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8篇
  免费   1262篇
  国内免费   1640篇
林业   1016篇
农学   3137篇
基础科学   302篇
  928篇
综合类   6340篇
农作物   1852篇
水产渔业   381篇
畜牧兽医   2276篇
园艺   841篇
植物保护   4257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567篇
  2021年   626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784篇
  2018年   535篇
  2017年   762篇
  2016年   809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956篇
  2013年   912篇
  2012年   1076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997篇
  2009年   972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924篇
  2006年   834篇
  2005年   742篇
  2004年   635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39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7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3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广东优质籼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东优质籼稻品种抗瘟性研究、抗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以及抗病育种实践的回顾,综述了广东优质稻抗性育种历史及现状,剖析了优质稻抗瘟育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出开发利用不同稻作系统的抗病资源,构建遗传多样性丰富的抗病优质种质,延长品种抗性寿命及解决品种优质与抗病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2.
水杨酸和乙烯在烟草抗黑胫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5mmol/L水杨酸或1g/L乙烯外源处理可诱导烟草对黑胫病的抗性,推迟植株死亡。不能积累水杨酸的转nahG基因植株和不表现乙烯应答反应的转etr1-1基因植株对黑胫病的抗性显著弱于野生型植株。组成性积累高水平水杨酸的转entC和pmsB基因植株对黑胫病的抗性明显强于野生型植株。这些结果说明水杨酸和乙烯增强烟草对黑胫病的抗性,减缓黑胫病的扩展。0.5mmol/L KCN连续浇灌植株4天或浸溃叶片2,4h均不能恢复转nahG基因植株丧失的对黑胫病的抗病性。此结果进一步支持关于KCN处理不能恢复转nahG基因植株丧失的对真菌病害抗病性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3.
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苗期初筛、复筛、抗谱测定和田间自然诱发试验等不同鉴定方法,对经分子检测证明已整合有碱性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精酶基因的22个转化系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筛选出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原种对照七丝软占有明显提高的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其中表现高抗的有来自F4-9转化株系的7个品系。高抗材料的R7代品系,经室内抗谱测定及田间病圃试验结果,仍然表现高抗稻瘟病。本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优质感病品种改良成高抗品系,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水稻新品种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甘肃陇南小麦不同品种类型抗条锈性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73~2002年的30年间,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化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选择具垂直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抗性和持久抗性等不同类型的7个品种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里勃留拉和N.斯特拉姆潘列长期保持了稳定的抗锈性。里勃留拉的抗性可能由多对微效基因控制,N.斯特拉姆潘列的抗性可能由主效基因控制,兰天12号所具有的慢锈性和兰天1号的高温抗性以及抗条锈基因的合理布局对延长品种抗性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5.
β-氨基丁酸、茉莉酸及其甲酯诱导辣椒抗TMV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β -氨基丁酸 (BABA)、茉莉酸 (JA)及其甲酯 (MeJA)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和茎秆后可诱导辣椒获得对TMV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诱抗剂对不同辣椒品种所表现的诱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诱抗效果受诱抗剂的使用浓度、作物的生育期和TMV的接种浓度所影响 ;最高的诱抗效果可达到 5 0 %以上 ;BABA处理后 5~ 6d ,JA与MeJA处理后 6~ 10d接种TMV ,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 ,这种抗性可持续 15d以上 ,并表现出与数量抗病性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6.
Resistance tests were made on seedlings of transformed lines of Nicotiana benthamiana which contain a transgene encoding the coat protein (CP) gene of a Scottish isolate of potato mop-top virus (PMTV). This transgene has been reported to confer strong resistance to the PMTV isolate from which the transgene sequence was derived and also to a second Scottish isolate. Plants of lines of the transgenic N. benthamiana were as resistant to two Swedish and two Danish PMTV isolates as to a Scottish isolate, and of five lines tested, greater than 93.5% of transgenic plants were immune. The coat protein gene sequences of these four Scandinavian isolates we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two Scottish isolates. The greatest divergence between the isolates was three amino acid changes and there was less than 2% change in CP gene nucleotide seque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MTV CP transgene used in these experiments could confer resistance against isolate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because it is becoming apparent that the CP genes of PMTV isolates are highly conserved.  相似文献   
107.
疫霉菌对霜脲氰抗性遗传及对霜脲氰和甲霜灵的交互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疫霉菌对霜脲氰抗性的产生和遗传,以及疫霉菌对霜脲氰和甲霜灵的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容易对霜脲氰产生抗药性突变,但抗性在连续3代单游动孢子分离过程中逐渐丧失。大雄疫霉对霜脲氰不易产生抗性突变,恶疫霉、大雄疫霉和苎麻疫霉对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8.
粳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与其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2份粳稻材料进行抗稻瘟病性(抗叶瘟、穗颈瘟)与其生物学性状(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分蘖率、单株有效分蘖数、空秕率、着粒密度,以及成熟期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同品种(系)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抗叶瘟性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着粒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09、0.491、0.426、0.657、0.471;与空秕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1。抗穗颈瘟性与株高、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0.462、0.362;与空秕率、分蘖率、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343、-0.332、-0.476。试验表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率、每穗粒数、空秕率等性状,可做为主要标记,在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选鉴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稻瘟菌诱导性稻叶脂氧合酶的进一步纯化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DEAE-Toyopearl离子交换、Buty l-Toyopear l疏水层析、CM-Toyopearl离子交换、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和FPLCMono Q等步骤,从非亲和性稻瘟菌侵染稻叶中纯化了两种诱导性脂氧合酶,即CM-Loxl和CM-Lox2。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CM-Lox1和CM-Lox2为单链多肽,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98 kd和102 kd。利用微量免疫法制备了CM-Lox1和CM-Lox2的抗体,制备的抗体效价达到1:1000倍,能检测0.5~2.0 ng的抗原。免疫印迹杂交证明CM-Lox1和CM-Lox2之间存在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此外,Anti-CM-Lox1和Anti-CM-Lox2与水稻中另一稻瘟菌诱导性脂氧合酶RLL以及发芽种子出现的RL-2也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10.
几种化学物质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1真叶期用苯酚、水杨酸、无水对氨基苯磺酸和氯化钾进行诱导接种,可使黄瓜植株产生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的试验中,经上述4种化学物质诱导的植株,其病株率比CK分别降低30%、0%、20%和20%;病叶率发别降低20.61%、6.80%、31.62%和20.72%;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21.73%、35.19%、59.61%和40.84%。在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上述4种化学物质诱导的植株,其病株率分别降低28.57%、42.86%、57.14%和28.57%;病叶率分别降低89.13%、63.13%、72.96%和82.75%;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91.15%、33.33%、55.99%和52.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