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来自不同寄主的 5个镰刀菌菌株 ,通过土壤诱导法对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Fusar iumgraminearum和Pythiumgraminicola分别进行诱导抗病性测定。供试 5种镰刀菌菌株均能诱导玉米抗青枯病。F1对P graminicola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1土壤诱导接种的诱导效果为 88%。F5对F .graminearum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5土壤诱导接种诱导效果达 10 0 %。免疫作用迟滞期及免疫作用持续时间测定结果表明 ,播前土壤诱导接种法效果好 ,持效期长 ,且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土壤诱导接种法最佳迟滞期是 16d ,挑战后 6 3d诱导效果仍为 10 0 %。  相似文献   
32.
In this study, the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polyphenol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were assayed in cucumber seedlings (Cucumis sativus L.) at 0, 6, 12, 24, 48, 72, and 96 h after they were infested b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using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erbivore infestation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PAL, PPO, and POD. The enzymes showed different activity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the infestation. The PAL activity reached the first high peak by 23.1% at 6 h and the highest peak by 29.1% at 48 h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PPO activity reached the first high peak by 22.7% at 6 h and the highest peak by 52.6% at 24 h, and the POD activity reached the highest peak by 213.2% at 6 h and another higher peak value by 135.2% at 96 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nhanced activities of the enzymes may contribute to bioprotection of cucumber plants against B. tabaci infestation.  相似文献   
33.
木本植物芽的内休眠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其机制较为复杂.了解内休眠的机制,调控芽的休眠与萌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探讨内休眠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内休眠诱导及解除的影响因素、内休眠过程中的代谢变化、顶端分生组织内细胞间通讯及细胞周期调控、内休眠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内休眠调控机制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4.
天山马鹿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培育特别优秀、经济价值高的种用公鹿,选择4头天山马鹿作供体,经过CIDR+FSH+PG诱导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采集胚胎,获得13枚可用胚胎,将其移植给经CIDR+PMSG+PG诱导同期发情的13头天山马鹿,结果7头受体马鹿受胎。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的新型研制方法,并通过op诱导剂成功诱导出一株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弱毒株,命名为RB71。试验检测了RB71相关基因的缺失情况,并对其脂多糖完整性、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以及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生存能力等与光滑型菌株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了诱导突变株,其缺失片段大小为15 070 bp;热凝集试验阳性,能被结晶紫染色,吖啶黄凝集试验阳性;对提取脂多糖进行银染,结果显示O链缺失,诱导株RB71脂多糖不完整;连续传代30次,PCR检测未发现基因回复突变;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诱导株RB71生长速度显著低于亲本株A19;入侵RAW264.7细胞72 h时,其胞内存活率与亲本株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本试验开发出一种能高效诱导光滑型布鲁氏菌变异为粗糙型布鲁氏菌的试剂及诱导方法,成功获得一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粗糙型减毒布鲁氏菌RB71诱导株,该诱导株在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能力显著变弱,这为新型弱毒布鲁氏菌粗糙型疫苗的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6.
树木在幼年期是不能开花结实的,只有结束了幼年期达到性成熟阶段(即成年阶段)才能开花结实.在全面了解影响红松结实的遗传、起源、外界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激素或激素类除草剂创造人工小环境,诱导促进红松造林苗提早结实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试验表明:结合优良造林苗木选择和配套造林技术,在红松新造林苗木成活后,于每年5月、7月上旬全株喷施特定浓度的赤霉素、ABT生根粉、乙烯利等植物激素能够促使红松实生苗提早结实,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现实的有效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红松S2-2优良苗木造林成活后,用2×10-4赤霉素全株喷雾处理,可使红松在第4年进入初果期.  相似文献   
37.
国外优良草坪草在中国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为在中国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中寻找最适应当地的草坪草种及品种 ,从国外 14家种子公司引入 131个草坪草品种 ,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其适应能力和草坪品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证明 ,所有冷季型草坪草在沈阳、北京、兰州和昆明都能适应和生长 ;在过渡带 (成都和上海 )冷季型草越夏较难 ,冬季生长旺盛 ,而暖季型草都适应 ,但冬季枯黄期长 ;在广州除了高羊茅越夏能存活外 ,其余冷季型草坪草均不能越夏 ,只适于暖季型草如狗牙根等生长。  相似文献   
38.
JA1体外诱导HCC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宁  赵丽  方梅 《中国兽医学报》2005,25(3):281-283
采用噻唑蓝(MTT)还原法,测定了梯度浓度的某植物种子粗提物JA1对人肝癌细胞株HCC增殖作用的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体外观察了JA1对HC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显示,JA1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CC的增殖,而且这种抑制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经JA1作用后的肝癌细胞HCC检测标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亚G1期”峰);凝胶电泳呈现出典型的DNA梯形条带;电镜下出现细胞凋亡典型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3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松  武浩 《中国畜牧杂志》2004,40(10):38-4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 ,这类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多种造血以外组织 ,特别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例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腱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 ,在体外易分离和扩增 ,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入和表达 ,在人类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性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的靶细胞。本文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胡红霞  刘晓春  朱华  张勇 《水产学报》2008,32(6):817-824
用蛋白质快速液相层析(FPLC)分离俄罗斯鲟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共获得GtH纯化蛋白4.6mg。用SDS-PAGE变性胶电泳图谱初步分析纯化蛋白,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出两个亚基,质谱测定α亚基分子量:15603KD,两个β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4338KD和14694KD。制备了鲟鱼GtH的兔抗血清多克隆抗体,采用氯胺T法用125I标记抗原,用羊抗兔γ球蛋白做二抗,建立鲟鱼GtH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了催产前后不同时间史氏鲟血清中GtH含量的变化,统计分析表明成功排卵的雌鱼比未排卵和阴性对照组在催产后12小时和16小时GTH分泌量升高显著,最高达到234ng/ml;催产效应时间与催产后血清中GtH的含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