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0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林业   1752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483篇
  995篇
综合类   3257篇
农作物   175篇
水产渔业   269篇
畜牧兽医   547篇
园艺   191篇
植物保护   32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阐述了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调查方法,并以调查资料为依据,以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为主要内容,分析了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和基本特征,并结合湿地所处社会环境等,提出了塞罕坝湿地的保护对策,为塞罕坝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72.
李东  朱珠  张旻  韩彦辉 《北京农业》2011,(24):38-40
血吸虫疫苗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候选疫苗分子。同时通过改进和优化免疫途径,血吸虫疫苗的免疫保护力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血吸虫疫苗的免疫机制等了解更加透彻,距离研制出能诱导高的、稳定的免疫保护力的疫苗分子的目标将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73.
玉米行间导航线实时提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针对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玉米田间植保作业压苗严重的现象,该研究提出了基于车轮正前方可行走动态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玉米行导航线实时提取算法。首先将获取的玉米苗带图像进行像素归一化,采用过绿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分割玉米与背景,并通过形态学处理对图像进行增强和去噪;然后对视频第1帧图像应用垂直投影法确定静态ROI区域,并在静态ROI区域内利用特征点聚类算法拟合作物行识别线,基于已识别的玉米行识别线更新和优化动态ROI区域,实现动态ROI区域的动态迁移;最后在动态ROI区域内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取高地隙植保机底盘玉米行间导航线。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很好地适应较为复杂的田间环境,导航线提取准确率为96%,处理一帧分辨率为1 920像素×1 080像素图像平均耗时97.56 ms,该研究提出的算法能够为高地隙植保机车轮沿玉米垄间行走提供可靠、实时的导航路径。  相似文献   
74.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呈现出波状起伏、落后于世界水平、依靠政府推动、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寅吃卯粮”、农村土地收益流向城镇、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健康水平下降、土地政策基本取向难以实现等问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必须有新思维:降低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地流转新机制;实施耕地健康养护工程,保障安全食品供给;制定涉地指标省域内跨市有偿调剂和“地随人走”的政策。  相似文献   
75.
李东  朱珠  张旻  韩彦辉 《北京农业》2011,(12):81-83
血吸虫疫苗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候选疫苗分子。同时通过改进和优化免疫途径,血吸虫疫苗的免疫保护力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血吸虫疫苗的免疫机制等了解更加透彻,距离研制出能诱导高的、稳定的免疫保护力的疫苗分子的目标将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76.
Sandstone massifs with their deep ravines or gorges offer the instructiv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organisms to steep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2008–2010, many groups of soil fauna were studied along transects across three ravines in the Bohemian Switzerland National Park (north-western Czech Republic), a part of the Elbe Sandstone Massif. Each transect included five sampling positions: two opposite edges, two opposite mid-slope positions, and the ravine bottom. The ravines had a specific microclimate characterized by temperature inversion. In general, the cooler and more humid ravine bottoms had also less acid soil with lower carbon content but enriched by litter of deciduous trees and herbs. The other transect 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pruce (mid-slopes) and pine (edges) stands with mor humus, exposed to drought in the upper parts. The soil animal communities (identified to species level) differed substantially in dependence on their position along the transects. Ravine bottoms hosted a diverse soil fauna, including a rich macrofauna. The thick duff layer of acid soils on the slopes and edges hosted a poorer fauna but supported high densities of important decomposers such as enchytraeids, oribatid mites and microbivorous nematodes. In general, these were higher on the slopes, presumably due to the drought exposure of the edges. Vertical position in the ravine and soil pH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explaining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is confirmed that the area's high geomorphological diversity, leading to steep microclimatic gradients and heterogenous soil conditions, is a major cause of its high biodiversity. A shift i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lower parts of the ravines, observed after the first half of the study period, was possibly caused by summer flash floods. An increased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dry spells and flash floods due to heavy rains, predicted by relevant climate warming scenarios, will probably have an detrimental effect on the ravines'soil fauna.  相似文献   
77.
禹永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85-10186,10393
通过查阅生态公益林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生态公益林在宏观和微观方面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体系、普及知识、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对策。  相似文献   
78.
汉中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海龙 《北方园艺》2011,(9):100-102
汉中市共分布野生兰科植物34属57种,分别占到陕西省的87.8%和68.3%,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兰属中的春兰和惠兰、独蒜兰属的独蒜兰,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有传统贵重中药天麻、白芨等。汉中市野生兰科植物总体资源量大、分布广,有着悠久的兰科植物栽培和开发利用历史,但近年来由于盗挖滥采现象较为严重,建议加强保护,建立野生兰科植物基因库,并加强人工栽培进行开发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79.
袁倩 《绿色科技》2011,(12):32-34
对河南郏县文庙片区的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立足于其核心历史价值,对片区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将片区的核心历史文化特色通过设计,在建筑、景观等层面表达出来,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借其核心优势,驱动整个片区的经济,并将部分收益返回来用于保护历史遗迹。通过案例的解析来阐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手段。  相似文献   
80.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