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87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3篇
  62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宁夏年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季降水资料,利用EOF分解方法进行了时空分解,分析了其年、季降水的EOF1和EOF2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系数变化趋势,并利用谱分析方法和M-K方法对年降水资料的EOF1和EOF2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得出了其主要变化周期和突变时间点。  相似文献   
752.
谯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88-17089
利用成都市1951~2009年共59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多年平均温度、总降雨量及多年季平均温度、降雨量的时间变化序列。结果表明,成都的温度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趋势相同,年降雨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温度明显上升主要发生在春季,盛夏降雨下降迅速。通过M—K检验发现,春季温度突变发生在1968年,盛夏降雨突变发生在1977年。春季气温上升,积温增加,有利于春季农作物的栽种和生长;盛夏降雨逐年减少,伏旱会越来越多,应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53.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旭  高杰  杨青  房彬  赵姝慧  李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95-17096,17151
利用辽宁省1961~2008年5~9月人工增雨作业季节的日降水资料,从48年的降水资料中选出5~9月各月中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作为基础,以人工增雨试验区平均值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人工增雨试验区48年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各月的平均变化趋势率5、6月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0.120和0.123d/10年;7、8、9月的趋势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236、-0.034和-0.079d/10年。由此体现出辽宁省在5月的人工增雨作业对于试验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54.
[目的]研究地被菊(Dendranthema grandiflora)杂种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方法]以"旗袍""繁花似锦"和"朱海金心"等8个地被菊品种或种为亲本,配制成9个杂交组合,并对杂种1代的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双亲相比,地被菊杂种1代的株高和冠幅具有一定的遗传优势;花色遗传具有偏母性遗传的特征,但是不同花色遗传能力不同;舌状花数目呈正态分布,同时有超亲个体存在;筒状花数目遗传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花序直径遗传出现了杂交衰退现象。[结论]该研究对地被菊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配和提高育种效率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55.
玉米自交系的空间诱变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第二十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鲁原1423"玉米自交系,并对其后代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连续四代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SP1在出苗率及苗势上有明显的降低,播种后44 d的成活率仅有68.50%,从SP2代开始,随着世代的提高而增加;SP1代的株高、穗位高也普遍降低,在SP2代中出现了很高的变异株,变异范围明显大于对照;到SP4代时变异幅度已和对照接近,性状趋于稳定。处理后代的果穗性状会变劣,如出现果穗变短、变细、粒数减少的现象,后代株系果穗性状的变异范围基本上大于对照,这种现象在SP2、SP3代表现最为明显。SP3代的一些株系出现了不良的性状,如感染黑粉病、空秆、雄性不育,这对自交系的选育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杂交种的选育中,早代测配组合的平均产量虽然低于对照,但它们之间的性状差异很大,有可能产生优良的组合。卫星搭载会使玉米自交系的数量性状变化范围增大,变异类型增多,为育种增加了筛选机会,可以从中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材料,"航天7226"系的利用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756.
峨眉山市不同林种的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峨眉山市4种不同林种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域内选取巨桉、杉木、杨树、苦竹进行负离子浓度的观测,将每日所测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当日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值,绘制变化图,研究不同林种的负离子浓度的月、日变化特征。[结果]不同林种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巨按、杨树)高于针叶树种(杉木),苦竹的空气负离子水平最高。4种林种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在7月份出现高值,5和10月份的数值较低;8:00~10:00出现峰值,14:00~16:00出现谷值。不同林龄的杉木空气负离子水平为: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结论]不同林种、不同林龄、空气湿度和太阳辐射与空气负离子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7.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鼎大自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经太阳光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茶叶更容易陈化劣变,使茶叶失去其品质特征。且供试的三个品种绿茶各品质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758.
[目的]研究果实硬度的变异特征及果实硬度的分级标准,为桃果实硬度的深化研究及桃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进的果实硬度计测定果实胴部的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统计所有品种(系)果实硬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将各性状的取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各自以0.5~1.0倍于标准差的级差等分为7级,统计落入各级的品种(系)数、进而用Nonparametric test-1-sample K-S检验桃果实硬度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根据(X-1.281 8 s)、(X-0.524 6 s)、(X+0.524 6 s)、(X+1.2818 s)4个点可以分为5级,使1~5级出现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其中X代表硬度的平均值,s代表标准差。[结果]带皮硬度的变异系数小于去皮硬度,说明果实带皮硬度除去皮硬度之外,果皮的变异也较大。带皮硬度是去皮硬度的近2倍。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的Sig值分别为0.08和0.279,均大于0.05,说明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均符合正态分布。为便于记忆和推广应用,对计算所得理论分点值进行了规范化调整。原则和方法是:每个分点值的"舍"、"入"值不得超过相应标准差的1/10,调整前后的分点值尽可能的概率变化不超过2%,调整后的分点值尽可能好记,第1、2和第3、4分点值之差相等。调整后的概率分级标准为:带皮硬度1~4级分值点分别为12.0、18.0、24.0、30.0 kg/cm^2:去皮硬度1~4级分值点分别为4.0、8.0、12.0、16.0 kg/cm~2。[结论]该研究中桃果实硬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果实硬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基础,蕴藏着较大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759.
江叶枫  叶英聪  郭熙  饶磊  李伟峰  孙凯 《土壤》2018,50(5):1013-1021
以江西省兴国县耕地土壤有效磷为研究对象,结合高程、坡度、成土母质、土壤质地、耕层厚度和地貌类型等因素,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普通克里格法,对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侵蚀程度的加深,土壤有效磷均值呈下降趋势,当侵蚀程度不断加重时,土壤有效磷均值又呈上升趋势。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P0.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极强度侵蚀(35.20%)剧烈侵蚀(28.09%)轻微侵蚀(28.02%)重度侵蚀(27.90%)无明显侵蚀(25.96%)中度侵蚀(25.78%)。在无明显侵蚀时,成土母质能独立解释1.7%的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在轻微侵蚀、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时,高程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5.7%、2.3%和2.9%。在极强度侵蚀时,成土母质的独立解释能力为5.0%。在剧烈侵蚀时高程的独立解释能力为1.9%。因此,高程和成土母质是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的驱动因素。研究成果为不同侵蚀程度下合理开展耕地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60.
露天煤矿周边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准东露天煤矿周边为研究对象,对矿区周围52个土壤样点分别采取0~10、10~20和20~3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在室内测定了Zn、Cr、Hg和As 4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并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深入分析了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rZnAsHg,其中Cr、Hg和As的均值分别超过了新疆背景值的0.6倍、2.1倍和1.8倍,超标率均在60%以上,存在较严重的污染。从空间变异性来看,半方差函数符合高斯、指数和球状模型,其块金值均为正值,说明易受正基底效应的影响,而表层和深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块金系数均在25%~75%,呈现中等空间相关性,受随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重金属元素在水平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高值密集在矿区周边及工业园附近,而低值出现在研究区南部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总体呈现南北方向递增趋势;而垂直分布上,Zn和Hg元素随深度的增加其含量递减,而As元素在表层和其他两层的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