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林业   204篇
农学   320篇
基础科学   163篇
  380篇
综合类   1387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594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暗期间断属于光周期调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研究。通过对暗期间断的类型、应用和机理三个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其中在暗期间断类型部分总结了光质、间断暗期的次数和间隔时间方面的研究;在暗期间断应用部分总结了在植物形态发生、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暗期间断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新疆棉花超高产光合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96~ 1999年对新疆棉花超高产 (皮棉 2 2 50kg·hm-2 以上 )光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盛铃期群体光合速率 (CAP)生育期变化为单峰型曲线 ,盛花结铃期达最大值 4 .0 5gCO2 ·m-2 h-1 ,平均值为 2 .63gCO2 ·m-2 h-1 ,盛花、结铃、吐絮期的 CAP 与生物学产量、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盛铃期叶面积指数最大值为 3 .7~ 3 .9。一天内棉叶净光合时间长达 13 .5h,早晚比普遍棉田光合延长 2 0min左右。未发现光合午休和光饱和现象。高产棉田夜间 (2 1:2 0 )呼吸速率最大值为 4 .33mgCO2 ·dm-2 h-1 ,平均值为 3 .0 0mgCO2 ·dm-2 h-1 ,分别比普通棉田低2 2 %和 17.6 % ,扣除呼吸消耗 ,净光合比普通棉田高 58.4 %。其呼吸消耗占白天总光合的 8.4 %。低于普通棉田 15.5 % ,也低于内地棉区 12 %~ 2 0 %。新疆高产棉田群体的库容量增加 ,光合产物的贮备能力强 ,生物学产量高达 1.14× 10 4~ 1.44× 10 4kg·hm-2 ,有效铃 (5g以上 )高达 12 0×10 4个·hm-2 ,经济系数 41.52 %~ 44 .1% ;单位叶面积的果节数、有效铃、生殖器官干重分别为10 4~ 137个·m-2 ,32~ 49个·m-2 ,0 .2 30 3~0 .3361kg·m-2 。源强库大 ,源库协调是新疆棉花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3.
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总容积1300 L的预酸化两相连续发酵的中试设备构建设计;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发酵条件下,泔脚废物的预酸化两相处理,在负荷1.66 kg.m-3d-1和35℃时,每吨泔脚能产生102 m3沼气。与城市有机废物大型发酵工艺的技术与运营指标对比定性分析表明,本工艺条件下的泔脚厌氧发酵处置具有广阔的社会产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消化试验与代谢试验是动物营养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方法,两种方法的原理和试验步骤都源自营养物质(与能量)在动物消化道与体组织内的转化过程。但近年国内一些研究报道(特别是禽方面)中,忽略了被吸收的有机养分分别汇集入碳代谢池与氮代谢池的事实,误认为能测出消化率的养分也能被测定代谢(利用)率。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以便有助于辨别有关研究中的正误,提高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85.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秋锦  龚其锦 《林业科学》1990,26(6):506-514
近几年,我们对杉木普遍生长衰退及杉苗死亡进行研究,新发现了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鉴定为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通过定点定时定量系统观测,该线虫在福建年发生10代左右,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气温星正相关,与杉木根萌发相一致,单卵培养计测,雌雄比为56:1,线虫最高发育温度为35℃,卵的致死温度为40℃。林地对比定时定量调查表明,虫口密度南坡最大,并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可达1.2m,而30—40cm土层中虫口数最大,杉木与阔叶树混交较纯杉林虫口数下降26—72%。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测出,病、健根的呼吸强度、N、P、K和蛋白质含量、酶的活性均差异明显。从病根分离和纯化真菌区系,经对比接种,发现线虫寄生利于镰刀菌入侵。病菌经40—50℃温水浸根10—15min可直接杀死线虫。分别将每亩3kg呋喃丹,6kg甲胺磷,2kg涕灭威用于区组、盆栽和大面积防治,效果为70—80%,发现新寄主还有柳杉和野柿子。  相似文献   
86.
