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2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林业   317篇
农学   317篇
基础科学   157篇
  534篇
综合类   1888篇
农作物   243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331篇
园艺   169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单嘧磺酯水解及在水中的光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单嘧磺酯水解和在水中的光解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在pH值分别为5、7和9的缓冲溶液中,25 ℃时单嘧磺酯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3.1、192和347 d,为易水解或较难水解,50 ℃时则分别为19.6 h和4.6、7.1 d,为易水解;其水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效应系数为32.7~48.9;单嘧磺酯在酸性缓冲溶液中水解最快,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慢,其水解活化能和活化熵与缓冲溶液的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25 ℃、照度为3 620 lx 以及紫外强度为71.1 μW/cm2条件下,单嘧磺酯在水中的光解半衰期为4.9 h,为较易光解。  相似文献   
962.
研究了新型除草剂O,O-二甲基-1-(2,4-二氯苯氧基乙酰氧基)乙基膦酸酯(HW-02)在不同pH及温度下的水解动态,并初步探讨了其水解机理。结果表明:25℃时,HW-02在pH 5、7和9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91.3、6.2和0.2 h,即其在碱性环境中的水解速率较在中性和酸性中的快;在pH 7的缓冲液中,25、35、45和55℃下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6.1、4.2、1.8和0.7 h,温 度效应系数(Q)为1.46~2.64,即其水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HW-02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且其平均活化能和活化焓均较小,分别为60.51 kJ/mol和57.70 kJ/mol,而其活化熵的绝对值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平均活化熵为-81.00 kJ/(mol·K),表明其水解主要由反应的活化熵驱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HW-02的水解产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初步确定其水解产物主要为2,4-二氯苯氧基乙酸,推测其主要水解途径为酯键断裂。  相似文献   
963.
[目的]筛选出高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青岛沿海海域采集的海水及海泥中分离得到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经紫外诱变和微波诱变处理,获得目标菌株并测定菌株的酶活力,同时对诱变菌株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筛选出的菌株酶活力为145 U/ml,经过复合诱变后,菌株ZR-58-3-1-3发酵液的酶活力达775 U/ml,比出发菌株高4.3倍。菌株所产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属中温蛋白酶;最适作用pH为8.5,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结论]菌株ZR-58-3-1-3产碱性蛋白酶的性能稳定,可作为产碱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964.
我国酵素菌技术概况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刘善江  李亚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12-11615
酵素菌技术是一项从日本引进的新型农用生物技术。该研究介绍了酵素菌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种类及引进概况,阐述了酵素菌技术在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上的应用现状,相关研究发现,施用酵素菌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该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对于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新疆产的核桃为原料,去皮后经过液氮冻干处理或烘干处理,然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核桃油,研究不同萃取时间对核桃油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试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原料去皮液氮冻干,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1MPa,萃取时间4.5 h,分离温度5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核桃油产率为59.26%。经过液氮处理的原料得到的油颜色比未经液氮处理的浅,且核桃油产率也较高。由气相色谱分析得知,核桃油产品中亚油酸含量为59.83%,油酸含量为21.65%,亚麻酸含量为10.95%。[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所得的核桃油体澄清透亮,呈浅黄色。  相似文献   
966.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用中性蛋白酶水解法对稻谷加工副产物碎米进行了蛋白质的提取研究,得到如下最佳提取条件: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55℃、酶的添加量1.0%(w/w)、液固比10∶1。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74.8%。  相似文献   
967.
针对河南省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策略。明确指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应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经营,并提出了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适度规模的评价思路,探讨了评价方法。认为中原经济区优化农业机械的技术结构,优化作业服务组织,适度调整经营规模是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平衡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68.
武玉永  于敏  武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496-4498,4555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方法]以魔芋粉为底物,从崐嵛山采集的土壤中,经平板法筛选得到产甘露聚糖酶的优势菌株。将该菌株的一段16S r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所属菌种,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酶的性质做初步研究。[结果]该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产酶量不同,不同温度下的相同培养基中产酶量也不同,在LB培养基中,27℃下培养较30℃利于该菌株产酶,而SOC培养基在30℃下培养较27℃利于该菌株产酶;该菌株所产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55℃,之后温度升高酶活力会急剧下降。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测得酶活力可达95.3 U。[结论]为甘露聚糖降解产物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9.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09年陕西省以及各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对各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规模效率整体上较高,但是农业技术效率偏低,农业发展仍然依靠要素的投入,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不大。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业生产率的对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率;建立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讨格尔木地区适宜枸杞种植的气象条件及其栽培技术要点。[方法]以宁杞1号为试验品种,根据格尔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2011年对科技示范户种植园的观测资料以及对应的气象资料,对该地区枸杞种植的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适宜种植枸杞的气象条件和范围,并根据适宜性分析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结果]格尔木地区枸杞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1467.6 h,日照百分率69%,光能资源丰富,可满足枸杞生长发育需要。自然降水不能满足枸杞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应采用灌溉方式解决补给矛盾。枸杞整形修剪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春季修剪注意留好夏果枝,盛果期注意结果与生长的平衡。[结论]该研究可为格尔木地区枸杞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