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雌、雄性腺发育规律及特征,本研究通过采用生物学解剖和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方法,对斑石鲷性腺的雌、雄分化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斑石鲷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雄鱼精巢属于小叶型结构,共分为6个发育时期,水温在24-26℃,120日龄,全长56.1-64.5mm时出现输精管原基,标志精巢分化开始,180日龄时形成精小叶标志着精巢解剖学分化的完成,并同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标志着精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子的发生分为5个阶段,即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雌性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水温在24-26℃, 90日龄,全长30.4-49.5mm原始性腺开始出现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卵巢解剖学分化的开始,150日龄出现卵巢腔的雏形,180日龄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卵原细胞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体积明显变大,进入卵母细胞小生长期阶段,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前期出现核仁,到中后期数量增多,并出现滤泡细胞,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大生长期阶段,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卵黄颗粒增多,第Ⅴ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溶解,核仁消失,整个细胞充满卵黄,第Ⅵ时相卵母细胞开始出现萎缩变小。研究表明斑石鲷卵巢在解剖学分化时间上早于精巢,在细胞学分化上精巢和卵巢大致同步,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发育均表现出不同步特征。  相似文献   
82.
水稻胚囊形成过程与分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改进的GMA半薄连续切片技术对水稻品种IR36胚囊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二分体和减数分裂Ⅱ形成的四分体的各个子细胞的大小都是不均等的;b)单核胚囊的3次有丝分裂的方向都较为固定;c)极核发育过程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变化;d)胚囊形成各阶段淀粉粒出现与否有规律性。根据IR36胚囊形成的特点,初步将水稻胚囊形成过程分为8个时期,即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单核胚囊形成期、胚囊有丝分裂期、八核胚囊发育期和胚囊成熟期。  相似文献   
83.
瓦氏黄颡鱼血清蛋白磷与性腺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友慧  李云 《水产科学》2004,23(10):5-8
初步研究了瓦氏黄颡鱼在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血清蛋白磷、性腺成熟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性腺发育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其繁殖季节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瓦氏黄颡鱼血清蛋白磷(SPP)含量在第Ⅳ期末达到最大值(55 255±12 760)μg mL,产卵后,SPP含量迅速回到产卵前第Ⅲ时期的水平;(2)随着性腺的发育,成熟系数从Ⅱ期、Ⅲ期的0%~5%迅速上升到产卵前的17 5%~20%(Ⅳ末期),血清中SPP的含量始终维持在52 950~59 750μg mL,此时期主要是卵黄蛋白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84.
Abstract

The hormone content of a birds’ egg may reflect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bird.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hormone concentrations of eggs from hens living under different housing conditions. Eggs from 16 floor-housed and 16 singly caged hens were analysed for androstenedione and estradiol.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hormones were highest in the yolk of eggs from floor-housed hens (P≤0.05). The concentration of estradiol in the albumen of eggs was highest for caged birds (P≤0.0001). In caged he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hormones varied significantly over days in the egg yolk, but not in the albumen.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androstenedione and estradiol in the yolk of chicken eggs is 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these hormones may provide a mechanism by which the hen signals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to her progeny.  相似文献   
85.
水温对半滑舌鳎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娣  田永胜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12,36(2):262-271
探讨了不同温度(19,21,23,25和27 ℃)对半滑舌鳎的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在受精后39~106 d对半滑舌鳎进行温度控制处理,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早期性腺分化发育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19 ℃饲养条件下,受精后46 d(pfd46)半滑舌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加,有分化成卵巢的倾向;在该条件下,pfd82半滑舌鳎性腺开始分化为精巢。pfd82时,27 ℃条件下的幼鱼卵巢中卵原细胞数目大量增殖;精巢中精小叶多而密,结缔组织间隔清晰。pfd129时,27 ℃处理的幼鱼卵巢发育到Ⅱ期,其他温度处理组仍处于Ⅰ期卵巢,但随着温度的提高,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增多,且由散乱分布变为有序的排列在卵巢小叶中;精巢中贮精囊数量增多,囊腔中精子增多。pfd142时,高温处理组幼鱼性腺发育最快,其Ⅱ期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最多,精巢中后期生精细胞偏多,精子几乎分布到各个精小叶中,且贮精囊结构发达,内纳高密度精子,在周围输精管中也分布着精子。结果表明,温度影响了半滑舌鳎性腺发育程度,二者呈现线性关系,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性腺发育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86.
