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5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811篇
林业   1291篇
农学   475篇
基础科学   159篇
  3773篇
综合类   2973篇
农作物   258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429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32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745篇
  2012年   787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劳荣 《绿色科技》2020,(6):71-74,79
基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2016年第四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起源、不同龄组、优势树种、乡镇等方面,通过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了镇沅县森林资源生物量、碳密度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第四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镇沅县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1511.38×104 tC;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林碳储量较针叶林高,占主导地位;不同起源中,天然林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不同龄组中碳储量由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优势树种(组)中,思茅松和栎类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各乡镇中,勐大镇碳储量最大,和平镇最小。  相似文献   
142.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curing treatment with gaseous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on the properties of cement-bonded particleboard (CBP) manufactured by the conventional cold-pressing method. The hydration of cement and the mechanism of improvement were examined using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thermal gravimetry (TG-DT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curing of cement was accelerated concomitantly with the improvement in mechanical and dimensional properties of CBP significantly by curing with gaseous or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2)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uring imparted boards optimal properties at a faster rate than did gaseous curing. (3) Accelerated formation of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and calcium carbonate and the interlocking of those hydration products on the wood surface are potentially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uperior strength of carbon dioxide-cured boards.  相似文献   
143.
硫酸盐草浆黑液制粉状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硫酸盐草浆纸厂黑液的治理和利用,提出用酸化法从黑液中沉析木素制取粉状活性炭。大约生产10t草浆可制取1t优质粉状活性炭。同时还含有占总碱量24%的Na_2S可回收。排出的废液即使不再经过处理,其污染程度也已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精油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100 g柿叶在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2.5 h,得率为3.1 %.用超临界CO2萃取柿叶精油比水蒸气法蒸馏的柿叶精油得率提高了55 %,萃取物纯度高,有浓郁的柿果香味,色淡黄.  相似文献   
145.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姜培坤 《林业科学》2005,41(1):10-13
采样分析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高于马尾松与杉木林土壤 ,杉木林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相对较低。从不同层次看 ,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波动在 0 31%~ 1 18%、0 90 %~ 2 5 1%和 7 0 3%~ 2 9 5 2 %之间 ,其中 ,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为马尾松林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常绿阔叶林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从上到下均表明出上升趋势 ,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加深有规律地下降。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6.
在项目区典型布设生物量调查样方15个,经过采样、称质量、烘干等环节,测算出基线情景碳储量;根据给定的杜仲林5、10、15、20年的平均胸径(D)和平均树高(H),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预测杜仲的碳储量;从而算出杜仲碳汇造林项目的净碳储量。  相似文献   
147.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α-蒎烯的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磷钨酸、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α-蒎烯的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α-蒎烯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α-蒎烯的异构化反应具有反应温度低、催化活性高、莰烯和荣烯选择性高等优点,将磷钨酸负载于活性炭载体上以后,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增大,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48.
橡胶木的防变色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浓度的不同防变色剂分别对未处理和经过硼防腐剂和Parachem防腐剂加压处理的橡胶木锯材进行浸沾处理,对其防变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经过硼防腐剂处理与否,用防变色剂进行短时间(30s)的浸沾处理,均可有效地防止橡胶木的蓝变和发霉,保护期可达4周以上。  相似文献   
149.
竹炭、竹醋液生产技术及应用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简述了竹炭的热解过程和原理,竹炭生产技术以及竹炭的一些理化性质。介绍了炭窑和炭化炉制取竹炭的一般方法及竹炭和其副产品--竹醋液的应用领域,并对竹炭的生产开发问题及其研究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0.
黑龙江省1980-1999年森林火灾释放碳量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燕  胡海清 《林业科学》2005,41(6):109-113
根据黑龙江省1980—1999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和对黑龙江省各森林类型地上生物量的估算,计算出黑龙江省森林年平均森林火灾损失地上生物量391758·65~522344·95t,占全国的6·4%~8·4%。年均释放碳176291·39~235055·23t,约占全国年均森林火灾排放碳的8%。用排放比法得出黑龙江省年平均森林火灾释放的CO2、CO、CH4、NMHC量分别为581761·6~775682·25t、34892·275~46523·04t、14091·11~18788·15t和6500~9000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