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2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林业   298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63篇
  560篇
综合类   125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87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71.
为促进南方冬季油纤兼用亚麻产业,采用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方式共设置了14个施肥处理,通过对2个品种在不同试验点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比较试验,以便筛选出最适合洞庭湖区当地亚麻种植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在低洼试点与旱地试点中通过合理的施肥调控油纤兼用亚麻可获得高产,表现最好的亚麻品种是‘轮选2号’。在低洼试点中,原茎产量最高达7000.30 kg/hm2,种子产量高达538.90 kg/hm2;在旱地试点中,原茎产量达5520.30 kg/hm2,种子产量达424.96 kg/hm2。在施肥技术方面,针对于低洼稻田种植‘中亚麻2号’的最佳施肥为N2P0K2 N 400 kg/hm2、P2O5 15 kg/hm2、K2O 125 kg/hm2);‘轮选2号’的最佳施肥为N2P2K0 N 350 kg/hm2、P2O5 25 kg/hm2、K2O不施用。而针对于旱地地区中,‘中亚麻2号’以N2P2K0 (N 375 kg/hm2、P2O5 52.5 kg/hm2、K2O不施用最好;‘轮选2号’以N2P0K2 (N 400 kg/hm2、P2O5 10 kg/hm2、K2O 150 kg/hm2)最好。  相似文献   
972.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湖湿地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和湖北省最大湖泊,它是荆江和长江的水位调节器。洪湖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效益。生态功能主要有涵养水源与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固定CO_2与释放O_2、控制侵蚀与保护土壤、营养循环和生物栖息地。直接的产品用途主要有供水与储水、湿地动植物产品、能源生产、水运、休闲与旅游和研究与教育基地。洪湖湿地属性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和社会文化重要性。尽管过去曾有研究其功能价值,但是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加大研究,为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湿地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73.
以湖南省郴州市的东江湖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3个监测断面的24个监测因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东江湖水质总体状况较好,符合功能区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中1月、4月、7月东江湖水质对I类水的隶属度最高,10月对Ⅱ类水的隶属度最高。水质污染因子中最重要的污染因子为铅,与东江湖流域内存在金属尾矿区有关。评价结果为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4.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月季的最佳扦插繁殖技术,选取适合洞庭湖区的5个不同月季品种,进行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扦插部位,不同生根剂种类处理的月季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月季扦插时选取中间枝条作为插穗,以泥炭土和河沙按1∶3的比例配成扦插基质,用1 000 mg/L KIBA溶液对插穗进行处理,其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93%,且插穗生根快,根系良好,植株生长势较旺盛。  相似文献   
975.
为了研究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青海湖流域5 条主要河流上中下游河道断面土壤及植被调查,结合水文和裸鲤监测数据,分析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湿地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近年来,由于河流上游坡面侵蚀、中游阶地沟蚀河岸垮塌以及下游水利引水灌溉工程的影响,使得河道阻塞,河流改道或断流时有发生,最直接影响是阻断裸鲤回溯产卵通道,威胁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提出改善青海湖流域河道过水条件,保障青海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76.
为了解东平湖鲤(Cyprinus carpio)的遗传组成,为发掘、保护及合理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基础资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的肾细胞体内培养法,以东平湖鲤头肾组织为材料,通过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东平湖鲤的染色体数2n=100,核型公式为2n=20m+38sm+20st+22t,染色体总臂数(NF)为158。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东平湖鲤在鲤属鱼类中属于较为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977.
西湖风景名胜区森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 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组平均聚类, 划分出8个群落类型, 分别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马尾松-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林、朴树 Celtis sinensis-珊瑚朴C. julianae林、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木荷Schima superba-苦槠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毛竹-槲栎Quercus aliena林。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存活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林、木荷-苦槠林、青冈林为增长型的种群, 马尾松林属于衰退型种群, 朴树-珊瑚朴林属于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的类型。樟树-麻栎林为不稳定类型, 有发展成为樟树纯林的可能。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式法和平均拥挤指数等方法, 研究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随机分布的是马尾松林、马尾松-苦槠林、樟树-麻栎林和毛竹-槲栎林, 集群分布的是朴树-珊瑚朴林、木荷-苦槠林、青冈林和毛竹林。  相似文献   
978.
2012年6月-11月,对2012年4月在南四湖增殖放流的鲢、鳙生长状况进行了连续5次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鲢体质量变化在50-400g范围内,为1-2龄;鳙体质量集中在50-350g,为1-2龄;增殖鲢生长(L,体长;W,体质量)与捕捞时间的关系方程为:L=12.633+2.3391M+0.0648M2,W=-89654+61.933M+2.3341M^2;鳙L=13.186+1.004M+0.2449M2,W=99.204-33.203M+12.141M2。捕获南四湖鲢、鳙个体远未达到渐进体质量乃至拐点体质量,尚处于快速生长期,在增殖放流与捕获中应加强科学规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979.
洞庭湖区H10亚型禽流感监测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洞庭湖区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分布及遗传进化情况,为该地区H10 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及该亚型病毒在禽流感病毒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在环洞庭湖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上采集家禽和环境拭子,对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测序,应用Mega 5 软件包对病毒基因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的绘制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活禽批发市场上总共分离到11 株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的H10 亚型禽流感阳性样品全来源于鸭拭子;在1 个鸭场分离到2 株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2株分离毒株序列分析显示其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ELMQGR/GLF,属于低致病性病毒,与以往在其他国家(蒙古、瑞典、荷兰、泰国、日本等)野鸟中分离的H10亚型病毒处于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980.
Fisheries policies often pursue multiple objectives, which may, in some instances, be in conflict or competition with each other. It may not be possible, for example, to create or maintain employment and generate increasing volumes of revenue for government whilst also sustaining stocks and biodiversity. Two approaches to fisheries management, one focused on capturing wealth and limiting access and the other on maintaining access for employment and provid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welfare, present contrasting policy advice, with different points of emphases and objectiv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ase of Lake Victoria, where the three main commercial fisheries are seen to contribute to different objectives for the lake's fisheries. Insights from the debate between wealth‐based and welfare‐based approaches to fisheries management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fisheries policy and practice on the lake. From th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whilst there is much rhetoric in support of a wealth‐based approach, this has not been followed through in implementation, reflecting the lack of political support for new taxation and limiting access. The welfare functions of the fisheries are significant, but could be substantially strengthened through greater invest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services to fisheries communities. The approaches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but pursuing wealth‐based management must support livelihoods,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fisheries management objectives. Without the incorporation of welfare objectives, fisheries policies will not be politically accepted or fully implemented, suggesting the need for a balance between wealth and welfare objectives and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