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林业   160篇
农学   238篇
基础科学   4篇
  64篇
综合类   679篇
农作物   126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4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以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oc4)及巴西香蕉(AAA)和广粉1号粉蕉(ABB)为材料,研究了韭菜对Foc4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韭菜粗提取液能显著抑制Foc4菌丝的生长,孢子的萌发。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韭菜对Foc4菌丝细胞结构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并对其孢子有极高的杀灭作用。大...  相似文献   
902.
Marker‐free transgenic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 lines containing a chitinase (ChiC) gene isolated from Streptomyces griseus strain HUT 6037 were produced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ne marker‐free transgenic line, TC‐1, was retransformed with the wasabi defensin (WD) gene, isolated from Wasabia japonica. Of the retransformed shoots, 37% co‐expressed the ChiC/WD genes, as confirmed by western and northern analyses. South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no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 was introduc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ransformation. Transgenic lines either expressing ChiC or WD, or co‐expressing both genes were challenged with 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cotianae (Fon). Assessment of in vitro plant survival in the presence of Fon showed that transgenic lines co‐expressing both genes ha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rotection against the fungus (infection indices 0·0–1.·2)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isogenic lines expressing either of the genes (infection indices 2·5–9·8). Whole‐plant infection indices in transgenic lin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r = 0·93, P < 0·01) to the extent of root colonization of the host, which ranged from 2·1% to 11·3% in lines co‐expressing both genes, and from 16·8% to 37·7% in lines expressing just one of the genes (compared with 86·4% in non‐transformed controls). Leaf extracts of transgenic lines also inhibited mycelial growth of Fon in vitro and caused hyphal abnormalities.  相似文献   
903.
东北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报道了<东北植物检索表>未记录的植物1属、2种、1变型.它们是裸花草属的裸花草,多头苦荬菜,光枝山楂叶悬钩子(新变型).裸花草在东北的发现,肯定了该属、种在中国的分布.  相似文献   
904.
采自新疆农一师不同团场和农三师43团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经分离纯化获9个菌株。利用硝酸钾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突变株(nit mutant),9个菌株共诱发获得16个nit突变株,其中nit1占62.5%,nitM占25.0%,nit3(8)占12.5%。将获得的nit突变株作营养体亲和性配对反应,进行营养体亲和性的测定.发现不同菌株营养体亲和产生的亲和带形态有差异,且具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5.
小麦叶锈菌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45 %特克多胶悬剂、15 %TBZ乳油、6 -BA作保鲜剂 ,分别以脱脂棉、滤纸、水琼脂培养基为载体进行小麦叶锈菌离体培养 ,表明在 3种保绿剂中 ,6 -BA的保绿效果最好 ,且小麦叶锈病病程和症状均与温室苗期试验相当 ,45 %特克多胶悬剂次之 ,15 %TBZ乳油效果较差。一定范围内保绿剂的浓度低 ,发病快、褪绿早 ;反之 ,发病慢、褪绿晚 ,但浓度太高不仅影响保绿效果 ,而且影响叶锈病的发生。 3种保绿剂的最适使用剂量分别为 :45 %特克多胶悬剂 5 0 μL·L-1、15 %TBZ乳油 2 5 μL·L-1、6 -BA 2 5~ 75mg·kg-1。叶龄影响离体叶片的保绿效果 ,以叶龄小的初展叶效果最佳。衬垫物灭菌与否对保绿及病害发生无显著影响。三种衬垫物中 ,以脱脂棉效果最好 ,滤纸次之 ,水琼脂效果最差。试验证明以 6 -BA 2 5~ 75mg·kg-1为保绿剂 ,以脱脂棉为衬垫物 ,取叶龄小的初展叶作离体叶片 ,在 18~ 2 0℃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 ,利于叶片的保绿及小麦叶锈菌的生长。该方法比清水法提高保绿效果 1倍以上 ,是行之有效的专性寄生菌离体培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06.
几丁质降解放线菌对棉花枯、黄萎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58株放线菌进行了皿内拮抗试验及利用几丁质能力测定,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F104,F1052株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并测定了其对棉花枯、黄萎菌的离体和活体抑制作用。皿内观察发现,F104和F105均可寄生于棉花黄萎菌,F105还可寄生于棉花枯萎菌。平皿扩散试验结果发现,F104和F105的培养滤液无论经高温处理与否,均能使棉花黄萎菌呈现畸形菌丝,而经高温处理的F104还可使棉花枯萎菌表现为畸形菌丝。抑制靶标致病菌寄主活体定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F104和F105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前接种防治黄萎病的作用,超前接种F105的间隔期与棉苗中枯萎菌的检出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07.
在使用透射电镜观察波其氏块菌球孢变型子囊孢子发育的过程中发现,子囊孢子最初由双层膜将孢子定界,形成完整的孢子细胞。然而,随着孢子的发育,在原膜下面,细胞的内缘重新形成一层单位膜,肥孢子细胞重新定了界。这种生理性制裁膜替代现象的发现地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8.
研究了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急性毒性作用和不同农药浓度对栉孔扇贝鳃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栉孔扇贝的96 h LC50分别为0.240、1.74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40、17.40 μg/L,栉孔扇贝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低于氯氰菊酯;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使栉孔扇贝鳃Na^+/K^+-ATP、Ca^2+-ATP、Mg^2+-ATP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扇贝对农药作出的一种急性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909.
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组成和小麦品种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离体活动圃法对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21个待推广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1、V2、V3b、V3c和V5的相对频率高于72.22%,是河北省小麦白粉的优势群体;V4a较少,相对频率只有8.09%;V3a`V6发7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相对频率为44.10-61.63%。在河北省21个待推广品种中,京农84-45的相对毒辣力频率值为33.84%,对白粉病有较好的抗性,冀植88-51387,冀植88-5067等6个品种是高感品种,相对毒力频率值高于76.01%;冀植87-5003,冀植88-4018等16个品种的相对毒力频率值为41.25-72.70%,属于中间类型,对白粉病有一定的抗性,在推广利用时应密切注意发病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0.
怀地黄6个主流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怀地黄主流品种为材料,用测量法、观察法、称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了单株鲜重产量和鲜重产量的相关性状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株鲜重产量与叶绿素a含量、花序高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蒴果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和花冠长度/宽度的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鲜重产量与块根长度/直径的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块根直径、块根长度呈显著正相关。鲜重产量与蒴果长度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