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绢丝丽蚌的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绢丝丽蚌的性脲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9月为成熟期,10月进入排放期,10月至翌年1月中旬为繁殖期。一年一个生殖周期,一次产卵类型。以雌蚌两片外锶为育儿囊。钩介幼虫呈亚三角形,有壳钩和足丝。壳钩止有棘刺,壳表有有凹穴,建议每年2月至6月网湖绢丝丽蚌的采捕季节,蚌耙龄距为3.6cm。在湖区建立绢丝丽蚌保护区,人工繁育幼蚌放流,以达到绢 丝丽蚌永续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42.
对13/17易位杂合子猪与同场同期同品种非易位猪的繁殖力、生长发育进行了统计分析.13/17易位杂合子公猪的窝产仔数、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断奶窝重、窝断奶头数,无论纯繁还是杂交,与非易位猪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3/17易位杂合子母猪作为杂交母本,其繁殖力与同场同期同品种非易位母猪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3/17易位杂合子公猪的后裔中,13/17易位杂合子猪的20日龄重、断奶重都与非易位猪差异不显著(P>0.05).13/17易位杂合子公猪6月龄的体高显著高于非易位公猪的体高(P<0.05),但体重、体长和胸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3/17易位公猪的女儿与非易位公猪的女儿6月龄的体重与体尺也无显著性差异.本文还提出了对家畜染色体易位的育种措施.  相似文献   
43.
44.
45.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雌、雄性腺发育规律及特征,本研究通过采用生物学解剖和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方法,对斑石鲷性腺的雌、雄分化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斑石鲷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雄鱼精巢属于小叶型结构,共分为6个发育时期,水温在24-26℃,120日龄,全长56.1-64.5mm时出现输精管原基,标志精巢分化开始,180日龄时形成精小叶标志着精巢解剖学分化的完成,并同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标志着精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子的发生分为5个阶段,即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雌性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水温在24-26℃, 90日龄,全长30.4-49.5mm原始性腺开始出现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卵巢解剖学分化的开始,150日龄出现卵巢腔的雏形,180日龄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卵原细胞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体积明显变大,进入卵母细胞小生长期阶段,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前期出现核仁,到中后期数量增多,并出现滤泡细胞,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大生长期阶段,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卵黄颗粒增多,第Ⅴ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溶解,核仁消失,整个细胞充满卵黄,第Ⅵ时相卵母细胞开始出现萎缩变小。研究表明斑石鲷卵巢在解剖学分化时间上早于精巢,在细胞学分化上精巢和卵巢大致同步,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发育均表现出不同步特征。  相似文献   
46.
瓦氏黄颡鱼血清蛋白磷与性腺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友慧  李云 《水产科学》2004,23(10):5-8
初步研究了瓦氏黄颡鱼在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血清蛋白磷、性腺成熟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性腺发育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其繁殖季节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试验结果表明:(1)瓦氏黄颡鱼血清蛋白磷(SPP)含量在第Ⅳ期末达到最大值(55 255±12 760)μg mL,产卵后,SPP含量迅速回到产卵前第Ⅲ时期的水平;(2)随着性腺的发育,成熟系数从Ⅱ期、Ⅲ期的0%~5%迅速上升到产卵前的17 5%~20%(Ⅳ末期),血清中SPP的含量始终维持在52 950~59 750μg mL,此时期主要是卵黄蛋白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7.
Abstract

The hormone content of a birds’ egg may reflect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bird.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hormone concentrations of eggs from hens living under different housing conditions. Eggs from 16 floor-housed and 16 singly caged hens were analysed for androstenedione and estradiol.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hormones were highest in the yolk of eggs from floor-housed hens (P≤0.05). The concentration of estradiol in the albumen of eggs was highest for caged birds (P≤0.0001). In caged he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hormones varied significantly over days in the egg yolk, but not in the albumen.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androstenedione and estradiol in the yolk of chicken eggs is 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these hormones may provide a mechanism by which the hen signals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to her progeny.  相似文献   
48.
水温对半滑舌鳎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娣  田永胜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12,36(2):262-271
探讨了不同温度(19,21,23,25和27 ℃)对半滑舌鳎的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在受精后39~106 d对半滑舌鳎进行温度控制处理,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早期性腺分化发育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19 ℃饲养条件下,受精后46 d(pfd46)半滑舌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加,有分化成卵巢的倾向;在该条件下,pfd82半滑舌鳎性腺开始分化为精巢。pfd82时,27 ℃条件下的幼鱼卵巢中卵原细胞数目大量增殖;精巢中精小叶多而密,结缔组织间隔清晰。pfd129时,27 ℃处理的幼鱼卵巢发育到Ⅱ期,其他温度处理组仍处于Ⅰ期卵巢,但随着温度的提高,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增多,且由散乱分布变为有序的排列在卵巢小叶中;精巢中贮精囊数量增多,囊腔中精子增多。pfd142时,高温处理组幼鱼性腺发育最快,其Ⅱ期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最多,精巢中后期生精细胞偏多,精子几乎分布到各个精小叶中,且贮精囊结构发达,内纳高密度精子,在周围输精管中也分布着精子。结果表明,温度影响了半滑舌鳎性腺发育程度,二者呈现线性关系,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性腺发育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49.
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迁移和原始生殖腺的形成及分化。结果表明,施氏鲟PGC最早出现于1.5 dph(days post-hatching)的仔鱼中肾管(又称吴尔夫氏管)原基一侧的中胚层中。3~7 dph,PGCs数目增多,并聚集成细胞索,17~31 dph,PGCs沿肠系膜向肾管区下方迁移,并与生殖嵴细胞一起形成原始性腺;40~60 dph时成群的小细胞团由肾区向原始性腺迁移,原始性腺上皮细胞柱状;90~120 dph,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180 dph以后,施氏鲟幼鱼性腺在组织学水平上出现光滑型(精巢)和褶皱型(卵巢)2种性腺组织结构,标志施氏鲟幼鱼性腺在解剖学水平上已经分化。本实验结果表明,孵化后31~180 d为其性腺分化的关键期。将孵化后56 d的仔鱼分别在不同的水温(27℃±0.5℃、24℃±0.5℃、21℃±0.5℃、18℃±0.5℃和15℃±0.5℃)中培育至210 d,组织学观察其性腺的发育和分化,结果发现,温度可影响施氏鲟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但不影响其性腺分化的方向。高温(24℃和27℃)可使施氏鲟幼鱼提前性腺分化,其中27℃组较对照组(21℃)提前50 d,24℃组提前30 d;低温(15℃组)则延长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施氏鲟幼鱼的性别分化不属于温度依赖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