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33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81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71.
[目的]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部位不同采收季节银线草中酚酸类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323 nm,柱温25℃.[结果]银线草中迷迭香酸、反丁烯二酸、绿原酸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7.5% ~ 105.1%;不同部位不同采收季节银线草酚酸类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银线草中酚酸类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2.
73.
日本矮生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er)是一种喜湿、耐荫、耐寒的地被植物, 具有耐贫瘠、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在园林绿化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3年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日本矮生沿阶草在该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还对其快速繁育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4.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本研究对症状较为典型的3家海参保苗期的发病幼参进行了详细的病原学分析,从所有病参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种占有绝对优势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它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保苗期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同时也对3家养殖场刺参保苗养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中细菌含量不高,为(0.8×102)~(1.2×102)cells/mL,其特征与病灶处优势菌不同;而饵料中细菌含量最高可达3.2×106 cells/mL.饵料、池水和池底污物的优势菌与病灶处优势菌基本一致,说明饵料可能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腐皮综合征"导致保苗期刺参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及其致病原,对刺参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仿刺参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真空方法干燥仿刺参,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密度(1.0、1.5、2.0、2.5、3.0 W/g)、真空度(0.087、0.090、0.093 MPa)和预煮水盐度(80、160、240 g/L)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干燥速度、产品的物理性质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对仿刺参的干燥速度和干品品质影响明显,在该微波功率密度下,功率密度平均每增加0.5 W/g,干燥时间缩短22.5 min;真空度和预煮水盐度对仿刺参的干燥速度有一定影响,预煮水盐度对仿刺参干品的外观影响较大。试验表明,用微波真空干燥海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密度2 W/g、真空度0.090 MPa、预煮水盐度80 g/L。在此工艺下干燥的海参色泽和形状保持完好,收缩率较低(32.20%),复水率较高(266.32%),且干燥时间仅为110 min。  相似文献   
76.
采用碱解、酶解和醇沉淀法提取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肠组织中的粗多糖(简称肠多糖),通过构建小鼠I-122肝癌实体瘤模型,采用腹腔给药途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肠多糖[200、100、50mg/(kg·d)]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索2(IL-2)的含量。结果表明:肠多糖对患H22肝癌小鼠的实体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肠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的瘤质量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肠多糖中、低剂量组的瘤质量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多糖高、中、低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90.1%、85.2%和71.7%;各肠多糖组小鼠的脾脏指数与肿瘤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肠多糖剂量的上升,小鼠的脾脏指数也上升;各肠多糖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均高于肿瘤对照组,除肠多糖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与肿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多糖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2含量极显著高于3个对照组(P〈0.01),而肠多糖中、低剂量组血清中的IL-2含量与肿瘤对照组、给药健康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肠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与3个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7.
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的生态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生态安全性,包括耐受性、生长免疫和对养殖水体的调控。结果表明:幼参对5种微生态制剂耐受性的顺序为试剂五〉试剂一〉试剂四〉试剂三〉试剂二,其中幼参对试剂五的耐受性最大,幼参对试剂二耐受性远小于其它各组;5种微生态制剂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能促进刺参的生长,特定生长率为1~2%/d;5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提高幼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活性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除试剂一组0.5 mg/L和试剂三0.5μL/L的POD外)(P〈0.05)。对静水每24 h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48 h时,DO〈4 mg/L,NO2--N含量在24 h达到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各组的DO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对照组的NO2--N、NH4+-N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在充气条件下每隔5 d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第20天时,试剂一组和试剂四组的NH4+-N含量〉0.02 mg/L,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剂四组和对照组的NO2--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第20天之前,各组NO2--N、NH4+-N含量(NH4+-N组15 d除外)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8.
龙晓芝  程方叙  王倩  杨言琛  罗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15-16116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年限的杭麦冬商品块根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其品质特征,为麦冬GAP质量控制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杭麦冬(3年生)主产区采用原位动态法,按照麦冬栽种后0.5、1、2和3年分别随机采集植株块根样品,将洗净的鲜块根微波杀酶-50℃恒温烘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处理麦冬块根的黄酮含量,并运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生育年限的麦冬块根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生育年限杭麦冬块根的黄酮平均含量为17.68%~34.86%;随着麦冬植株块根生长发育进程增加,麦冬块根的黄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增长(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生育年限y1=-0.008x2+0.066x+0.046(R2=0.999),生育时间y2=-5E-08x2+0.047(R2=0.998)。[结论]麦冬块根生育年限与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的含量密切相关,杭麦冬主产区3年采收是有科学依据的,川麦冬道地主产区由于气候的特殊性,第2年夏秋高温潮湿易导致上年块根大量腐烂,只适宜于1年采收。  相似文献   
79.
将石蒜、酢浆草、麦冬3种地被植物进行不同光照下的遮阴处理,比较其在不同光处理下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耐阴性排序为麦冬〉石蒜〉酢浆草,石蒜和麦冬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酢浆草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窄。酢浆草适宜种植于有直射阳光的空地,石蒜适宜种植于遮阴不是很多的疏林下及建筑物侧面等能见到散射光的地方,麦冬可以种植在遮阴度比较大的建筑物背面或者常绿树下。  相似文献   
80.
Since its detection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at the end of 2006 and later in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 South American tomato pinworm, Tuta absoluta (Meyrick),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tomato crops. In newly infested areas, it is especially problematic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its presence. Nevertheless, after 2–3 years, the incidence of T. absoluta has become less severe in certain areas.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decline, such as the increase in growers' knowledge of pest behaviour and biology and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strategies. The impact of opportunistic native natural enemies (fortuitous biological control)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is decline. In this review,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indigenous natural enemies is updated, and the current pest management approaches used against T. absoluta are addressed. Finally, future scenario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is pest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