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林业   661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111篇
  398篇
综合类   808篇
农作物   202篇
水产渔业   311篇
畜牧兽医   514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内大量可移动的遗传因子,是基因组的重要成分之一。无芒隐子草基因组大小为543 M,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299079个LTR反转录转座子,占全基因组的26.54%,但是缺少无芒隐子草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基于无芒隐子草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845个,其中有410个属于Gypsy超家族,435个属于Copia超家族。对这些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插入时间的分析,发现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的大量转座发生在4百万年内,插入时间较近,插入高峰期是1~1.5百万年间。筛选出被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中断的基因有183个,145个被中断的基因得到了GO功能注释,分析了被中断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对反转录转座子的鉴定有助于深入了解无芒隐子草的进化过程,为无芒隐子草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与中断基因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2.
在微灌系统设计中,当采用毛管进口安装调压管设计方法时,通常将一条支管上的毛管进口调压管长度分成若干等级。本文分析了调压管长度分级对灌水均匀度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毛管调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3.
细沟股流剥蚀率与载沙量以及沟长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壤剥蚀是指由侵蚀动力引起的土壤颗粒从土壤母质移动的过程。细沟剥蚀土粒随着细沟股流中含沙量的增加而减少 ,已有的一些侵蚀模型 (如 WEPP)均提到了这一点。用黄土高原一种典型的粉壤土 ,在 5种坡度、3种流量下进行了细沟侵蚀模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 ,分析了黄土高原斜坡及陡坡地、细沟股流剥蚀率随含沙量以及沟长变化的函数关系。这对细沟侵蚀动力过程的研究深入 ,以及对侵蚀过程的预测预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4.
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因参数精度不足,影响相关土壤水分运动建模、仿真结果等问题,引入萤火虫算法,并将固定随机步长改进为随萤火虫间距离变化的可变步长,旨在解决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优化的非线性拟合问题。结果表明:对不同深度的黑土和黏土的脱湿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优化后的相关参数及体积含水率计算值。通过与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对比,表明萤火虫算法模拟结果精度高,曲线吻合性好,最大相对误差仅在2%左右,是一种高精度的优化算法,且改进之后收敛效率提高。利用萤火虫算法解决这类非线性优化问题是可行的,尤其在对精度、准确性要求较高及需为后续研究确定其他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提供准确依据的情况下,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65.
京郊延庆康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05~2006年冬春大风季节,对北京市郊区延庆康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疏林地.乔灌草.林草.翻耕地,免耕地,菜地,果菜间作)进行了风速、粗糙度、风蚀量的实地观测。得出的初步结论为:不同防护林模式中乔灌草模式与疏林地和林草两种模式相比,地表粗糙度最大,削弱近地面风速和降低土壤风蚀量的效果也最为明显;农田中果菜间作地表粗糙度最大,免耕地次之,翻耕地最小;在削弱近地面风速方面,果菜间作效果最为明显.菜地次之,翻耕地最差;在降低土壤风蚀量方面,免耕地降低幅度最大,果菜间作次之,翻耕地最差;在不同防护林模式中.乔灌草防风蚀效果最好.在农田中,免耕与果菜间作防风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6.
SWAT径流模拟及其对流域内地形参数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是一个集成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的基于水文过程的、具有较强物理机制的先进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流域尺度内水文过程的时空变化规律,深入了解流域水文时空过程与气象、地—气界面条件及流域地貌特征间的关系,选取汉江上游马道流域,运用AVSWAT2000版模型进行1981—1985年间的年、月径流模拟,以月径流模拟的N—S模型效率系数为主要指标,率定出月模拟效果最佳时的各参数值。在此基础上从马道出水站点沿主河道往上游再选取6个控制点,运用River Tools软件提取出各个控制点控制流域和地形参数,分析参数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用前面率定好的参数来模拟各个控制点处的出口流量,分析径流对地形参数变化的响应关系,并提出了归一化径流—河道总长比指数。该指数受到河源密度的影响,在流域内的变化趋于常数1。  相似文献   
967.
黄土峁坡农地侵蚀与坡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137)Cs法测定土壤侵蚀量和细沟量测的综合研究表明,黄土峁坡的长坡农地,在细沟最大深度未抵达犁底层的坡长范围内,侵蚀速率与坡长呈正相关,大于此坡长后不呈正相关.犁耕层和犁底层组成的双层土壤结构,控制了峁坡农地的细沟发育,决定了侵蚀速率与坡长的关系.径流小区的坡面径流汇聚和细沟发育情况往往与实际峁坡农地差异较大,依据径流小区观测资料统计得出的峁坡农地的侵蚀速率与坡长呈正相关的结论,不适用于长坡农地.  相似文献   
968.
试验研究不同灌溉畦长对灌水量、灌水均匀度与土壤NO3--N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灌水条件下,短畦处理(90m)灌水量为102mm,而长畦处理(180m)灌水量为132mm,且灌水明显增加了长畦处理田块水分、养分的空间变异。长畦处理比短畦处理多损失44mm灌溉水,N素损失增加20kg/hm2。在农民习惯的大肥大水条件下,由灌溉畦长引起的水肥田块空间变异未对冬小麦产量造成明显影响。但缩短畦长是推广应用节水节肥优化生产体系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969.
Calcareous soils are common in the humid tropics of Mexico,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productivity and resistance to changes in land use.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and duration of fallow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a loamy Rendzina (at Site A) rich in organic matter and limited in depth by calcareous gravel, and (b) a deeper Calcaric Phaeozem (at Site B) with a more clayey texture throughout. Plots at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within farmers' shifting cultivation systems were selected on both soils: cropland/young fallow (zero years fallow length), shrub-fallow and tree-fallow at Site A, and cropland/young fallow and forest at Site B.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suggested a process of recovery with fallow length, in which organic matter, total N and CEC increased with time. The increase in organic matter was remarkably large, on average 0.5–0.6% per year. The Rendzina contained more organic matter than the Calcaric Phaeozem, probably because of its greater carbonate content, which is presumed to protect organic matter against decomposition. The differences in soil properties were mostly greater over time than between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970.
陡坡耕地施加PAM侵蚀产沙规律及临界坡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AM(聚丙烯酰胺 )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于地表 ,能显著的减小径流和土壤侵蚀量。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定量研究了坡度、坡长、PAM覆盖度、雨强对陡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的影响。试验采用三种雨强 :5 0mmh- 1 、10 0mmh- 1 、15 0mmh- 1 ,四种坡度 :5°、10°、2 0°、2 5° (8 74%、17 63 %、3 6 4%、46 63 % ) ,四种当量坡长 :8m、16m、2 4m、40m ,五种地表处理 :对照、麦草覆盖、三种PAM覆盖度A、B、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