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迁移和原始生殖腺的形成及分化。结果表明,施氏鲟PGC最早出现于1.5 dph(days post-hatching)的仔鱼中肾管(又称吴尔夫氏管)原基一侧的中胚层中。3~7 dph,PGCs数目增多,并聚集成细胞索,17~31 dph,PGCs沿肠系膜向肾管区下方迁移,并与生殖嵴细胞一起形成原始性腺;40~60 dph时成群的小细胞团由肾区向原始性腺迁移,原始性腺上皮细胞柱状;90~120 dph,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180 dph以后,施氏鲟幼鱼性腺在组织学水平上出现光滑型(精巢)和褶皱型(卵巢)2种性腺组织结构,标志施氏鲟幼鱼性腺在解剖学水平上已经分化。本实验结果表明,孵化后31~180 d为其性腺分化的关键期。将孵化后56 d的仔鱼分别在不同的水温(27℃±0.5℃、24℃±0.5℃、21℃±0.5℃、18℃±0.5℃和15℃±0.5℃)中培育至210 d,组织学观察其性腺的发育和分化,结果发现,温度可影响施氏鲟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但不影响其性腺分化的方向。高温(24℃和27℃)可使施氏鲟幼鱼提前性腺分化,其中27℃组较对照组(21℃)提前50 d,24℃组提前30 d;低温(15℃组)则延长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施氏鲟幼鱼的性别分化不属于温度依赖型。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棉花形态器官形成过程的定量描述,模拟棉花三维生长过程,为虚拟棉作研究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基于2005-2006年棉花品种、播期、氮素、水分和DPC化控试验,将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技术应用于棉花植株的形态建成,通过对棉花形态数据的定量分析,构建了棉花形态建成模型,主要包括:主茎叶长宽、主茎叶柄长、主茎节间长粗、果枝叶长宽、果枝叶柄长、果节长粗以及棉铃高度和直径等模型。结合OpenGL技术,在Visual C++6.0平台上实现了棉花虚拟生长系统VGSC(virtual growth system for cotton)。【结果】棉花形态模型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各器官尺寸随GDD(生长度日,℃?d)、氮素、水分及DPC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2006年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棉花主茎叶长宽、主茎叶柄长、主茎节间长粗、果枝叶长宽、果枝叶柄长、果节长粗以及棉铃高度和直径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根均方差分别为0.85、0.82、0.87、0.57、0. 086、0.65、0.74、0.8、0.73、0. 016、0.36和0.4 cm,模型预测性好。此外,以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模拟棉花叶片及棉铃形状,以圆柱体实现茎(节)可视化表达,构建的虚拟生长系统主要包括模型库、数据库和人机界面。【结论】用户输入系统所需的相关参数值,就可较好地模拟显示棉花器官、个体和群体的三维动态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88.
珠江肇庆江段鲤早期发育形态及其补充群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年2-7月在珠江肇庆江段进行鱼苗采样,监测该江段鲤早期资源状况,同时对人工鱼巢中鲤的胚胎进行培育、观察.结果表明:鲤鱼苗出膜时,发育期已达眼黑素期,胚胎发育时序较一般鱼类提前,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鳔一室期,鱼苗体长为7.5 mm,胸鳍基部无色素,身体肌节数为36对左右;孵出后第25 d,鳍条完全形成,出现少量鳞片,基本具备成鱼的特征.2006年肇庆江段鲤产卵期主要在2月初至4月下旬,有多批次的产卵,鲤总鱼苗径流量初步估计为2.39 ×106尾.同时,对珠江肇庆江段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9.
90.
侧根构型直接影响植物根系形态建成,是植物整个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抗逆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调控侧根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归纳了ABA在侧根发育中的信号传递,揭示了ABA在侧根起始中的双重作用和ABA对侧根分生组织活性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在侧根发育过程中ABA与其他调控因素包括活性氧(ROS)、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碳和氮信号,以及盐胁迫间的交叉对话机制,指出ABA通过诱导根中ROS的产生,拮抗生长素和协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侧根生长发育;ABA还参与了复杂的碳和氮信号调控的侧根发育过程;此外,ABA信号介导了盐胁迫对侧根发育起始的抑制。ABA调控侧根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的揭示可以为改善植物根系性状,提高作物抗逆性提供指导作用,然而,ABA对根生长调控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根系形成也十分复杂,因此需要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