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6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3篇
综合类   17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稳定且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当下区域生态水文研究的关键领域。秦岭因其重要的生态功能与地理环境特征,掌握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影响因素敏感性等信息具有科学和实践指导双重意义。选取陕西秦岭为研究区,基于InVEST产水模块和水源涵养模型,计算秦岭2000—2014年15年间水源涵养量的变化,从坡度、高程、坡向方面分析了水源涵养空间格局,选取降水、蒸散发、季节常数、根系深度、叶面积指数等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1)年均水源涵养量与年均降雨量基本同步波动,2000—2014年15年间秦岭水源涵养总量呈增加趋势,年均增加值为2×109 m3,并且增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岭主要流域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汉江流域 > 丹江流域 > 渭河流域 > 洛河流域 > 嘉陵江流域。(2)秦岭水源涵养功能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阴坡水源涵养量大于阳坡,子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以中等重要和重要为主,一般重要和极重要较少。(3)影响水源涵养功能关键因子参数敏感性为降雨 > 潜在蒸散发 > 叶面积指数 > 季节常数 > 植被根系深度。  相似文献   
312.
猕猴桃园氮素投入特点及硝态氮累积和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指导果园科学施肥及合理评价施肥对环境的影响,2014年对该区域的陕西省周至县俞家河小流域氮素投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采集猕猴桃园土壤样品进行测定,评价了猕猴桃园土壤硝态氮(NO_3~--N)累积及降雨对坡地猕猴桃园NO_3~--N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猕猴桃园氮素投入量过高,盈余量高达1195 kg·hm~(-2),0~200 cm土壤剖面NO_3~--N累积量高达827kg·hm~(-2),且52.1%的NO_3~--N累积在100~200 cm土层;对于坡地猕猴桃园,坡下部0~200 cm土壤剖面NO_3~--N累积量明显高于坡上部,在经过一个雨季后,0~200 cm土壤剖面NO_3~--N发生明显的向深层土壤淋溶现象且坡下部与坡上部0~200 cm土壤剖面NO_3~--N累积量差异增大。俞家河小流域猕猴桃园大量氮素盈余,造成土壤NO_3~--N过分累积,在集中降雨条件下,NO_3~--N出现明显的向深层土壤淋溶且可能存在顺坡向下迁移的趋势,不仅造成氮肥的损失,而且对地表及地下水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13.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5种典型亚高山草甸物种的多样性,为该区域亚高山草甸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布在秦岭火地塘林区、佛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野青茅(Deyeuxia arundinacea)、赖草(Leymus secalinus)、长穗苔草(Carex dolichostachya)、早熟禾(Poa annua)、细叶苔草(Carex rigescens)等5种亚高山草甸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记录5种典型亚高山草甸群落的物种名称、高度、盖度、株数、海拔高度等相关数据,对5种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草甸群落植物物种组成的相似性分析;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1 700,2 000,2 300,2 600和2 900m)高度设置样方,调查分析5种草甸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的规律。【结果】野青茅、赖草、长穗苔草、早熟禾、细叶苔草5种草甸群落的建群种分别为野青茅、赖草、长穗苔草、早熟禾、细叶苔草。5种亚高山草甸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早熟禾草甸(18种)细叶苔草草甸(15种)赖草草甸(10种)长穂苔草草甸(8种)野青茅草甸(6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大小依次均为细叶苔草草甸(3.567,0.724)早熟禾草甸(3.321,0.653)长穗苔草草甸(2.365,0.584)赖草草甸(2.247,0.513)野青茅草甸(1.487,0.456),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细叶苔草草甸(0.798)长穗苔草草甸(0.617)早熟禾草甸(0.513)赖草草甸(0.487)野青茅草甸(0.454)。5种草甸群落中长穗苔草草甸与早熟禾草甸的相似度最高,相似系数为0.222;早熟禾草甸与赖草草甸的相似度最低,相似系数为0.07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呈现出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与之类似。【结论】5种秦岭山地亚高山草甸中,灌木和乔木物种相对较少,其对草甸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可以采用人工干预的方法增加物种丰富度,以维持并提高草甸资源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14.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土壤类型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秦岭火地塘林区棕壤、暗棕壤及草甸土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土类在磁性淋溶过程、养分状况及化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种土类的酸性淋溶过程和物质迁移过程顺序为:暗棕壤>棕壤>草甸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在表层土壤N:棕壤>暗棕壤>草甸土,P:暗棕壤>草甸土>棕壤;K:暗棕壤>棕壤>草甸土;阳离子交换星、交换性盐基总量及盐基饱和度在土壤A层暗棕壤均大于棕壤及草甸土,而交换性酸及水解性酸小于棕壤和草甸土。这与不同土类上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的差异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15.
