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花(鱼骨)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输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花成体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输出。结果表明,两性成体的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怀卵雌性个体的体高显著大于产后雌体和成年雄体,产后雌体的头宽、头高、尾柄长、尾柄高大于怀卵雌性和成年雄性,产后雌体的尾鳍长、腹鳍臀鳍间距则相对较小,其它局部形态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三个主成分共解释57.7%的变异。头长、腹鳍基前距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头宽、尾柄长、尾柄高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眼间距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分值的组间差异显著,第三主成分分值组间差异不显著。花雌体通过个体大小的增加和腹部形态的改变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212.
采用水平凝胶电泳技术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冷冻精液受精鱼苗与鲜精受精鱼苗进行了同工酶分析。本实验选取肌肉和肝脏两种组织,检测了IDHP、PGM、LDH、GPI、MDH、G3PDH、ME、HK、SOD、G6PD和SDH等11种酶,得到13个位点:IDHP*、PGM-1*、PGM-2*、LDH*、GPI-1*、GPI-2*、MDH*、G3PDH*、ME*、HK*、SOD*、G6PD*和SDH*。结果显示在0.99水平,SDH*和PGM-2*位点在两种受精鱼苗中均表现为多态,多态位点比例均为0.1538;平均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460和0.0407,但未观测到杂合子,观测杂合度均为0,遗传偏离指数均为-1;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720和1.0850,花鲈冷冻精液受精鱼苗与鲜精受精鱼苗的遗传相似度为0.9991,遗传距离为0.0010。由此可见,花鲈的冷冻精液受精鱼苗和鲜精受精鱼苗间未出现同工酶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冷冻保存精液完全适用于花鲈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213.
不同无机盐预混料含量对鲈鱼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生长、鱼体成分及鱼体和脊椎骨钙和磷含量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1%、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制成4种等氮等能(蛋白质42%,总能20 kJ/g)的试验饲料,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1%和2%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鱼体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1%添加量组(P<0.05),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和1%添加量组(P<0.05)。鱼体中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鱼体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鱼体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组(P<0.05)。鱼体脊椎骨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脊椎骨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脊椎骨钙和磷的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0%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鲈鱼配合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214.
为优化施肥模式、节能减排、保护竹林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实验室优选挥发氨的收集检测方法,并设置不施肥(CK)、袋控释肥(BF)、撒施肥(SF)3种施肥模式进行斑苦竹的林间原位监测试验,探讨袋控释肥对集约经营的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室内实验表明,磷酸通气法、硫酸通气法、硼酸密闭法的氨回收率分别为90%、70%、60%;靛酚蓝比色法和纳氏比色法检测的回收率分别为90%、77%。基于室内实验结果,采用磷酸通气法收集、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开展斑苦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氨挥发监测试验。结果显示,袋控释肥氨挥发总量为37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15%;撒施肥氨挥发总量为137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56%。相较传统撒施肥模式,袋控释肥能有效节能减排,降低氨挥发,减少施肥对空气的污染,保护竹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15.
本试验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方法,对花鲈个体水平上的能量转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能量收支的实验方程,结果表明:盐度对大规格花钙鱼种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影响大于温度;花鲈夏花鱼种和大规格鱼种分别在盐度5和10时能获得最佳能量分配模式;温度对大规格花鲈鱼种的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在水温15-30℃范围内,其平均能量收支式为;100℃=1.773F+1.135U+40.3  相似文献   
216.
【目的】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对海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缩合单宁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始体重为(2.76±0.05) g的健康海鲈4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3种等氮等脂饲料,即T1(基础饲料,对照组)、T2(基础饲料+1 g/kg缩合单宁)和T3(基础饲料+2 g/kg缩合单宁)。采取饱食投喂方式,试验周期为63 d。【结果】各组之间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T3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T1和T2组(P<0.05);各组之间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表现为T1>T2>T3(P<0.05),T3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1组(P<0.05),T1和T2组之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灰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T1组相比,T2和T3组海鲈肠道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绒毛长度显著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1 g/kg缩合单宁不影响海鲈生长性能,但降低了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添加2 g/kg缩合单宁抑制了海鲈生长,降低了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且破坏了肠道组织结构。缩合单宁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海鲈,建议添加剂量不超过1 g/kg。  相似文献   
217.
海鲈鱼因切小片后,不耐煮,容易散开,完整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系列产品的开发,本研究开发一种适合海鲈鱼小片的品质改良工艺技术,通过单因素研究TG酶、明胶、蛋清粉及浸泡时间对鱼小片的品质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复合品质改良剂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TG酶、明胶和蛋清粉均能提高海鲈鱼小片的耐煮性和完整性,最佳工艺为:TG酶添加量3.9%、明胶添加量2.4%、蛋清粉添加量6%,浸泡温度为0~4℃,浸泡时间为5.5 h,处理后的海鲈鱼小片耐煮性好、完整度高、色泽洁白、弹性适中、香气浓郁,微观结构观察表明其能使鱼小片组织结构更加紧密。该研究解决了海鲈鱼切小片的瓶颈问题,为海鲈鱼生产火锅类、简易社区菜肴等系列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18.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水产学报》2019,43(12):2476-2484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