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5篇
  20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提出一种基于条件设计结构矩阵DSM的过程动态组织方法.首先分析了设计过程中考虑条件约束的必要性,通过对设计知识及条件参数的引用建立条件约束模型,然后在传统的参数级DSM模型中引入条件知识维,构成条件DSM三维模型.进而在该模型基础上利用设计过程中时变的条件DSM叠加视图,动态地进行后续过程重构.以汽车等速万向节传动轴设计过程为例,将上述思想用于通用变型设计过程支持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并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改革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弈,论证了考试制度非均衡的原因,提出了构建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制度变迁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3.
低碳绩效测度与动态效应研究——以山东省种植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效应的加剧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根据IPCC数据显示,农业温室气体占全球人为排放的13.5%,鉴于山东省农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在农业产值中占比最高的种植业为样本,对山东省低碳绩效展开研究,为山东省种植业低碳发展之路提供参考。本文在测算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种植业低碳绩效水平,接着研究了低碳驱动与约束对山东省种植业低碳绩效的动态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2000年到2018年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汇总量年均增幅分别为0.26%和1.74%,而碳排放强度和减排成本年均降低6.12%和2.10%。低碳绩效指数增长较慢,年均增长速度为3.00%,其主要驱动来源于技术进步。低碳约束目标与低碳驱动手段是种植业低碳绩效变动的直接原因,种植业碳排放强度对种植业低碳绩效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碳驱动手段对种植业低碳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低碳驱动手段对种植业的低碳绩效贡献更大。进而提出了制定种植业低碳法律法规与提升财政支持有效性的低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红壤区裸露坡地在不同类型次降雨下的产流产沙规律,研究收集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红壤裸露坡地径流小区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388场降雨—径流—土壤侵蚀观测资料,采用K-means将降雨划分为4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主要降雨类型有A(短历时、大雨强、小雨量、低频次)、B(长历时、小雨强、大雨量、中频次)、C(中等历时、小雨强、小雨量、高频次)3类,B、C为研究区主要产流产沙来源,贡献85%以上的径流和土壤侵蚀量。(2)次降雨径流深及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P)、最大30 min雨强(I30)和降雨动能(E)呈线性正相关,与降雨侵蚀力(EI30)呈幂函数关系。但降雨特征对产流产沙的总解释度小于65%,且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减小。(3)降雨特征与产流产沙存在3种约束关系,其约束线表明降雨特征对次降雨潜在最大产流产沙的影响。其中,潜在最大径流深主要由PE决定,潜在最大土壤侵蚀量的上限为800~900 t/hm2。从降雨特征单因子影响、综合影响和约束效应3个方面分析了红壤裸露坡地的产流产沙特征,为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5.
东陵区是沈阳市郊区。过去,由于农作物生产结构不合理,致使农产品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都比较低,1983年以来,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1986年又在调查和区划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应用线性规划建立数学模型,调整作物结构,形成了新的作物生产规划。按照新的规划全区种植业净产值可达11309.9万元,比1983~1985年三年平均净产值增加2004.9万元,粮豆总产可达4.3亿斤,蔬菜总产量可达6.3亿斤以上,保证了满足供应城市和自给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6.
产量差表征粮食增产空间,缩减产量差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解析产量差限制因子为探索产量差缩减路径、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依据。本文基于江苏省2000—2018年地市统计数据,借助边界线分析法定量分析粮食生产限制因子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并解析限制性因子最适值。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平均产量差占到最高产量和平均产量的比例分别为23.47%和64.05%,表明粮食产量具有较高的提升空间;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产量差的关键限制性因素分别为复种指数、劳动力和单产;江苏省粮食复种指数为1.6、机械总动力为5.3 kW/hm2、施肥强度为487.64 kg/hm2时粮食产量最高,是粮食生产要素投入最适值,其中施肥量超出施肥警戒线,表明江苏省农业施肥利用效率低下;转化产量差可实现苏南、苏中和苏北粮食增产30.3%、17.73%和21.45%,同时对耕地的需求量减少8.8%、13.38%和9.02%。因此,提出增加耕地复种规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政府加强对农户施肥指导以及提高机械化水平等缩减江苏省粮食产量差,促进粮食可持续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运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重新估算了碳排放约束下油菜主产区13个省1985-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1)碳排放约束下我国油菜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6%,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改善的作用不明显;从时序演变看,不同阶段波动明显;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增长最快。(2)经碳排放因素修正后,油菜全要素生产率反而有所上升,即对油菜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严格而恰当的约束,波特"双赢"效果或可实现。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现状及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探讨促进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路径。【方法】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数据收集,系统分析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及其变动趋势,并选择典型县份进行深度分析,归纳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特点,分析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提出实现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现实路径。【结果】虽然从整体上看广西贫困县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广西平均水平,但从对典型县份的分析来看,仍有一些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其所在区域的平均增长速度,从而导致贫困县与其所在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类型贫困县农民纯收入水平及构成表现出较大差异。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贫困县集中连片分布、少数民族比重大、广西财政实力弱等。【建议】应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促进农民非农产业就业,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大幅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强化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明确责任,完善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保障措施,以实现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9.
在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农业新技术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农户受信贷和风险的双重约束,而农业科技转化率较低的背景下,通过对湖南衡东县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分析农户新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耕种面积、家庭年收入、技术信息来源、有无正规风险应对机制和信贷的可得性对农户新技术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提出我国需要从提高农户素质入手、拓展信息渠道、建立有效的保险和信贷机制等方面提高农户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基于RBAC的SaaS访问控制服务平台中用户的角色多分层与角色时间约束模型(Multi-layered with Time constraint in SaaS-RBAC,MLTS-RBAC)是在RBAC的基础上,将SaaS平台的用户划分系统级用户和租户级别用户。根据角色将两种级别用户分别进行层级管理;为实现方便租赁费用的计算,防止权限滥用,模型中对租户角色加入时间约束,并依据服务等级协议监测租户是否有违例行为来约束角色使用服务的时间,确保租户正常使用服务。使用MLTS-RBAC模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的SaaS应用,解决农业信息服务中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