旨在研究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及其与粪便细菌的相关性,探索藏猪具备较强纤维降解能力的潜在因素。采用消化试验测定150 d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商品猪(杜×长×大猪,DLY猪)对饲粮纤维的表观消化率。采集粪便样品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测定粪便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分析粪便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获取饲粮纤维表观消化率与粪便中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放牧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在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DLY猪粪便细菌中共鉴定出15个门、26个纲、48个目、87个科、190个属、419个种。放牧藏猪粪便细菌中有1个门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3个属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与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3个种(Alloprevotella ravaFibrobacter intestinalisSuccinivibrio dextrinosolven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并与饲粮纤维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放牧藏猪具备较强的纤维消化能力,这种能力与粪便中的纤维降解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原代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并传代培养后探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屠宰场采集健康泌乳奶牛乳腺并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从乳腺中分离得到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同时,研究第3、第6和第9代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和冻存复苏活力,检测不同代次细胞分泌乳蛋白、乳脂、乳糖的功能及泌乳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度较好,细胞生长呈现S型,3个代次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依次为34.87、41.45和65.04 h,冻存复苏活力为88%~93%;在细胞分泌功能方面,诱导培养2 d后均能检测到酪蛋白、甘油三酯和乳糖,且各代次间无显著差异;此外,3个代次的细胞诱导后均能表达乳成分合成相关基因。本研究成功培养了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证明直到第9代细胞仍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为体外探究乳腺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材料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对大口黑鲈消化能力、血清代谢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配制成维生素K3含量分别为0.78(K0组)、5.80(K5组)、10.82(K10组)、15.84(K15组)和20.85 mg/kg(K20组)的5种试验饲料,对初均重为(12.96±0.07)g健康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K3的各组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K0组(P<0.05)。K10组、K15组和K20组的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K0组(P<0.05)。K20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随着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的增加,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K15组的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中C16∶1n7和C18∶1n5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可以改善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但当饲料中维生素K3含量≥5.80 mg/kg时会使大口黑鲈的消化能力下降,并且高剂量的维生素K3会改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89.
中亚热带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幼林的光合生态特性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是湖南乃至亚热带地区极具发展前景的阔叶纸浆原料林树种.为了系统研究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在湖南的适应性,对四川桤木、台湾桤木4年生幼林的主要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桤木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有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四川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在6月、9月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型,4月和10月、11月净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型;台湾桤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4月、6月、10月和11月呈双峰曲线型,而9月份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一年中以6月份的净光合速率峰值最高,分别达18.68和23.51μmol/m2.s,10月或11月最低.(2)两种桤木光照强度日变化始终成单峰曲线,只是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在4月、6月和9月,光照强度峰值在中午12:00~13:00出现,10月光照强度以中午12:00最高,11月13:00最高;一年中,光照强度峰值6月份最高(1 800μmol/m2.s),11月份的最小,仅1 260μmol/m2.s.(3)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面水气压亏缺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趋势规律和净光合速率一致,两种桤木的蒸腾速率和叶面水气压亏缺的日变化有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一年中两种桤木蒸腾速率峰值均以6月份的的峰值最高为8.10 mol/m2.s(台湾桤木)和6.38 mol/m2.s(四川桤木),其次是4月份,在11月份的蒸腾速率的峰值最小;两种桤木的叶面水气压亏缺峰值均以6月最高,其次是9月、10月,生长初期的4月份和末期的11月份较小.(4)四川桤木光饱和点为262~468μmol/m2.s,光补偿点介于11~104μmol/m2.s,不同部位的叶片和不同季节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有差异;台湾桤木的光饱和点介于288~409μmol/m2.s,光补偿点为14~102μmol/m2.s,二种桤木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即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0.
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几个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沙棘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水分条件的适应性,1998年对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及抗旱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沙棘适应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境形成了耐旱、御旱的双重抗旱方式.在旱季,沙棘体内束缚水含量随干旱加剧而上升,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随干旱加剧而增大,叶片维持较高的含水量,蒸腾减弱,叶水势降低,临界饱和亏增大,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2)沙棘光合速率具明显的日变化,1000 1200出现第1次峰值,1400 1500出现第2次峰值.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66 0.9351,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对光合速率影响最显著,气温次之,相对湿度最小;沙棘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52 0.9856.(3)沙棘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具明显的日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5、7月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6、8、9月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在生长季(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