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48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3篇
  25篇
综合类   263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23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81.
【目的】探讨南方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横向交互送风系统对肉牛舍温热环境、肉牛生理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评价此肉牛防暑环境调控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290.05±7.60)kg)的8月龄西门塔尔公牛30头,随机区组饲养于2栋相邻且构造相同的钟楼式棚舍中,试验组所在牛舍加装横向交互送风系统,对照组所在牛舍采用自然通风。试验期为2019年6月30日至7月16日,共17 d,其中预试期为前3 d,正式期为后14 d。正式试验期内前7 d,于每日的5:00、10:00、14:00、18:00、22:00测定舍内风速、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计算温湿指数和体感温度,并同时测定肉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在全部正式试验期间,每天记录每圈栏的投料量,并于次日上午6点对剩料进行清理和称重,计算采食量。于正式试验期内第1和14天的上午7:00—8:00,对所有试验牛进行空腹称重,记录始末体重,用于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等生产性能指标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同时采集血液及粪便样本,用于测定血清中的无机离子、生化指标、激素水平及粪便中的皮质醇水平。【结果】(1)试验组的横向交互式送风系统处理可显著提高舍内风速(P < 0.01),从而极显著的降低试验组肉牛的体感温度、肉牛在10:00、14:00、18:00、22:00的直肠温度以及肉牛在10:00、14:00、18:00的呼吸频率(P < 0.01);与对照组肉牛相比,试验组肉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随环境温度升高的增幅分别减少45%和42%;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舍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及温湿指数差异不显著(P > 0.05)。(2)试验结束时,试验组肉牛血清中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及氯离子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 > 0.05);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肉牛血清中的热应激蛋白70、总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肉牛的粪便及血清中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 > 0.05)。(3)生产性能测定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肉牛的初始体重及结束体重均差异不显著(P > 0.05),但试验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P < 0.01)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P < 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利润可提高10.68%。【结论】横向交互送风可以显著增加舍内空气流速,降低体感温度,改善西门塔尔牛代谢,提高生产性能,增加高温高湿环境下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2.
【目的】通过测定噻霉酮水乳剂处理后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的一系列指标变化,揭示噻霉酮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为噻霉酮防控猕猴桃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Psa进行稀释10倍的噻霉酮处理(X10),原液噻霉酮处理(Y)以及无菌水处理(CK),利用试剂盒测定Psa抗氧化酶系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sa细胞膜结构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噻霉酮处理能明显抑制Psa生长和繁殖,缩短菌体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量增加,最终处理组菌体量为CK的5.5%;Psa对噻霉酮存在氧化应激反应,处理后的Psa活性显著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噻霉酮处理后Psa的CAT活性在10 h时到达峰值118.795U/mg,SOD活性在4 h时达到峰值1 060.452 U/mg。X10、Y的菌体蛋白质量浓度在12 h与CK相比差异显著,分别降低了47.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