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对25对池塘回养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雄鱼平均体长25cm,平均体重247.9g;雌鱼平均体长25.8cm,平均体重278.8g)繁殖前后体成份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并确定了其产卵类型。结果显示,繁殖后亲鱼的粗脂肪含量比繁殖前低了32.14%;粗蛋白含量则升高13.19%;灰分变化不大,水分略呈下降趋势。卵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花属于一次分批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62.
A 9‐week f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dietary biotin requirement of Japanese seabass, Lateolabrax japonicus C. Six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purified diets (Diets 1–6) containing 0, 0.01, 0.049, 0.247, 1.238 and 6.222 mg biotin kg?1 diet were fed twice daily to triplicate groups (30 fish per group) of fish (initial average weight 2.26 ± 0.03 g) in 18 fibreglass tanks (300 L) filled with 250 L of water in a flow‐through system. Water flow rate through each tank was 2 L min?1. Water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25.0 to 28.0 °C, salinity from 28.0 to 29.5 g L?1, pH from 8.0 to 8.1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was approximately 7 mg L?1 during the experiment. After the feeding experiment, fish fed Diet 1 developed severe biotin deficiency syndromes characterized by anorexia, poor growth, dark skin colour, atrophy and high mortality. Significant lower survival (73.3%) was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 of deficient biotin. The final weight and weight gain of fis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biotin up to 0.049 mg kg?1 diet (P < 0.05), and then slightly decreased. Both feed efficiency ratio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showed a very similar change pattern to that of weight gain. Dietary treatments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carcass crude protein, crude lipid, moisture and ash content. However, liver biotin concentration (0–6.1 μg g?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supplementation of dietary biotin (P < 0.05), and no tissue saturation was found within the supplementation scope of biotin. Broken‐lin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weight gain showed that juvenile Japanese seabass require a minimum of 0.046 mg kg?1 biotin for maximal growth.  相似文献   
63.
分离纯化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血清免疫球蛋白(Ig),并对其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与分析.采用山羊-IgG(Goat-IgG)免疫花鲈并制备血清,分别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A蛋白亲和层析法及Goat-IgG偶联亲和层析法提取花鲈Ig,对提取组份进行了蛋白浓度测定、间接ELISA效价测定、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的花鲈Ig主要集中在硫酸铵饱和度为30%~50%的区间,其中45%饱和度硫酸铵富集的的抗体比活最高,ELISA效价为2×104/mg蛋白,比血清ELISA效价提高2.2倍;A蛋白柱亲和层析可得单一蛋白峰,洗脱峰集中在洗脱体积0.8~1.6 mL,处,占洗脱蛋白总量的76.2%,峰值的ELISA效价为1.37×105/mg蛋白,抗体得率为2.57%;Goat-IgG偶联Sephrose 4B亲和柱层析也可得单一蛋白峰,洗脱峰集中在洗脱体积1.4~2.8 mL处,占洗脱蛋白总量的72.4%,峰值的ELISA效价为1.39×105/mg蛋白,抗体得率为2.63%.以上3种提取方法均可得到79 kD的重链和29 kD轻链,表明可得到纯化的免疫球蛋白;采用鼠抗花鲈Ig血清和单抗AA5经Western-blotting证实提取成份为花鲈Ig.本研究表明,A蛋白柱和Goat-IgG偶联柱亲和层析均可用于花鲈Ig的提取,其中A蛋白柱法获得的洗脱峰值更为集中,抗体效价高,且提取过程不需要Goat-IgG免疫鱼体,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免疫球蛋白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4.
以初始体重为(34.15±0.33)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鱼粉和酪蛋白作为蛋白源,设计并制成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5%、40%、45%、50%、55%的5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56 d的生长试验,探讨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鲈鱼生长、体组成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鲈鱼存活率为91.7%-96.7%,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45%时趋于稳定,且饲料蛋白45%、50%、55%组试验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5%组(P0.05);蛋白质沉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45%时达到最大值;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鲈鱼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鲈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而增加,粗灰分、粗脂肪含量则呈减少趋势;随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呈升高趋势,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呈现升高趋势,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饲料中蛋白水平为45.00%-45.89%,其生长及蛋白沉积率最高。  相似文献   
65.
