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86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日本龟蜡蚧在枣树上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8月 ̄1997年6月,在陕西大荔县八鱼乡西营村和蒲支县平路庙乡直杜村调查了日本龟蜡蚧在枣树上的分布与危害。结果表明,单叶幼虫数随枣树受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果重随枣树爱害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越冬雌虫的危害造成每股的抽吊数减少,吊长显著变短,每吊的刺树数减少,幼虫和雌成虫在树冠上的分布是阳面(南面)大于阴面(北面),其中树冠中部虫量分布的最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技术分析免疫增强剂党参对仿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as)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8.00±2.00) g的仿刺参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投喂海泥、鼠尾藻粉按照1∶1的质量比配制的饵料,试验组饵料中以鼠尾藻粉质量的2%添加党参,连续投喂28 d。结果表明:应用免疫增强剂党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 P<0.05),降低其饵料系数(P<0.05),而且能够显著增加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异养菌的数量(P<0.05);序列统计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细菌优质序列比例显著增加( P<0.05),试验组达97.57%,对照组仅为80.22%;Beta多样性分析反映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多样性系数范围在14.91%~15.47%、15.47%~16.21%、14.91%~16.21%;丰度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丰度提高,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 Firmiaites)丰度降低;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97。由此可见,免疫增强剂党参可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肠道异养菌数量和优势菌群丰度,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鲈鱼摩氏摩根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鲈鱼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LY2014,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同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该菌为发酵型、具有动力的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该菌为摩氏摩根菌。以该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的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07bp(GenBank登入号为KJ830813)。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摩氏摩根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摩氏摩根菌亲缘关系最近,从而确定菌株LY2014为摩氏摩根菌。该菌株对磷霉素、菌必治和多黏霉素B高度敏感,对痢特灵、红霉素和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氟苯尼考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4.
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中上层经济鱼类,也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捕捞对象,其资源分布受不同尺度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5-2016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我国东海鲐鱼捕捞数据,结合关键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计算各年鲐鱼渔场经纬度重心,量化鲐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捕捞努力量在经度、纬度以及SST上的分布规律,并基于聚类法筛选出代表年份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鲐鱼渔场内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鲐鱼渔场重心具有显著的年际和月间变化,7-9月渔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主要分布在SST为25~28°C范围内。聚类分析将各月份渔场重心分为四类,其中2007和2015年渔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此外,鲐鱼渔场内SST与尼诺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代表年份2007和2015年分别对应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上升,渔场重心逐渐北移;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下降,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研究表明,中国东海鲐鱼渔场时空分布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调控的海表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海南部鲐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1999年~2003年7月、8月在东海南部进行的4次鲐鱼围网调查资料,对东海南部海域的鲐鱼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鲐鱼最小叉长为15.4cm,最大为28.8cm,平均叉长22.1cm;优势叉长组为19~25cm,其出现频率为80%。2002年、2003年鲐鱼叉长组成个体比1999年、2001年大;鲐鱼叉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拟合后的关系式为:W=0.0034L^3.3404;鲐鱼胃饱满度以0级为主,占70%;年龄组成以当龄鱼为主。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stock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kuruma prawn Penaeus japonicus , a two-stage sampling survey of Gensiki bottom-drift-netters was carried out in Ariake Sound, Saga Prefecture, Japan. A total of 471 000 hatchery-produced juveniles, marked by cutting off the right uropods, was released. Thirty-three fishing days were randomly drawn from four boats, which were selected from the 80 boats operating in the fishery. All prawns caught on the selected days were examined, and the hatchery-produced individuals were identified by their regenerated uropods. A telephone survey of all boats was also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fishing days. A total of 286 marked prawns were caught on the survey days for the Saga area in Ariake Sound, from the last half of July to the first half of September 2002. The recapture rate and standard error were estimated at 0.76 ± 0.52%. Economic efficiency was estimated at 0.28 ± 0.02. Strategies for sampling schemes and stock recover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刺参增殖放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在灵山岛西侧海区进行了刺参增殖放流试验。结果表明,笼播参苗在自然海区比较安全,参苗存活率为10%左右。撒播参苗因短期内较骓适应自然海况,易被海流带走等多种因素,参苗存活率甚低。  相似文献   
18.
多糖和益生菌对暗纹东方纯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华雪铭 《水产学报》2006,30(3):377-382
2003年春以来,山东、辽宁等地区养殖的仿刺参出现急性口围肿胀症,其症状是口围肿胀,体表溃烂,排脏,管足附着力下降,脱落沉至池底,死亡率较高。从病参口围、体表及体壁分离出优势菌10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菌株KW21、KW22、KW23、NB13和NB14是引起仿刺参出现急性口围肿胀症的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KW21为Mahnomonas dokdonens/s;菌株KW22和菌株NB13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两者均与Vibrio splendidus有较高的相似性(99%,98%);菌株KW23为Vibrio tapetis;菌株NB14为Vibrio sp.。5株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电镜下观察菌株KW21棒杆状;菌株KW22、KW23、NB13和NB14分别为杆状、弧状、卵圆形和卵圆形,且都具有单极生鞭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红霉素对5株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Vibrio tapetis,Vibrio splendidus和Marinomonas dokdonensi作为仿刺参的病原菌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复合蛋白酶在即食海参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慧  云霞  王继红  杨红 《水产科学》2007,26(6):327-330
用复合蛋白酶处理盐渍海参,作为加工冻干即食海参的预处理样品,研究其酶处理最适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酶处理温度40℃,处理50 m in,水浸泡13 h,酶用量为肉重0.075%时,处理后的海参胶原蛋白溶解度(DD%)为(38.14±0.52)%,与水发海参接近[(39.34±0.47)%],口感达到最佳。从酶处理海参和盐渍海参的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二者的营养成分无明显差异,达到生产冻干即食海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虾仔虾的温度适宜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仔虾体全长 (11 7± 1 0 )mm ,分别置于 2 4,2 0 ,18,16 ,14 5 ,13℃水槽中培养 ,经 10d观察的结果 :仔虾成活率与水温呈负相关 ,依次为 0 12 ,0 2 8,0 39,0 5 3,0 5 3,0 6 0 ;长度增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 ,依次为 0 2 7,0 19,0 12 ,0 0 9,0 0 4,0 0 1。认为仔虾放流海区水温应 >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