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3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693篇
林业   522篇
农学   200篇
基础科学   410篇
  2129篇
综合类   2263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010篇
畜牧兽医   21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789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实地考察与资料分析,初步划定了各地干热河谷的上限和层域范围。提出了地形是影响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分变化的主要因子,确定以坡向和坡位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划分的立地类型分别是:坡上灌丛区,分坡上灌丛区阴坡类型、坡上灌丛区阳坡类型;坡下草丛区,分坡下草丛区阴坡类型、坡下草丛区阳坡类型;坡足冲积区;河谷平坝区。据此,针对干热河谷各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主要构建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主要林副产品及其用途、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了综述,旨在说明长江流域防护林的柏木、马尾松、杜仲、银杏、喜树和香樟等树种的林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楠溪江流域岩头村丽水街、苍坡村及林坑村3个典型古乡村园林的历史由来和建筑格局,指出其具有拙朴自然、功能实用、公共性强等特点,并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作了比较,进一步提出楠溪江古乡村园林所具有的价值和现代意义。提出了建立以村民为中心的保护机制、以旅游开发促保护和实施政策倾斜的保护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根据鹤庆金沙江流域的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等条件,选用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黑荆作为主要的造林树种。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在昆明的实验室和造林区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用始温90℃浸种24h后播种,出苗效果好,苗圃出苗率分别为49.69%、65.74%、58.64%,室内试验发芽率分别为66.5%、83.0%、87.0%。在苗木定植后半年和一年内分别进行调查,分析造林效果,认为所选树种适合在鹤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5.
江南暖地草坪冬季交播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江南城市暖地型草坪草冬季交播技术如草种选择、播种量、播种时间、播种前坪床准备、交播后草坪管理及需注意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并对将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石羊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来石羊河流域荒漠化正在加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割裂客体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没有从系统的角度管理荒漠生态系统。(2)大面积打井开荒是当是生态退化的关键。(3)治沙措施散件得不到优化组合,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4)措施散件缺乏定量描述,可操作性差。(5)管理方面的不合作行为是荒漠化防治事倍功半的关键。(6)生态发展的惯性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1)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中心。(2)综合防治是根本出路。(3)建立科学而严格的管理责任追究机制是根本保证。(4)开发利用非生态资源是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蕾  许东 《辽宁林业科技》2006,(1):26-29,33
生态旅游以其独特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现在主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辽河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文章在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辽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开发现有问题,对辽河三角洲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前景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山东黄河沿岸防护工程、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资料的简要介绍,从景观、生态、游憩的角度对山东黄河沿岸景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景观规划建设原则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珠江三角洲陶瓷工业污染区植被受害证据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长期暴露在大气污染胁迫下的村边林为对象,进行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植物受害分析,探讨了陶瓷工业污染排放对植被的影响。调查样地位于广东南海区五星村边坡地的半自然次生林内,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幼苗层的调查分别在10个10m×10m和4个5m×5m的样方内进行。该森林群落以隆缘桉和尾叶桉数量占优势,其次是乡土树种鸭脚木、泥竹,重要值依次为26.75、17.08、16.27和11.50。隆缘桉和马尾松冠层枝叶完全枯死、脱落,受害程度达100%;其次是泥竹和南岭黄檀受害程度分别为85.1%和68.3%。尾叶桉、朴树、越南山龙眼、阴香、黄荆受害程度中等,在45%—57.5%之间;其它伴生本土种类如鸭脚木、珊瑚树、酒饼叶、等的重要值较低且表现出受害程度较严重。和上层乔木比较,林下植被受污染的伤害大大降低。桉树类树种因其速生、快速郁闭等特点被认为是华南荒山、退化丘陵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种类,但在重度污染地区已面临严重威胁,而某些乡土树种在污染地区则显示出较强的抵御大气污染的能力。本文结果为污染地区森林资源管理,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之树种选择以及进一步开展乡土树种抵御大气污染胁迫的过程机制与功能特征的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人类干扰对安庆沿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安徽安庆沿江滩地湿地,研究了天然芦竹、芦苇湿地,次生旱柳林和意大利杨人工林3种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旱柳林,也高于自然芦竹、芦苇湿地。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最大,杨树人工林次之,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最小,而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生态优势度则不那么明显;同时也说明在长江中下游滩地湿地上,天然次生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较高,而杨树人工林的生态优势度较小,它的物种丰富程度要高于旱柳天然次生林。人工杨树林的均匀度指标高于天然芦竹、芦苇湿地,也高于天然次生旱柳林。不同高程不同生态系统内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高程的升高,物种总数量降低,但植物多样性指数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林龄的林分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