粒小、结构较松散,其优势菌属为甲烷丝菌属.据此,分析了ABR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0.
探讨波浪冠层群体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波浪冠层对鲁豆9号群体结构、微生态环境、光合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波浪冠层群体与CK相比,株高平均降低1.41 cm、分枝减少0.08个,分别降低和减少1.38%和5.30%;群体光照度、CO2浓度和湿度分别增加67.68 μmol/(m2·s)和8.31 μL/L和0.33 mbar,分别增加5.06%、2.45%和4.47%;低温生育期时温度提高0.06℃,高温生育期时温度平均降低0.17℃;植株中部透光率提高1.57%,光合速率提高4.04%;密度平均增加3.0万株/hm2,单产平均增加253.65 kg/hm2,增产11.7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籽粒脂肪总量提高1.52%基础上,亚油酸含量提高1.60%,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降低0.14%和7.20%。波浪冠层群体密度与脂肪和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1.00**和-0.90*);脂肪与亚油酸呈正相关(r=0.79),而与硬脂酸呈负相关(r=-0.55);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均呈负相关(r=-0.74和-0.50),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r=-0.95*)。因此,波浪冠层群体调节了大豆生长发育的微生态环境,更利于高油大豆产量形成和品质改良,不仅能增产,而且提高高油大豆脂肪含量、优化脂肪酸组分、提高了营养价值,在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