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4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23篇
  74篇
综合类   505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73篇
畜牧兽医   454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5年   1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益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动物机体产生有利影响的活体微生物,在仔猪饲养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抗生素使用。文章综述了益生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动物肠道存在复杂的微生物群落,适宜的微环境有利于多种肠道微生物的定植生长。肠道健康是保证动物机体健康的基础,也是当前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益生菌是对肠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益生菌对病原微生物侵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部分病毒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清除作用,但不同菌株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作者首先将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保护概括为益生菌抑制病原菌入侵和定植、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道健康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4种方式,并探讨了不同菌株的作用方式;其次简述了益生菌抗肠道病毒的作用机制,其中,益生菌通过间接方式调节机体免疫是其抗病毒的主要方式;最后讨论了近年来益生菌在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益生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益生菌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的研究及产品的开发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益生菌作为一种活的微生物饲料补充剂,不仅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还有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净化胃肠道环境的功能,在预防和治疗动物腹泻、调节宿主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益生菌具有安全性高、无残留、无耐药性等特点,可作为替抗产品。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综述了益生菌及相关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及马用益生菌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旨在为马用益生菌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益生菌是一种定植于宿主肠道,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机体健康水平的活菌制剂。目前益生菌已被证实能够对动物起到多种有益的作用。随着宠物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犬猫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主人的重视,益生菌被广泛添加到宠物食品以及营养补充剂中,通过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达到预防肠道疾病或提高肠道免疫力的目的。对益生菌的定义、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益生菌在犬猫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犬猫益生菌制剂的开发以及益生菌在宠物医疗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对虾养殖系统水质净化能力,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利用3种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2种生物膜载体(陶粒、纤维毛球)建立4个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系统,比较不同养殖系统硝化功能的建立过程及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净化能力,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各系统硝化功能建立后,24 h氨氮去除率较初期分别提高12.47%、13.95%、17.25%和17.65%。以纤维毛球为载体,投加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系统的氨氧化能力和亚硝酸盐氧化能力强于陶粒系统,24 h氨氮去除率分别高9.03%和9.06%。投放虾苗后,在30 d养殖周期内,各系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分别维持在0.20 mg/L和0.15 mg/L以下,硝酸盐氮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系统生物膜中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占比超40%;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系统中存在Nitrosomonas、Nitrospira和Nitrococcus等多种参与水体净化以及Algisphaera、Gemmatimonas和Paucibacter等参与有机质分解与对虾益生作用的类群。本研究可为减少养殖水体废物排放及降低水生环境污染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前乳酸菌已与慢性疾病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人类健康话题相关,涉足食品、医药等领域。地处“第三极”的西藏地区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乳酸菌资源,分布于传统发酵酸乳等发酵制品中。针对西藏乳酸菌的研究从未停止。本文对西藏传统酸乳中优势乳酸菌多样性、发酵性能以及益生特性研究进行综述,为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发酵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啤酒生产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麦糟和废酵母,而屠宰行业也会产生大量的禽畜血液副产物,两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适合作为发酵饲料的原料加以利用。以麦糟为主料,加入血粉辅料,混合接种不同益生菌,通过测定发酵产物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指标,分别评价不同主辅料配料比、发酵时间、酵母菌及乳酸菌接种方式及接种量等因素对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生产发酵蛋白质饲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血粉辅料添加量为15.00%、发酵温度为30 ℃、接种酵母菌单一菌种且接种量为2.00%、发酵时间为5 d的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产物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达到50.36%,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升幅度达到75.53%;利用酵母菌及乳酸菌混合发酵时,先接入1.00%乳酸菌发酵2 d后,再接入1.00%酵母菌继续发酵至7 d时,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到59.27%,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高幅度达到106.59%。利用上述2种发酵方式得到的产品可作为良好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999.
为优选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最佳配方并提高裂果枣中功能活性物质的利用,以水提醇沉法得到的壶瓶枣裂果多糖和益生菌菌株粉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甜味剂和压片辅助材料,制作一款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主成分分析试验优化其配方,并对其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最优配方为:益生菌菌株粉添加量20%,多糖添加量23%,微晶纤维素添加量17%,木糖醇添加量15%,硬脂酸镁添加量1.5%。其规范化得分为0.914,与预测值0.911相近。4.0 mg/mL的多糖咀嚼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1.11%±0.24%,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37.29%±0.46%。以最优配方制备的咀嚼片外观整洁、组织紧密、口感及色泽较佳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裂果枣功能活性物质的深度挖掘及功能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旨在探索益生菌对雏鸡抵抗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通过牛津杯试验和细菌黏附抑制试验,初步得到体外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良好的3种益生菌及它们的等比例混合菌液,分别为植物乳杆菌ZN-3、鼠李糖乳杆菌QC、丁酸梭菌HYCB和混合菌制剂X。连续30 d向7日龄SPF雏鸡分别灌服各益生菌及它们的混合制剂,并在灌服的第26~30天每天感染1次大肠杆菌XT-13,记录雏鸡存活率和体重变化。利用相同的灌服与感染方案,分析混合益生菌组雏鸡感染XT-13后的心脏、肝脏以及大肠的剖检与病理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和肠道的大肠杆菌载菌量。另外,为了分析灌服混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后雏鸡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非致死剂量的XT-13感染雏鸡,分别在感染后第4、8和14天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肝脏中禽防御素-β1(AvBD1)的水平,并测试感染后14 d血清的杀菌能力。最后,评估混合益生菌制剂对O78血清型大肠杆菌AV006感染雏鸡的广谱保护力。结果表明,各益生菌发酵液上清的抑菌效果明显,益生菌混合后可降低XT-13对DF-1细胞的黏附率(P<0.05);灌服混合益生菌制剂对雏鸡的增重效果优于单一益生菌,且对雏鸡感染XT-13后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存活率达到87.50%;混合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雏鸡肝脏和大肠的XT-13载菌量,减轻病理损伤,调节机体血清IL-10和IL-17以及肝脏中AvBD1的水平,并提高血清的杀菌能力;大肠杆菌AV006的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益生菌制剂还可降低雏鸡感染O78型大肠杆菌的死亡率。综上,植物乳杆菌ZN-3、鼠李糖乳杆菌QC和丁酸梭菌HYCB的混合制剂可促进雏鸡增重、减少载菌量、降低组织病变程度并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对禽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为抗禽大肠杆菌病益生菌制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