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及其供水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稳定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InVEST产水量模块、水源涵养模型、逐像元线性拟合,模拟1981—2015年秦岭及秦岭南北水源涵养时空变异,分析水源涵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气候波动背景下水源涵养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近35年来秦岭水源涵养呈下降趋势,年变化速率-1.44 mm/a,秦岭北坡水源涵养下降趋势大于秦岭南坡;(2)近35年来秦岭水源涵养空间变化趋势呈空间异质性,除汉江南岸玉带河上游、牧马河上游、褚河上游年均水源涵养量略有增加外,其他流域呈整体下降趋势,且秦岭中部水源涵养下降幅度大于外围区域;(3)降水减少和参考蒸散发增加是影响秦岭水源涵养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在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秦岭水源涵养功能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掌握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异特征,对科学评估区域用水安全、预判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6.
【目的】研究秦岭地区野生春兰和蕙兰的形态多样性,从表观上了解2种兰花的形态变异情况,为该地区春兰和蕙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秦岭不同产地的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色、叶片质地、花色等主要质量性状以及叶长与叶宽、被萼长与宽、侧萼长与宽、花瓣长与宽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和测量。质量性状以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评价指标,数量性状以其最大值、最小值、极值、平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的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质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蕙兰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高于春兰;数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春兰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57%~20.14%,蕙兰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93%~29.11%,蕙兰的变异幅度大于春兰,表明蕙兰的形态多样性高于春兰。在数量性状指标中,春兰的花叶鞘长与侧萼长、花瓣长,被萼宽与侧萼宽、花瓣宽,侧萼长与花瓣长,侧萼宽与花瓣宽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蕙兰的花葶长与萼片长、花瓣长,萼片长与花瓣长均极显著正相关;2种兰花的叶长与花葶长、被萼宽、侧萼宽、花瓣宽之间均呈现弱负相关性。【结论】秦岭地区野生蕙兰比春兰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因此春兰比蕙兰可能面临更大的种群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317.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陕西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的关系进行梳理,可知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游憩发展的最佳形式。调查发现,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的旅游业存在旅游开发影响生态资源质量、忽略社区有序参与、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探讨基础之上,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生态旅游提出划定游憩科普区发展生态旅游、重视原有基础设施的使用、加强环境教育规划、引导社区参与、重视游客管理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18.
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区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昌 《水土保持通报》2000,20(1):17-47,20
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了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并对该区泥石流的区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19.
陕西秦岭西段南坡油松林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和调查了29块油松林标准地伐前林分状况和代后天然更新状况。选取伐前和伐后树种组成,天然更新的密度、频度、坡位和土壤厚度等因子。通过聚类和排序等方法,将标准地分成3类,有力的支持了主观经验分类结果。分类的主要因子是伐前及更新中油松和阔杂的成数,坡位,土壤厚度。用伐前因子分类和上述分类结果相一致,最后构造了用伐前因子分类的判决函数。  相似文献   
320.
为研究秦岭野生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部分形态、生理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其引种、驯化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资料,以嵯峨山野生平榛为研究对象,以海拔高度、土壤营养及光照强度等生态因子为参考,选定3个样方(生境),对其中的环境因子和平榛的形态、生理指标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秦岭野生平榛叶片的大小、长宽等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N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果实和果仁的大小、重量,还有雄花序的长度、直径等指标,均受环境因子影响;其二,叶片叶脉对数以及果壳底部厚度,受环境因子影响不明显;其三,果实形状与果仁形状不一致,果实为扁圆形,果仁为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