中国沿海6个花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对微卫星或简单重复序列[microsatellite 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对辽宁东港(DG)、绥中(SZ),河北秦皇岛(QHD),山东青岛(QD),浙江舟山(ZS)以及广东珠海(ZH)海域的6个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等位基因90个,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3~20;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7~11.4;观测杂合度(Ho)为0.355~0.971;期望杂合度(He)为0.398~0.91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5~0.906;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且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舟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NA=11;He=0.762;PIC=0.734),绥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NA=9.8;He=0.721;PIC=0.692);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显示,除秦皇岛群体外,标记Lama18、Lama21和Lama29在其他5个群体中偏离HWE(P0.01)。位点Lama18与Lama42间存在极显著性的连锁不平衡(P0.01);分子方差(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群体内个体间以及所有个体间的方差均达显著性水平(P0.01);群体间配对Fst(pair-wise Fst)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舟山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遗传分化最远,遗传距离最大,而北方的绥中、东港、青岛以及秦皇岛4个群体间分化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珠海与秦皇岛群体先聚合,再与舟山群体聚为一支。绥中、东港、青岛群体聚为一支;遗传组分分析结果显示,6个花鲈群体中共包含3个主要遗传组分,其中舟山群体遗传混杂少,遗传信息保留完整,而绥中、东港和青岛3个群体遗传组分类似,遗传混杂严重。另外,秦皇岛与珠海群体约40%的遗传组分相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的花鲈群体中除舟山群体外,绥中、东港、青岛、秦皇岛和珠海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已受到现有养殖模式与养殖逃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花鲈对常用饲料原料中氨基酸和磷的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Cr2 O3为指示物 ,以 70 %基础饲料和 30 %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 ,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 ,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 ,测定了花鲈对红鱼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蛋白质、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和磷的利用率。在水温 2 5± 1℃的试验条件下 ,花鲈对鱼粉、豆粕、花生粕和菜籽粕的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都在 80 %以上。花鲈对原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变化与对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相一致 ,除了赖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之外 ,对肉骨粉中表观氨基酸的消化率最低。对饼粕类原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如蛋氨酸 )的表观消化率低于其他氨基酸 ,对鱼粉中的组氨酸、对肉骨粉中的苏氨酸利用率最低。花鲈对鱼粉中磷的利用率最高为 85 5 2 % ,而对菜籽粕、肉骨粉和棉籽粕中磷的利用率很低 ,仅为 8 6 9%~ 2 4 82 %。  相似文献   
67.
68.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螺旋藻可显著提高花鲈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螺旋藻可以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对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T3、T4和T5组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T4和T5组的红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4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和T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和T5组的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花鲈饲料中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4%~5%。  相似文献   
69.
异源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冷冻保存的花鲈精子作为异源精子,采用紫外线(UV)对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卵子进行授精,可以刺激条斑星鲽鱼卵进行雌核发育,在受精后一定时间采用冷休克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花鲈精子只有经过紫外线照射遗传失活后,才能诱导产生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经过大量实验筛选出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花鲈冷冻精子采用80 MJ/cm2 的紫外线照射,然后与条斑星鲽卵子进行授精,在受精后7~9 min,将受精卵放在-1.0~1.5 ℃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60~9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相对诱导率达40.68%±7.24%。由于不失活精子与条斑星鲽卵形成的杂交胚只能存活到原肠期,而染色体未被成功加倍的胚胎会由于单倍体的致死效应在孵化前后死亡,所以存活的仔鱼全部为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首次报道了采用异源冷冻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鱼卵进行雌核发育的技术方法,为条斑星鲽性别控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0.
杭州湾湾口与日本有明海产花鲈稚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盛龙 《水产学报》2005,29(5):670-675
本文基于采自杭州湾湾口、日本有明海和四万十川沿岸碎波带的天然花鲈仔稚鱼,研究比较了三者的外部形态、脊椎骨数、背鳍和臀鳍支鳍骨数的差异。杭州湾湾口和有明海水域的花鲈样本,体侧黑色素较少;吻长、体高和体长比相对较小;脊椎骨数分别为35,35.25±0.25;背鳍支鳍骨的平均值分别为25.33,25,均比四万十川的样本脊椎骨数(36)和背鳍支鳍骨的平均值(26)为少,探明了杭州湾湾口和有明海的花鲈仔稚鱼在特征上存在着相似性,与四万十川的样本有显著的差异。根据中国产花鲈的形态特征,对中国花鲈的学名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花鲈的学名应该为Lateolabrax maculates(McClell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