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2013-2014年分析了金沙江流域160尾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的生长性状、繁殖力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由1~8龄个体组成,以2~5龄个体为主,占比为78.1%;雌雄个体比例为1∶1.29。雌雄个体的平均体长分别为67.8 mm与72.7 mm,平均体重分别为4.13 g与4.30 g,雌雄个体间的体长和体重均无显著差异。秀丽高原鳅的体长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W♀+♂=0.014 9L2.811,(R2=0.89,r=0.864 7)。雌雄个体的Fulton和Clark肥满度分别为1.13与1.02,1.15与0.84,但差异不显著。雌性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位于825~4 500粒/尾之间,平均1 815粒/尾。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与10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占鲜重)为13.63%,鲜味氨基酸含量为4.22%;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氨基酸评分中,色氨酸分值最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32.
通过干法受精获得西昌高原鳅(Triplophysa xichangensis)受精卵,并观察了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昌高原鳅受精卵遇水产生强粘性,胚胎发育共经历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出膜前共7个阶段,在水温(22±0.5)℃情况下,受精卵经历78 h孵出首尾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13±0.12)mm,受精后93 h,50%仔鱼出膜,刚出膜仔鱼多沉在水底,偶尔作间隙性冲游。西昌高原鳅胚胎发育过程与其它鳅科鱼类基本相似,但其发育历程也具有种的特点,胚胎发育历时较长,孵出时器官分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3.
对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Herzenstein)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察、拍照并测量,结果显示:东方高原鳅成熟卵呈淡黄色、圆形,卵径为0.97~1.11 mm,遇水具微黏性,为沉性卵。在水温(16±0.5)℃下,受精卵历时132h9min孵化出膜,所需积温为2 113.6℃·h,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时期: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出膜前期;初孵仔鱼全长(4.86±0.09)mm,在水温(16±0.5)℃下,胚后发育历时34d,分为卵黄囊和后期仔鱼阶段,其中卵黄囊阶段历时9d,后期仔鱼历时25d。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高原鳅属鱼类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2010~2011年对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段采集的叶尔羌高原鳅鲜样,用常规解剖方法取下其脑颅骨骼,并鉴定分析。结果发现,叶尔羌高原鳅脑颅背视呈狭长的类似等边三角形,前端犁骨左右两端突出,中间前筛骨呈球状突出,左右侧筛骨突出并弯曲向前,后端尤为明显扩大,分为鼻区、眼区、耳区、枕区等4区。其中,鼻区4块,眼区7块,耳区12块,枕区2块,25块骨头组成。同时将其与其他鱼类相比较分析,叶尔羌高原鳅表现出与鲤形目鱼类相似,其脑颅骨骼中的翼耳骨发生了前移,基蝶骨未出现,无外枕骨,鳞骨退化,下颞窝1对,较小而浅,有其独特的进化特征和骨骼系统。  相似文献   
35.
西藏高原鳅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拉萨河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个体生殖力及其相关生物学参数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藏高原鳅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54~6796粒,平均为2319.9粒;相对生殖力FL为33.6~770.5粒/cm,平均为284.5粒/cm;相对生殖力FW为44.0~1981.3粒/g,平均为730.8粒/g。个体生殖力F和FL与各参数正相关,除与肥满度和卵比重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相关(P<0.05);FW与各因素均显著相关(P<0.05),但仅与卵巢重、成熟系数和卵比重正相关。  相似文献   
36.
2008年4-6月,对在自然水域捕捞的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选取每尾体重20~30的亲鱼。用DOM LRH-A2(马来酸地欧酮)催产剂进行催产,在21±1℃的水温下,经过效应时间为16h,产出卵约5000粒,并且在流水中进行了人工孵化,受精率为86.42%,85h出膜,121h仔鱼平游,孵化率为49.10%。  相似文献   
37.
对叶尔羌鼓鳔鳅烂尾病的病变器官进行剖检和显微观察,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叶尔羌鼓鳔鳅烂尾的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培养后的菌体呈圆形、无色、半透明、微隆起状。该病原菌对卡那霉素、多黏菌素、庆大霉素、环丙杀星等抗菌素敏感,对氯霉素、痢特灵中敏,对其余抗菌药物不敏感。感染该病原菌的鱼尾鳍充血、溃烂,最后造成鳃、肝脏、肾脏等器官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变,直至死亡。经联合使用该病原菌敏感的药物防治,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8.
小眼高原鳅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眼高原鳅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及其序列测定,得到全序列长度为1140bp,其T、C、A、G含量分别为362(31.8%)、291(25.5%)、301(26.4%)、186(16.3),GC含量41.8%。分子质量为349782。  相似文献   
39.
湘西盲高原鳅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取自湖南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乌龙山3个不同洞穴的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群体82尾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和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湘西盲高原鳅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片段长1 140 bp,D-loop序列片段长934 bp,在D loop中发现6个多态位点且均为单一变异位点,D-loop序列中检测到7个单倍体,其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在0.083至 0.282之间,其核苷酸多样性(pi)指数范围为0.000 09~0.000 32。3个采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全部样本的Cytb序列均一致,不存在变异,4种碱基T、C、A、G含量分别是28.3%、28.6%、28.1%、15.0%,AT含量较高。D-loop的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 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遗传变异系数FST=-0.008 9,总遗传变异中,各年度种群内变异为100.89%,年度种群间变异为-0.89%,变异主要来自年度种群内部。  相似文献   
40.
新疆塔里木马鹿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塔里木马鹿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塔里木马鹿3个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平均基因纯合率(Rh),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在库尔勒、阿拉尔和沙雅县塔里木马鹿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884、0.5754、0.5344,除微卫星位点BM5004外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塔里木马鹿遗传多样性分析;塔里木马鹿三个群体总平均PIC、h、Rh和E分别为:0.5661、0.5995、0.4474和2.7。分析认为塔里木马鹿遗传变异度较高,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