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4篇
  免费   1034篇
  国内免费   1867篇
林业   1014篇
农学   1854篇
基础科学   263篇
  2289篇
综合类   11843篇
农作物   1357篇
水产渔业   998篇
畜牧兽医   7121篇
园艺   1307篇
植物保护   909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710篇
  2021年   841篇
  2020年   765篇
  2019年   882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838篇
  2016年   1044篇
  2015年   993篇
  2014年   1229篇
  2013年   1225篇
  2012年   1664篇
  2011年   1711篇
  2010年   1657篇
  2009年   1672篇
  2008年   1698篇
  2007年   1483篇
  2006年   1405篇
  2005年   1184篇
  2004年   855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574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436篇
  1997年   346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水禽世界》2005,(6):46-46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5月25日表示,由这个实验室负责研制的H5N1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已经取得成功。新型疫苗能够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水禽向家禽、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172.
《中国动物保健》2005,(11):56-57
H5N1禽流感病毒已经在亚洲广泛传播,并且已经开始传入欧洲。2D05年11月7日至9日,有超过400位的动物及人类健康专家,高级决策者,经济学家及业界代表聚集在日内瓦共同协商探讨控制家禽感染的策略,并且为可能的人流感大暴发作准备。  相似文献   
173.
用γ-丁内酯、水杨酸酯、二酸酐与水合肼反应制备了5种酰肼中间体;用醛酮与水合肼反应制备了4种单腙;用氨基脲类、芳香胺类和上述酰肼、单腙与N,N'-二氧喹喔啉-2-甲醛反应合成了15种衍生物用元素分析、MS、IR和HNMR对这些新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用这些新衍生物对鸡进行了促生长活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5种新衍生物具有明显的促鸡生长作用,相对增重率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174.
在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多点随机取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陕西线辣椒病毒病毒原进 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陕西线辣椒病毒病毒原有BBWV、PMMV、CMV、ToMV、TMV、PVY和 CVMV。优势毒原是BBWV、PMMV和CMV。  相似文献   
175.
通过测定天然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研究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相似文献   
176.
由α-苯氧基丙酸酯出发,合成了取代氨基(或芳氧)磺酰基苯氧丙酸酯,并测定了它们的除草活性。所有的化合物均经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测结果表明上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77.
晋南冬麦区大麦黄矮病毒流行株系监测及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5年(1996~2000年)采集晋南冬麦区小麦黄矮病标样,采用生物学和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法)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该地区的大麦黄矮病毒流行株系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该小麦黄矮病流行区近五年以GAV株系为主流株系,兼有少量GPV、PAV和混合株系存在。同时对小麦抗黄矮病新品种“临抗1号”进行了GPV和GAV两种株系的抗性测定,明确了该品种兼抗GPV和GAV两种株系。根据小麦黄矮病发生现状,提出了一套以选育推广抗耐病品种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小麦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78.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9.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烟草环斑病毒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烟草环斑病毒的抗体 ,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检测粗提纯病毒的灵敏度为 1 0 0 0ng/ml,病汁液稀释 1 0 0 0倍后仍可快速检出。对大豆病种子、烟草冻干病叶等不同材料进行检测也有良好的效果 ,1~ 2min即可出现结果。用 9种不同的病毒进行测试 ,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0.
几丁质酶在植物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越来越多的几丁质酶基因被克隆 ,目前几丁质酶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利用几丁质酶基因培育抗真菌基因工程植物新品种正逐渐成为植物防御真菌病害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概括了几丁质酶的抗菌活性、诱导表达特性及其在植物抗真菌病害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