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21.
齐口裂腹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法,对齐口裂腹鱼卵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第2时相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围核透明层,并可见核仁物质外排现象;液泡中的内含物和卵黄颗粒呈现多种形态;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核仁数增加较多;卵膜由质膜和放射带组成。在第5时相成熟卵子的受精孔中仍有精孔细胞堵塞。产卵时间为2月下旬至4月下旬,属分批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齐口裂腹鱼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用培养稀释的维氏气单胞菌菌液,经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齐口裂腹鱼,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患病鱼的腮、肝、肾、脾、肠、头肾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染病鱼的腮、肝、脾、肾、肠和头肾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病变严重的区域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一片无结构的物质。[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病症使齐口裂腹鱼的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均减弱或丧失。  相似文献   
123.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怒江裂腹鱼鳃基本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相似,均由鳃耙、鳃弓、鳃丝以及鳃小片构成,且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整个鳃表面,其表面的纹路主要有3种类型,在鳃上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密集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基部,仅有一种细胞类型,顶端膜内凹呈浅滩型,细胞内具有大量圆形的线粒体。怒江裂腹鱼鳃内扁平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密集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在急流中游泳和摄食活动等生活习性相适应。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怒江裂腹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阐明鱼类鳃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3种鱼类催产激素6个组合,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亲鱼进行注射催产处理,比较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变化,探讨齐口裂腹鱼对不同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从而找出最适合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催产激素组合。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亲鱼对LHRH-A2、HCG和DOM组合的敏感度最高,催产率和孵化率显著优于单一激素和其他激素组合。  相似文献   
125.
鱼道是帮助洄游鱼类跨越河道内物理障碍的主要过鱼设施之一。针对鱼道结构优化试验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该研究在物理试验基础上建立模拟鱼类运动的数值模型,基于竖缝式鱼道内齐口裂腹鱼的行为数据,结合机器学习和欧拉-拉格朗日智能体方法(Eulerian-Lagrangian-agent method,ELAM)建立了鱼类洄游路线预测模型。首先,将齐口裂腹鱼的游泳行为数据划分为3个数据集(顺流而下、侧向运动和逆流而上);然后,根据不同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K-近邻、梯度提升决策树、随机森林)分别构建游泳行为分类模型和游泳速度回归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比,筛选出最优模型;最后,结合ELAM的框架,构建鱼类洄游数学模型,模拟了齐口裂腹鱼在3种体型的竖缝式鱼道中的洄游路线。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建立的游泳行为分类模型和游泳速度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佳,游泳行为分类精度为0.804,召回率为0.794,F1得分为0.798,3个数据集的游泳速度回归的R2均大于0.75。研究所建立的鱼类洄游数学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齐口裂腹鱼的洄游路线,可为相关鱼类保护措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光唇裂腹鱼人工驯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泥池驯养平均体长17.37 cm(标准差4.94、方差24.41)、平均体重101.18 g(标准差136.24、方差18 562.43)的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16 ~ 21个月,平均体长达26.69 cm(标准差6.18、方差38.21),增加9.32 cm,增长53.66%;平均体重达304.77 g(标准差247.62、方差61 315.25),增加203.59 g,增重201.00%.研究表明,人工驯养光唇裂腹鱼较易,但生长较缓慢.  相似文献   
127.
杨理想  向枭  周兴华  陈建  罗莉 《水产学报》2020,44(5):836-844
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核黄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540尾健康的齐口裂腹鱼[体质量(10.54±0.01)g]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核黄素水平为0.67、2.96、5.83、9.05、11.58和23.42mg/kg的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56 d。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以及蛋白质效率(PER)均随核黄素添加水平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并均在5.83 mg/kg组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余组;饲料系数(FCR)呈先降后升趋势,5.83 mg/kg组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组;核黄素可显著影响实验鱼的成活率(SR)、肝体指数(HSI)和脏体指数(VSI);核黄素可显著影响实验鱼全鱼粗脂肪含量,但对其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明显影响。肝胰脏核黄素沉积量随着饲料核黄素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肝胰脏D-α-氨基氧化酶(DAAO)活性在5.83 mg/kg组时达到最高。血清溶菌酶(LYZ)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核黄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呈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则随核黄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说明核黄素可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随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免疫及抗氧化能力,促进其生长。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核黄素添加水平为5.32~5.89 mg/kg。  相似文献   
128.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为中国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因素,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拉孜至尼木江段共采集异齿裂腹鱼1126尾,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种群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养护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异齿裂腹鱼年总瞬时死亡率(Z)分别为0.11/a和0.16/a,雌、雄种群自然死亡率(M)范围分别为0.08/a~0.09/a和0.10/a~0.12/a,雌雄鱼的当前捕捞死亡率(F_(cur))范围分别为0.02/a~0.03/a和0.04/a~0.06/a。异齿裂腹鱼雌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61.7%~73.1%,全部高于目标参考点(40%),雄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48.5%~63.3%,全部高于目标参考点(40%)。这表明在现有的资源养护措施下,异齿裂腹鱼种群的利用基本合理,但要防止长期持续利用对种群的不利影响。14种不同养护措施模拟结果表明,将异齿裂腹鱼的起捕年龄设置为不小于17龄或禁渔期至少设置为2—5月,可实现对其资源的有效养护。  相似文献   
129.
为分析感染水霉菌对巨须裂腹鱼脾脏转录组的影响,探索水霉菌感染巨须裂腹鱼的分子机制,实验随机选取生活在同一水域中的5尾健康和5尾感染水霉菌的巨须裂腹鱼,采用PDA琼脂培养基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巨须裂腹鱼水霉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 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健康和感染水霉菌的巨须裂腹鱼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注释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从巨须裂腹鱼皮肤上分离鉴定得到3株水霉菌;转录组数据显示,健康组和感染水霉病组分别获得46 619 504 条和43 912 876 条数据,与健康组相比,感染水霉菌组共有1 889 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1 414 个基因上调,475 个基因下调,随机选取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一致。对健康组和感染水霉菌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发现,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241个功能中,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60个功能中,上述基因主要涉及分子功能类、细胞组分类和生物过程类等生理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等。研究表明,感染水霉菌会影响巨须裂腹鱼脾脏组织多种基因的表达量,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巨须裂腹鱼水霉菌的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