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7篇
  46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柞木林内不同高度小气候因子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祥庄 《防护林科技》2004,(4):14-15,27
对柞木林内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蒸发量进行了日、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 ,1d内 ,温度随树木高度的降低而减少 ;不同高度气温的季节变化总趋势是一致的 ,在 7月第五候达到最大值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日变化是一致的 ,但林内相对湿度有 4种垂直分布型 ;各层次相对湿度季节变化为双峰曲线 ;所有层次绝对湿度日变化为白天高 ,夜晚低 ;日、季节各层次垂直变化不显著 ;不同高度蒸发量具有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 ,但达到峰值的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2.
以1 a生薄壳山核桃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探讨浇施不同浓度尿素溶液对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等12个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为培育薄壳山核桃优质砧木提供合理施肥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测定分别浇施0.3%、0.6%、0.9%浓度尿素溶液和对照处理薄壳山核桃实生苗的净光合速率等12个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程,并采用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各生理生态因子对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明显“午休”现象;各生理生态因子与净光合速率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空气相对湿度是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决策因子,气孔限制值也是重要的决策因子,蒸腾速率是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浇施不同浓度尿素溶液的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具有比不施肥苗木更高光合效率,以0.6%浓度尿素溶液具有更高净光合速率;提高薄壳山核桃实生苗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和限制苗木的蒸腾速率是提高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净光合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2a生欧李叶片秋季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环境因子日变化,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法探讨了欧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欧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第1峰(峰值为7.96μmol.m-2.s-1)出现在10:00左右,第2峰(峰值为6.26μmol.m-2.s-1)出现于15:00左右,具有一定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欧李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Ci)及空气相对湿度(RH)显著负相关。其光合"午休"现象原因主要为气孔关闭引起的气孔限制因素。Gs与Ci为影响欧李Pn的关键因子,Gs影响最大、Ci次之。  相似文献   
104.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3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新品种‘华硕’‘华金’‘华鑫’的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3个油茶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I))日变化均呈宽大的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9:00时达到最大值.②‘华硕’‘华金’‘华鑫’的光补偿点分别是43.81,58.49和54.24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是693.2,638.8和684.85 μmol·m-·s-1,对光强的适应范围大小为‘华硕’>‘华鑫’>‘华金’.③‘华硕’‘华金’‘华鑫’的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35,0.97和0.90 mg·g-1.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47;与叶绿素b,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a/叶绿素b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净光合速率(P(0)),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等可知“华硕”和“华鑫”的光合性能较强.  相似文献   
105.
以3种金鸡菊属Coreopsis植物1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运用美国产的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仪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金鸡菊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各不相同。对光的适应范围大小为重瓣金鸡菊Coreopsis fanceolata〉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天堂之门金鸡菊Coreopsis rosea;对强光的利用能力大小为重瓣金鸡菊〉天堂之门金鸡菊〉大花金鸡菊。3种金鸡菊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双峰型曲线。第l峰值均大于第2峰值,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r)和气孔导度(G训)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似。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变化趋势则与其相反。3种金鸡菊属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EwuE)差异显著,大小依次为大花金鸡菊〉重瓣金鸡菊〉天堂之门金鸡菊。图4表1参24  相似文献   
106.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是漆树科盐肤木属树种,雌雄异株,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种.火炬树除了能够进行种子繁殖还具有根蘖繁殖的特点.有研究表明,兼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双重特性的植物,其扩散能力和有效定居能力一般较强,尤其外来植物往往会自然逃逸成为入侵力极强的植物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1]、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2]和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3]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定量分析干旱区农田撂荒前后土壤甲烷(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着重探讨影响土壤CH4排放的环境因子,为解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CH4排放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用静态箱法结合Li-7700快速CH4分析仪(Li-7700,Li-cor Inc,USA)对艾比湖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棉田及撂荒地生长季(2010年8月)的土壤CH4排放浓度和密度进行实时测定,并分析水热因子对土壤CH4排放的影响。【结果】棉田、撂荒地CH4排放具有较明显的昼夜变化,棉田呈双峰曲线,撂荒地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在观测时间内,10 a棉田的平均通量为2.23 mg/(m2.h),最大值为61.01 mg/(m2.h),最小值为-41.05 mg/(m2.h);10 a撂荒地的平均通量为-3.90 mg/(m2.h),最大值为50.25 mg/(m2.h),最小值为-87.39mg/(m2.h)。棉田、撂荒地土壤CH4排放与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相关不显著;所有样地CH4排放量与15、20 cm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棉田为-0.70,-0.71;撂荒地为-0.52,-0.52,P<0.01);综合考虑水分、温度因素可以解释土壤CH4排放变化的70.60%~85.61%,这比单独考虑水分或温度对土壤CH4排放变化的解释度都高。【结论】棉田是土壤CH4微弱的源,撂荒地是土壤CH4微弱的汇,水分、温度是影响生长季棉田和撂荒地土壤CH4排放变化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8.
以髯毛箬竹为试验材料,于10月采用叶面喷施的处理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150、300、450mg.L-1)的纳米TiO2对髯毛箬竹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浓度的纳米TiO2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髯毛箬竹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缓解光合"午休"现象,其中以150mg.L-1纳米TiO2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在10:00和午休的12:00时,150mg.L-1纳米TiO2处理的Pn、Gs及Tr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7%、30.41%、17.97%,和41.84%、20.79%、18.57%,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髯毛箬竹光合能力的提高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光合"午休"现象的缓解主要通过非气孔限制因素的改善,而最大光合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气孔因素来调节。  相似文献   
109.
宁夏红枣叶片光合参数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红枣开花期,用CIRAS-1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田间活体红枣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生态因子,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叶温(Tl)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红枣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因素是导致其"午休"的主要原因。Tr、Gs和Ci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红枣叶片Pn随环境因子日变化的最优逐步多元回归方程为YPn=-49.168-0.002 21 xPAR+1.776 xTa-0.445 xTl+0.003 736 xCi+0.67 xRH(R2=0.994,P0.05),Ta和RH是对Pn直接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而其他因子间接影响Pn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
In a pot experiment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 Leymus chinensis was grown at five soil water contents and two diur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levels. The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L. chinensis decreased under soil drought conditions, and increased at high diur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30/20 °C). Severe and very severe soil drought remarkably reduced photosynthetic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especially at the low temperature variation. Severe drought mainly increased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14C of sheaths, roots and rhizomes,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t of fed leaves and the not fully expanded leaves. Root percentage of total radioactivity remaining in the whole plant increased from 15 % at 30/25 °C to 28 % at 30/20 °C. Leaf carbon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δ13C) increased with soil drought, ranged from ?26 ‰ of the well‐watered to ?24 ‰ of severe drought treatments. High diur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improved leaf water status, and increased partitioning of carbon to root and δ13C values, especially under severe soil drought conditions. In conclusion, higher diur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enhanced the resistance of the plant to drou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